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日下午14点,新闻与传播学院第三届青教赛在日新楼103教室正式拉开帷幕。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毛湛文教授介绍了参赛选手与出席嘉宾,并表示,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举措,希望参赛教师能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展示出色水平。
率先登场的是视听新媒体系助理教授张韵老师,她的参赛内容为“互动影像——从实验到交互”。张韵老师以互动影像传播为主题,用传统与现代观影的区别导入课程,从对早期先锋派与实验电影的回望,到对现代互动电影的审视,再到对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展望,带领大家领略互动影像发展的完整轨迹。
新闻系助理教授张岩松,讲授内容为“算法新闻”。她以一则外卖新闻引出“算法”概念,从“对手、队友、对象”三个角度解释了算法与新闻的紧密联系,深度解读了将算法作为报道对象的不同类型。并立足新技术时代的背景,提出学生应当成为前沿技术的“瞭望者”。
新闻系助理教授方晓恬老师围绕“电子媒体时代的国际新闻”主题,紧扣历史发展脉络,从电报、广播、电视三个方面分别介绍了电子媒体时代的国际传播。通过课程案例展示与分析,展现了三种媒介迭代发展的过程,总结了电子媒体时代国际传播的特点与发展趋势。
广告系助理教授马灵燕老师,讲解数值质量中的抽样问题。她从样本与抽样的基本概念讲起,厘清了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等四类抽样问题,并用具体例子展示了抽样研究的具体应用。
新闻系助理教授王敏老师,详细讲解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课程中的“用时间消灭空间”这一概念。王老师从溯源和延展两方面,从马克思主义的文献思想溯源、现实延续中的即时性神话,当下的全媒体传播体系的回应等角度,呈现了“用时间消灭空间”这一概念的源头、发展和未来展望。广告系助理教授王袁欣老师以“市场调查的研究基础”为题,从市场调研的内核切入,揭示了市场调研的两个误区,讲解了识别调研问题的步骤与方法,并展示了“三维商业时空”分析工具,强调在市场调研过程中,要关注数据之外的“具体的人”。
广告系助理教授李龙飞老师的参赛教学题目为《探索方差分析中的数据变异与均值差异》。他的讲解以大学生在校使用手机频率这一日常生活现象为切口,通过对数据处理过程的分析,引出课程教学重点——方差分析,最终揭秘了方差分析中“F值的秘密”。
视听新媒体系助理教授向安玲老师围绕着“数据偏误”主题,介绍了什么是数据偏误以及为什么会出现数据偏误。讲解中巧妙地运用多项日常案例,介绍了数据收集中可能出现的四种偏误,并提出在日常生活中应以批判性视角去挖掘数据中的真善美。
新闻系助理教授侯伟鹏老师以“量化研究的逻辑过程”为题,结合研究案例,讲述了社会科学研究的逻辑问题。侯老师介绍了社会科学研究环环相扣的循环的过程,并解释了社会科学研究从理论基础到提出假设,再到观测和假设检验,最终回应与回归理论的过程。
视听新媒体系助理教授易婧老师,以“文化产业管理”为题,系统介绍了过去、当下乃至未来的文化产业的形态演进与发展模式。阐述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动因以及文化力与经济力之间的关系,展现了文化产业化与产业文化化双向融合的发展趋势。
视听新媒体系助理教授刘战伟老师以“信息高速公路”为主题,提出了“数字信息是在空气中流动的吗?”这一趣味性问题。介绍了我国通信卫星、海底电缆与陆地光纤网络的发展,以及从打通“信息高速公路”到建设“网络强国”的发展过程。
最后登场的是视听新媒体系副教授袁会老师,她讲授了“网络与新媒体导论”课程中“互联网的诞生”一节,深入浅出地讲述了互联网的发展历程,让同学们对互联网的发展和演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更加明确了自己在这个数字化时代的责任与使命。参赛教师展示结束后,杨宗丽教授、赵丽芳教授、田园子老师、秦汉老师、吴占勇老师、梁悦悦老师分别对参赛教师的表现进行了点评。评委老师一致认为,参赛教师具有良好的学术积累和知识结构,备赛认真、讲解生动,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教师的活力与风采。针对比赛中的暴露出的问题,评委建议老师们进一步强化教学设计,处理好讲解与互动、案例与知识、阐释与提炼的关系,强化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融入,尤其注重在课程中体现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内容,同时,针对备赛而言,应进一步完善教学流程,在板书、导入、总结等环节强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