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的取名过程通常分为两个阶段:取乳名和取正式名字。
一、取乳名
大熊猫宝宝出生后,为了与其他个体进行明确区分,饲养员们首先会为它们取乳名。乳名的取法可归纳为四大类:
区分双胞胎:例如,如果大熊猫“科琳”产下一对双胞胎姐妹,为了便于辨认,饲养员可能会为大仔取名为“科大”,小仔取名为“科小”。
结合出生顺序:例如,“萌萌”生了3个幼仔,按出生时间可能会依次叫“萌大”“萌二”和“萌三”。
依据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包括特定的出生日期(如“奇一”“茱萸”“重阳”“国庆”等)、美好的寓意(如“圆梦”“梦想”“梦圆”等)或是与地名相结合(如“北川”“灵岩”“青城”“玉垒”“离堆”等)。
随机选取:例如,“毛笋”“毛豆”“吵吵”“闹闹”等。这类乳名为大熊猫宝宝增添了几分可爱。
二、取正式名字
随着大熊猫宝宝们长大,乳名会逐渐被更为庄重、具有代表性的正式名字所取代。这个被纳入国际通用的大熊猫族谱的名字体现了与其族群的联系,以便在相关科研过程中追踪、辨识。
正式名字的取名方式相对更正式,其影响力也更大,大体上也可以归为以下几类:
公开征集:例如,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就曾通过公开征集的方式为大熊猫“芝麻”取名为“蓉宝”。
官方发布:例如2017年,成都旅法大熊猫“欢欢”诞下的幼仔的命名仪式在法国举行,中法两国各界近千人出席仪式,为其命名“圆梦”。
公益冠名:国际组织、保护机构等可以通过公益认养的方式获得大熊猫的取名权。
沿用乳名:例如,“芝士”“毛豆”等乳名就被直接沿用为了大熊猫的正式名字。
总的来说,大熊猫的取名过程是一个充满趣味和意义的过程,它不仅体现了人们对大熊猫的喜爱和关注,也反映了人们对大熊猫保护事业的支持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