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颂》原文出自东汉文学家史岑(字孝山)所撰四言诗歌——颂体,描述的是东汉安帝刘祜时期派名将邓骘讨伐羌人叛乱的事件,内容分两部分:一是描写西戎叛乱,派邓骘出征;二是描述征战艰辛,以及汉安帝的恩赏。
故宫博物院藏
《出师颂》之流传
由此可判,此帖可上溯自唐代经太平公主、李约、王涯先后鉴藏;南宋绍兴年间入内府;明代归收藏家王世懋;清初由安岐收藏,后入乾隆内府,被收入《石渠宝笈续编·宁寿宫》,并刻入《三希堂法帖》;1922年十一月初九日,溥仪以赏赐溥杰的名义转出宫外;1945年后散落匿于民间不彰60余年;直至2003年,故宫博物院斥巨资从拍卖公司拍回。这是一幅流传有序的经典作品。卷后张达善题跋佚失,仅存宋高宗引首、正文部分和米友仁鉴定跋语,文章后附文《〈张达善题跋〉和正文实现合璧趣谈》。
《出师颂》本幅上唐宋鉴藏印标识图
《出师颂》之作者争议
此本《出师颂》本幅无款。从古代著录刻帖来看,有多种版本,作者也是有多种说法。从刻入法帖情况看有题“索靖本”“萧子云本”和“隋人本”,从墨迹来看有“宣和本”和“绍兴本” ,两本的著录列表如下图。
《出师颂》二版本之著录列表
在本幅之前的引首,有“晋墨”二大字,落款为花押“五”,历来被认为是宋高宗所书,花押取“九五之尊”之意。
《戏鸿堂法帖》之《出师颂》宣和本
《出师颂》引首上花押与《宋高宗赐岳飞手敕》 上的花押对比图
其次,引首题的格式最早出现于明初,且细观材质,《元史·舆服志》记载,至元二年(1336)令禁服五爪龙等。始于描金龙纹蜡笺纸和龙的五爪、立发形状明显属于明代之后,且所以“晋墨”二字应为明代后所添。
《出师颂》引首材质细节图
在本幅之后,有南宋米友仁的尾跋——“右出师颂,隋贤书,绍兴九年四月七日,臣米友仁审定。”米友仁系北宋大书画家米芾长子,宋室南渡后作为宋高宗赵构收藏书画鉴定掌眼人,鉴赏水平与其父比肩。此鉴定书法与其标准件《苕溪诗》《研山铭》《国门帖》等跋文相比,可定为真迹。
《出师颂》米友仁尾跋细节图
启功先生在鉴定《出师颂》时指出,米友仁认定此帖为“隋贤书”,和西晋索靖所书流传到北宋就已所 剩无几有关。如米芾在其“草书九帖之四”《吾友帖》中就曾记载,他遗憾从未见过索靖真迹。
《出师颂》米友仁尾跋与《苕溪诗》《神仙起居法》《颜真卿告身》跋文对比图
米芾“草书九帖之四”《吾友帖》
《出师颂》之书法风格与格式特征
《出师颂》是典型的章草,字字独立,保有隶书笔意,但是对比出土魏晋章草书风,包括《淳化阁帖》中索靖《七月帖》都有明显的时代差异。
出土魏晋章草书、索靖《七月帖》与《出师颂》局部对比图
《出师颂》用笔是有芯笔,造成点画内敛,其用笔和隋代智永的《草书千字文》有不少相似之处,符合隋代的时代书风。
《出师颂》与智永《草书千字文》局部对比图
北宋米芾《画史》曾说:“大抵画(也包括书)今时人眼生者,即以古人向上名差配之;似者,即以正名差配之。”此帖被定为西晋“索靖”应也近属此种情况,而米友仁跋所定的隋代更为接近实际。
《出师颂》格式与《文选》卷四十七之“出师颂一首”对比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