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简报以鼓楼医院机构知识库为数据源,数据采集时间截至2024年10月8日。2024年8月,我院发表SCI论文总数133篇(Article 119篇,Review10篇, Letter 4篇)。其中我院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103篇(Article 93篇,Review 7篇, Letter 3篇)。中科院1区SCI论文30篇(Article 28篇,Letter 2篇)。其中,Article论著28篇,第一作者16篇,通讯作者26篇。节选论文摘要如下:
SRF SUMO化在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中的调控机制
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最新IF:14.7分
心血管中心王敏和周敏教授团队探讨了SENP1蛋白(一种SUMO特异性蛋白酶)在VSMCs中的缺失对SRF SUMO化的影响,揭示了其在VSMCs表型转换过程中的关键作用。本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入理解血管损伤后发生病理性重塑的分子机制,还为心血管疾病治疗开发新的分子靶点提供了理论依据。研究首次揭示了SENP1在VSMCs中通过调控SRF SUMO化、SRF-ELK1复合物的形成,进而影响VSMC表型转换和血管重塑的新机制。这一发现不仅增进了对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的理解,还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通过靶向SRF复合物,尤其是抑制SRF-ELK1复合物的形成,可能成为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途径。
VSMCs中SENP1调控SRF SUMO化及SRF-ELK1复合物的形成机制图
Pubmed链接: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34547
多机构临床研究合作揭示cfDNA片段组学在食管鳞癌早筛中的潜力
Cell Reports Medicine杂志
最新IF:11.7分
胸外科王涛教授团队(第一作者焦子宸)将MERCURY cfDNA片段组学技术的应用拓展至食管鳞癌早筛,并通过临床验证队列证实其AUC达0.986。近年来,cfDNA片段组学技术在多种癌症的早期筛查中显示优异性能,但其在食管鳞癌早筛中的研究相对较少,并且其临床表现还需要进一步验证。本研究为食管癌的诊断提供了新的思路,也通过临床验证集合证实了MERCURY cfDNA片段组学技术的巨大潜力,也为其他肿瘤的诊断提供了参考。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089259
基于机器学习构建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肝脂肪变患者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模型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杂志
最新IF:11.6分
感染科李婕教授团队(第一作者芮法娟)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利用BMOVE队列患者的人口学及血清学指标构建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HS)患者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模型,并将ML模型与其他无创评分的性能进行比较。该回顾性、多中心的横断面研究纳入2004年4月至2022年9月期间,在中国10家中心接受肝活检的1198名初治的CHB合并HS患者。3家医院的797名患者作为训练队列,另外7家医院的401名患者作为独立的外部验证队列。应用shapley additive explanatios方法来评估23个特征在诊断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中的重要性。最终,来自训练队列ALB、ALP、BMI、GGT、HBsAg、INR、PLT和 PT这8个变量被纳入RF-AF模型,用于识别进展期纤维化。11个变量,包括Age、ALB、ALP、BMI、GGT、HBsAg、INR、PLT、PT、TC和WBC,被纳入RF-C模型,用于识别肝硬化。RF-AF模型、RF-C模型诊断进展期纤维化和肝硬化的诊断效能优于现有的无创诊断评分,如FIB-4,APRI。为方便临床医生使用RF模型,团队建立了免费网站https://py.reallife-liver.com/。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906440
