今天的这一段,讲的是「礼」的重要性。我们为什么这样重视「礼」?一般认为,「礼」是对于人类行为的一个约束。
然后,文中讲: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
这个要依次来看:
首先,「道」,非礼无以显现。说一个人有道行,得道了,他有道,那么他的言谈举止,点点滴滴一定都能显现出「礼」来。
程中,能够很好地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仁爱」的「仁」。那么他擅长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在礼仪、礼节方面一定做得不错。
然后「义」,「义」有的时候代表忠义,有的时候说讲信义,或者这个人有义气、讲义气,这个「义」也是要靠「礼」来体现的。
所以「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无论说一个人有道、有德,还是具足仁爱,还是他忠义,都是在「礼」上能体现出来的。「礼」是一个媒介和渠道。
然后又说:
【教训正俗,非礼不备;】
教育、训导、纠正这个流俗当中的偏差,这一切也是靠着礼。
礼能帮助人类完善自己的行为,有的时候,也帮助人类学会怎么讲话。
【分争辨讼,非礼不决;】
这边人与人之间起了纷争了,陷入到吵闹了,如果其中至少有一个懂礼的人,他就懂忍让,一个巴掌拍不响,即便对方(与之相对的另一方)非常不讲道理,但是他这边可以宽容、忍让、擅长忍辱,那就吵不起来了。
所以一切的纷争、辨讼,或者斗讼、斗诤,靠「礼」就能够终止。
【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
礼,它在相上、在细节中,约束了君臣之间关系怎么处理;上级、下级之间怎么样处理;父子之间奉行怎样的准则;兄弟之间该怎么做。
那这些内容,我们在前一段时间学的无论是《童蒙须知》,还是《小学》里面,学到了很多很多。靠着「礼」,我们能把很多模糊的、不确定的事项,给它确定下来,而且大家依着照做会很受益,感觉很合适。
所以说,君臣上下,父子兄弟之间怎么相处呀?要靠「礼」来做一个规定、确定。
又说:
【宦学事师,非礼不亲;】
「宦」,指的是一个人当官了;「学」,是「学而优则仕」,还在学的过程中,还没有当官。「宦学」,一个是当了官的人,一个是即将做官的人,他们怎么样奉事师长呀?应该近一点,还是应该远一点?怎么样把持一个合适的距离或者度呢?也是要懂一些礼才能做好的。
【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
「班朝治军」,这就是放到国家层面——怎么样治天下呀?以及「莅官行法」,怎么样任命一个官员?怎么样确保法律的或者说条文、规章制度的实施?这些「非礼威严不行」。如果没有礼的话,就没有威严,那么一个国家一定是混乱的状态。
我们在学《礼记》的时候,第一节课讲过一个小故事,刘邦刚做皇帝的时候,一切都乱糟糟的。但是学了礼之后,有序了,刘邦说:我现在才知道,原来当皇帝是如此尊贵的事情。上上下下,协调一心,非常有秩序。
所以呢,无论是国家层面的治军(治军队),还是管理官员,还是贯彻国家的条文、法律法规,都是要靠「礼」来显现它的威严和秩序的。
又说:
【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
无论你是祭祀神明,还是祭祀祖先,还是供养鬼神,你要是不懂礼仪礼节,不懂仪轨,很难体现出你内在的诚意来。那「心诚则灵」,心不诚就很难灵喽,是吧?
所以「祷祠祭祀,供给鬼神」,一切的这些重要的、重大的、庄重的活动,也要我们懂一些礼。第一,体现出我们的诚意;第二,显现出这个仪式的庄严、神圣。
然后总结:
【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那前面一直强调礼有多么重要,可以说在人类生活的各个层面,无论是内核的层面,还是表层;无论是政治上,还是在一个家庭里面,礼都非常地重要,所以君子时时怀着恭敬心。
「撙节」,就是身口意各方面有节制,有节制意味着你在旁观自己,你有敏锐的觉照力,你能旁观自己的身口意,然后才会做到有节制。
「退让」,该退让的退让,不是步步都要争先。当分配利益的时候,我们宁可少拿一点,让别人多拿一点,敢于吃亏等等等等,这一切都显现了礼。
这里的「明礼」,一方面是显现了礼;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行为,我们的恭敬心,我们的在觉照当中的有节制,以及我们的退让、忍让、宽容,这一切都使得「礼」在我们这里大放光明,大放光彩。
这一段非常非常地重要,而且像名言警句一般,义理深厚,文采斐然。所以我们读一下,我念一句,大家念一句:
「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宦学事师,非礼不亲;班朝治军,莅官行法,非礼威严不行;祷祠祭祀,供给鬼神,非礼不诚不庄。是以君子恭敬、撙节、退让以明礼」。
好,今天先学这么一点点——「礼」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