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奏响引才“主题曲”
充实团青力量
“返家乡”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接触社会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发展留住人才的重要举措。然而由于大学生分布广泛、流动性强,如何聚集这一群体成为团组织首先面临的问题。为此,利通区团委分类施策,采取不同的“进人”方式,精准匹配大学生资源。
一是设置岗位“招”。发布《“返家乡”大学生实践岗位征集通知》,精准对接实践单位用人需求,寒暑假期间公示政务实践、企业见习、乡村振兴、公益服务、社区服务、文化宣传等实践岗位100余个,依托到梦空间系统、志愿汇系统、“青春献利通”等新媒体平台发布招募信息,最终根据大学生报名情况“择优录取”168名“返家乡”大学生到岗开展实践活动。
二是定向结对“引”。实施“1+N”结对模式,依托“红石榴”系列研习路线等教育资源,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宁夏大学等省内外高校“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微光宁籍学子志愿服务队实现定向结对,不断丰富“七彩假期”“微心愿”等实践活动载体。 依托“校地共建”项目,利通区团委与宁夏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团委签订校地团组织结对共建协议,推动7支团总支5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常态化参与28个城乡社区的志愿服务和实践锻炼,进一步补充基层工作力量。
三是突出重点“聘”。开展“双百双服务”兼职团干部强村富民专项提升行动,寒暑假期间择优选拔聘任28名利通区籍在校大学生到28个社区担任基层团组织兼职副书记,协助开展“志愿服务”“学社衔接”等工作,助力大学生在基层实践中锻炼成长。
02
打造育才“协奏曲”
服务保障学子
为解决“返家乡”大学生群体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愿意来、能干事、留得下,利通区团委多措并举提升“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服务质效。
一是做好服务保障。集中为参与“返家乡”社会实践的大学生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实践单位对上岗学生进行线上线下培训,举办“返家乡”大学生社会实践启动仪式,开展“利通学子归巢”大学生座谈会,了解青年学子的实际需求,同时积极推进“吴青驿站”为来吴实习实践的大学生提供减免住宿、政策宣传、交流团建等服务。
二是加强培育引导。结合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资源、“六新六特六优”产业资源设计青年学子观摩路线,开展“寒假学堂研学游”“职业体验”等活动5次,先后带领返乡学子实地观摩利通区初心馆、兰花芬芳志愿服务中心、利通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伊利乳业、三峡新能源利通区五里坡发电有限公司等地,助力青年学子了解家乡发展变化及产业情况,埋下反哺家乡的“种子”。
三是完善激励体系。结合“返家乡”大学生日常工作情况、考勤情况、活动参与程度、宣传推广影响力度等指标,要求各实习实践单位对返乡学子表现进行综合考评,根据考评结果选树2024年优秀返家乡大学生代表9人,邀请优秀代表参与拍摄“青”你做家乡推介官视频,鼓励他们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与基层团组织事务,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03
唱响用才“进行曲”
打造特色项目
2024年,利通区团委着力打造“共青团+青年+活动”的项目化运作机制,围绕助力乡村共富、社会治理等主题设置实践课题,让青年学子从志愿服务活动的参与者变为主导者。
一是主动融入社区服务。针对寒暑假孩子“看护难”问题,探索开办“寒假学堂”和“利小团暑托班”,选聘优秀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到社区报到,结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接受能力,自主开发设置手工、篮球、书画、自护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等多种课程,2024年寒暑假共招募129名“返家乡”大学生志愿者,在金丰社区等10个服务点开展志愿服务40天。
二是主动投身乡村振兴。针对利通区农产品“销售难”问题,打造“利通农产青代言”返乡学子农产品推介项目,组织青年志愿者通过短视频拍摄以及直播带货的方式,对高闸镇高闸村平菇、金积镇釜山88小番茄等18种优质农产品进行短视频拍摄、直播带货,销售额累计30万元。“利通农产青代言”返乡学子农产品推介志愿服务项目获第七届宁夏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
三是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积极落实“月月有主题”志愿服务工作指引,围绕暖冬出行、金晖助老、阳光助残等主题,组织青年志愿者常态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2024年累计开展“团聚青年志愿红 温暖利通回家路”“黄河岸边家乡美”系列志愿服务40余次,服务群众2.5万余人次。
往/期/回/顾
编辑 | 王清华 李晓萌
校对 | 于笑妍
审核 | 马博雅
终审 | 张雨萌
共青团吴忠市
利通区委员会
扫码关注我们
来都来了,点个在看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