碳纳米管光子晶体条形码集成的人字形微流控芯片用于多重生物标志物定量Biosensors & Bioelectronics杂志
最新IF:10.7分
转化医学研究院张大淦教授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人字形微流体芯片,具有适配体功能化核壳光子晶体(PhC)条形码集成,用于高通量多重CVD检测。基于羧化单壁碳纳米管和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共组装的PhC,通过水凝胶复制和部分蚀刻获得核壳PhC条形码。这些核壳型PhC条形码不仅保留了原有的结构颜色编码元件,而且充分暴露了大量羧基基团,以便于探针固定。研究团队进一步将功能化条形码与人字槽微流控芯片相结合,以阐明其在测试临床样本中的可接受性。实验证明,微流控芯片的特殊设计可以显着增强流体涡流阻力和接触频率,提高样品捕获效率和检测灵敏度。这些特征表明核壳PhC条形码集成人字形微流控系统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多重生物标志物检测的巨大潜力。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705075
靶向胃癌CLDN18-ARHGAP致癌融合基因的免疫治疗方法
Embo Molecular Medicine杂志
最新IF:9分
肿瘤中心魏嘉教授团队(第一作者汪越、王寒冰、施涛)研究建立了靶向胃癌特异性CLDN18-ARHGAP融合基因行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联合免疫微环境调节治疗的新模式,为胃癌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研究团队首次针对胃癌特异性CLDN18-ARHGAP融合基因,预测、合成、鉴定出具有高免疫原性的融合新抗原,并且成功诱导出 CLDN18-ARHGAP 融合突变新抗原反应性T细胞,在体内外实验中证实其具有特异性肿瘤杀伤功能。此外,研究首次发现CLDN18-ARHGAP融合基因可通过激活下游PI3K/AKT-mTOR-FAS通路,促进脂肪酸分泌,而微环境中的调节性T细胞摄取大量脂肪酸增殖,形成抑制性的肿瘤免疫微环境,PI3K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该通路逆转抑制性免疫微环境,从而达到杀伤肿瘤作用。
靶向胃癌CLDN18-ARHGAP融合基因的免疫治疗方法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64472
多功能PDA/Ti3C2/P(VDF-TrFE)钛植入体复合纳米涂层
Materials Today Bio杂志
最新IF:8.7分
脊柱外科朱泽章教授、史本龙教授团队(第一作者夏三强、刘盾)通过溶液浇筑联合原位聚合,在钛植入体表面制备了一种多功能PDA/Ti3C2/P(VDF-TrFE)生物活性纳米复合涂层。该涂层具有优异的近红外(NIR)光热效应。研究表明,在NIR激发下,该涂层显著促进了细胞的成骨分化与新骨形成,这主要得益于温和的光热刺激激活了整合素介导的MEK/ERK成骨信号通路。免疫调节相关结果显示,该涂层表面温和热刺激亦促进了巨噬细胞M2亚型极化,这减轻了炎症反应并促进新骨生成。此外,该涂层还显示出优异的光热抗菌性能,对大肠杆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率均超过了99%。上述研究表明,该涂层是一种具有潜在临床应用价值的生物活性涂层,可为骨科医疗器械的表面功能化提供借鉴。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081463
DNA甲基化介导GPX4表观遗传性转录抑制及成骨细胞铁死亡促进磨损颗粒诱导的骨溶解进展
Research杂志
最新IF:8.5分
运动医学与成人重建外科蒋青教授团队(第一作者董健)揭示了表观遗传性GPX4缺失性铁死亡在假体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过程中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DNMT病理性高表达介导Gpx4基因启动子DNA超甲基化,并在转录因子KLF5及转录抑制子NCoR辅助下,造成GPX4转录和表达缺失,促进铁死亡及骨溶解进展。这项研究首次从表观遗传及铁死亡角度阐述了磨损颗粒诱导骨溶解的发病机制。而且,因表观遗传 DNA 甲基化过程可逆,本研究也为临床防治假体无菌性松动,延长人工假体使用寿命,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新思路和科学依据。DNMT介导GPX4转录抑制导致成骨细胞铁死亡促进骨溶解进展的机制示意图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61535基于同质定位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癌中央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层
