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姐,出院回去怎么样了,
伤口有没有感染……”
10月30日,
距离蒋大姐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做完陈旧性骨折切开复位
内固定术已经有半个月了,
急救中心/骨科中心副主任陈晓华打完随访电话,
还是有些担心她的骨质疏松和骨愈合的问题,
决定带领骨创团队到她家里随访。
蒋大姐是开州南门镇人。30年前,她在外地打工的时受伤导致头部、前臂、大腿多处重伤骨折。由于当时治疗效果不好,前夫便离她而去,一个人生活劳作,导致腿部之前手术的钢板断裂。
第二年,蒋大姐来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治疗,由于不注意休养,过早过多的做重活,让她腿部的钢板再次断裂。
当时她以为自己已经没有希望,家里经济也比较困难,就硬生生拖着,这一拖就是近30年,人生最美好的年华,蒋大姐一直靠着拐杖出行、劳作。
一直到今年,痛得实在受不了的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再次来到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就医。
入院之后,经过检查,考虑到骨折30年,肌肉牵拉作用下患肢出现了短缩,陈晓华团队拿出了两种手术方案。
方案一:
先做患肢延长手术再行骨折内固定处理,
需要多次手术,
可能会出现关节僵硬的问题;
方案二:
手术一次完成,
术中以钢板为支撑,
先让肌肉松弛,让患肢轻度短缩。
经过与患者及其家属的充分沟通,
考虑到患者的经济状况,
决定采用第二种方案。
“当切开皮肤,发现了大量的积血……真不知道这些年她是怎么忍过来的。”回忆起当时蒋大姐手术时的情形,陈晓华仍有些心惊。
“术中一波三折,加上患者本身有低血压,术中更是下降到35/23mmHg,我们整个团队都替她捏了把汗。”但陈晓华带领团队严谨细致、从容不迫,攻破了一个个难题,经过8个小时,这条骨折近三十年的患肢被重新修复。
“术后患肢较健侧估计还要短缩4厘米左右,以后骨愈合后可以增加患侧鞋垫高度,另外也可以做肢体延长手术。”沿着蜿蜒的山路,一路驱车前往蒋大姐家里时,陈晓华颇为感慨。不过,眼下陈晓华最关心的是蒋大姐面临的骨质疏松和骨愈合的问题,内固定的支撑在骨质疏松的前提下很容易失效,一旦出问题会再次重蹈覆辙。
一见到蒋大姐,陈晓华便迫不及待地上前检查伤口恢复、骨愈合情况,担心的问题没有出现,他一直悬着的心才终于放下来。
“现在腿还不能完全伸直,两边腿长度不一,可以装一个米包放在患肢膝盖处稍微压一压,刚开始只需要两三斤的重量就行,后面再慢慢增加重量,每次压一个小时就放松活动一下……”陈晓华一边拿出皮尺测量两边腿的长度,一边细细地叮嘱着修养地注意事项。
考虑到蒋大姐到医院复诊路途远,来往不方便,临走前陈晓华还再三嘱咐她在当地的卫生院复查后,一定要把检查报告发给他。
“住院的时候,是他们为我忙前忙后奔波,我出院了,还放心不下专门来看我,关心我的恢复情况,真的太感谢他们了。”想到几个月后,自己又可以重新站起来了,虽然现在还卧病在床,但医护人员的付出让蒋大姐看到了重新站立起来的希望。
这只是医院急诊外科/创伤中心
用心用情为患者守护骨健康的一个片段。
急诊外科/创伤中心是以骨科创伤、创伤救治以及骨病的诊治、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是重庆市(区域)重点学科,是解放军总院骨盆微创救治联盟成员单位,是重庆市骨科学专科联盟合作单位,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创面修复专科联盟单位,是ERAS示范病房。
医院开展的3D打印技术服务临床患者。
近年来,开展了复杂骨折微创治疗、组织修复与功能重建、3D打印技术骨折骨病辅助治疗、机器人导航辅助治疗等特色治疗,每年收治住院病人1500余人次,门诊病人6000余人次,手术1400余台次,业务辐射川东、鄂西、陕南、渝东北等地区,为无数患者送去了健康的福音。
接下来,
急诊外科/创伤中心将在
医疗诊治上精益求精,
在护理服务上体贴周到,
以“一切以病人为中心,
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为宗旨,
为广大病员朋友提供便利、
优质的就医环境和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