Research杂志
最新IF:8.5分
甲状腺外科桑剑锋教授团队开发了一种基于差分同构的对齐方法,并结合图转换器来准确提取甲状腺结节的定位和形态信息,从而实现了对甲状腺结节定位和形态信息的精确提取。基于同质定位深度学习的甲状腺癌中央淋巴结转移风险分层。桑教授团队从48,969例接受中央淋巴结(CLN)手术的患者中收集了88,796张超声图像,并利用这些图像训练预测模型。该团队开发了一个可解释的深度学习模型,该模型可以作为基于甲状腺超声图像的CLNM风险评估的人工智能支持系统。该模型为基于同质定位法的预测提供定性和定量的临床解释。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65637
骨骼肌线粒体蛋白稳态失衡会介导骨质流失
Research杂志
最新IF:8.5分
脊柱外科朱泽章教授团队(第一作者靳桢、毛岩) 发现了骨骼肌线粒体蛋白稳态失衡会介导骨质流失,这一肌-骨信号轴可能成为治疗肌肉疾病和骨质疏松症的潜在靶点。该研究发现了一个全新的肌-骨对话轴介导肌源性骨质丢失发生;揭示了肌源性分泌因子FGF21对骨代谢有重要调控作用;将骨骼肌内线粒体蛋白的稳态失衡与骨骼健康状况紧密关联起来,还为理解微重力环境下骨代谢调节的复杂网络提供了新的视角和关键证据。
肌-骨对话轴调节肌源性骨病发病新机制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221030
MicroRNA-19b 通过促进 Th9 细胞加剧系统性硬化症
Cell Reports杂志
最新IF:7.5分
风湿免疫科孙凌云教授团队发现miR-19b作为调控Th9细胞功能的microRNA,在SSc中的过度表达可促进Th9细胞生成白细胞介素9,导致炎症反应和疾病恶化。在用博来霉素诱导的实验性 SSc 小鼠中,miR-19b 和白细胞介素 (IL)-9 在 CD4+ T 细胞中增加。抑制 miR-19b 可减少 Th9 细胞数量并改善病情。从机制上讲,转化生长因子 β (TGF-β) 加 IL-4 通过抑制 NLRC3 激活 pSmad3-Ser213 和 TRAF6-K63 泛素化。激活的 TRAF6 依次促进 TGF-β 活化激酶 1 (TAK1) 和核因子 κB (NF-κB) p65 磷酸化,导致 miR-19b 上调。值得注意的是,miR-19b 通过直接抑制非典型 E2F 家族成员 E2f8 激活 Il9 基因表达。在 SSc 患者中,IL9 和 MIR-19B 水平较高与病情进展较差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miR-19b 是 Th9 细胞介导的 SSc 发病机制的关键因素,对 SSc 患者应具有临床意义。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083380
围手术期地塞米松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一项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Annals Of Surgery杂志
最新IF:7.5分
胰腺与代谢外科仇毓东教授团队探讨了围手术期应用地塞米松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团队在中国四家大型胰腺中心开展了一项多中心、双盲、随机对照试验。接受择期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成人患者在麻醉诱导后 5 分钟内随机接受 0.2 mg/kg 地塞米松或盐水安慰剂静脉推注。主要结果是术后 30 天内的综合并发症指数 (CCI) 评分,采用改良意向治疗原则进行分析。在符合条件的 428 名患者中,300 名参与者被随机分组,265 名被纳入改良意向治疗分析。134 名患者接受地塞米松治疗,131 名患者接受安慰剂治疗。结果显示,围手术期使用地塞米松并不能显著减少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30天内的术后并发症。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385254
Pcolce2 过表达促进新生小鼠耳蜗中的支持细胞重编程
Cell Proliferation杂志
最新IF:5.9分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杜昊亮研究发现毛细胞 (HC) 损伤是导致神经性听力损失的主要原因,哺乳动物的支持细胞 (SC) 在出生后无法自发分裂和再生 HC。前胶原 C 内肽酶增强子 2 (Pcolce2) 编码一种糖蛋白,可作为功能性前胶原 C 蛋白酶增强子,在之前的研究中被筛选为 SC 可塑性的候选调节剂。在当前的研究中,使用腺相关病毒 (AAV)-ie(一种新开发的靶向 SC 的腺相关病毒)在 SC 中过度表达 Pcolce2。AAV-Pcolce2 促进 SC 重新进入细胞周期,无论是在培养的耳蜗类器官中还是在出生后的耳蜗中。在新霉素损伤模型中,在过度表达 Pcolce2 后检测到再生的 HC,这些 HC 来自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 SC。这些发现表明,Pcolce2 可以作为 HC 再生以治疗听力损失的治疗目标。AAV-Pcolce2 促进 SC 重新进入细胞周期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528645
体外预开窗支架技术在Z0区主动脉弓腔内修复中的应用
European Journal of Vascular and Endovascular Surgery杂志
最新IF:5.7分
血管外科周敏教授、李晓强教授团队(第一作者温琴舒、张业鹏)报道了体外预开窗支架技术(PMEGs)在Z0区主动脉弓腔内修复中的应用。该研究纳入了3家中心共54例患者,主要包括主动脉夹层(32例;59%)和主动脉弓瘤(22例;41%)。技术成功率为98%,全因死亡率为4%。主要不良事件包括卒中(4例;7%)、逆行A型夹层(RTAD)(3例;6%)和急性肾损伤(2例;4%)。再干预率为19%。1年时的估计总体生存率、免于二次干预率以及免于靶血管不稳定率分别为94.2%(SE 3.3%)、81.8%(SE 6.0%)和92.0%(SE 4.5%)。研究证明了在主动脉弓Z0区使用PMEG进行腔内修复是有效的,具有较高的技术成功率和较低死亡率。然而,卒中、RTAD和再干预不良事件仍是需要关注的重点事项。PMEGs有效性需要更广泛的患者群体和长期结果进行研究。该文章阐述的技术细节为血管外科同行提供技术参考与指导,临床结果支持了PMEG的有效性,有望在未来扩大期适用范围。
预开窗支架腔内操作流程
PubMed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641315
椎体终板损伤与慢性下腰痛内在关联:基于COX-2/PGE-2/EP-4轴的组织学证据
Spine Journal杂志
最新IF:4.9分
脊柱外科孙旭教授团队(第一作者陈豪杰)比较了45名终板损伤组和26名非损伤组之间患者的临床症状,评估了行L4/5椎间融合术患者终板组织切片中COX-2/PGE-2/EP-4轴的表达水平,并分析了其与临床症状之间的关联。结果显示,终板损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较差。此外,终板损伤组患者的COX-2/PGE-2/EP-4表达显著升高。COX-2/PGE-2/EP-4轴的高表达可能是终板损伤的风险因素。这些炎症因素可能会显著影响终板损伤的病理生理学,并有望成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潜在关键目标。
终板损伤与非损伤组患者临床症状与终板COX-2/PGE-2/EP-4的表达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8631491
颅内动脉瘤支架植入患者应用半剂量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可作为基于标准剂量氯吡格雷双抗血小板治疗的有力替代方案
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杂志
最新IF:4.5分
药学部李一辰、神经外科庄宗团队通过队列研究发现,对于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血流导向装置置入的未破裂动脉瘤患者,半剂量替格瑞洛(45mg bid)联合阿司匹林(100mg qd)的双抗血小板方案是有效而安全的。目前,阻碍替格瑞洛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应用的主要因素是其可能增加的出血风险(特别是颅内出血等主要出血风险),而降低替格瑞洛剂量(标准剂量为90mg bid)是否可以减少出血风险而保留其抗栓疗效是本研究主要关注的内容。研究发现,替格瑞洛单次剂量从90mg减至45mg是安全的,且没有增加血栓风险的趋势。因此,氯吡格雷不是颅内动脉瘤支架置入患者双抗血小板治疗的唯一选择——对于氯吡格雷低反应性的患者,半剂量替格瑞洛是有效的替代方案,甚至今后有望直接替代氯吡格雷进行此类患者的抗栓治疗,减少CYP2C19或血小板聚集活性的有创检测;这一目标需要随机对照研究加以证实。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9168621南京鼓楼医院图书情报中心
微信号:glyylibrary
电话:60680 / 60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