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请关注公众号,高三全年课件附赠资料,需要Word微我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 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摘编自萧乾《知识与品味》)
材料二:
为了丰富通感,是不是应当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各种艺术?
(摘编自金开诚《通感与艺术欣赏答问》)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的电影也能帮助观众欣赏、领悟美与艺术,在没有新式剧院的中国,可以通过它们领略舞台剧的某些艺术美。
B.安排作品的位置是批评工作的一部分,不理解“五四”以来中国新文学的演化,是无法认清《子夜》应有地位的。
C.如能广泛、深入、执着地钻研一种艺术,再在此基础上扩展到其他种类的艺术,就有可能形成艺术通感能力。
D.別人的描述无论多么精彩,也不能帮助自己去感受,只有依靠自己“捉摸”才能体会出某些音乐华丽的特色。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沉浸在书本知识中,对现实生活很隔膜,这种书评家的评价往往存在问题。
B.苏轼认为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与苏轼本人同时是诗人和画家有关。
C.外行人常常看不到艺术品的“点子”上,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欣赏艺术品。
D.人们要想准确、深入地感受与理解艺术,就不能只把艺术当作娱乐的工具。
3.下列选项不符合材料一中“艺术本是相通的”观点的一项是(3分)
A.“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运用了留白手法。
B.杜诗被评为“尽得古今之休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
C.唐代书法家张旭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而草书大为长进。
D.对比是文学创作中的重要手法,园林造景中也常用到。
4.材料二引用俗语“三句不离本行”和“一通百通”,在文中分别具体指什么? (4分)
答:
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艺术欣赏的门道.这对我们的学习有哪些启示? 请简要说明。(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 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纸上(节选)
苏沧桑
五月,小满。
当当当当当……
一共十刀。
唰啦啦唰啦啦……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围绕“砍竹”展开叙述,撷取了朱中华数十年间与造纸相关的典型场景,使读者对手工生产元书纸的艰难有了初步了解。
B.父亲的劳作非常辛苦.身上的衣服或被雨水淋湿,或被汗水浸透,但家里依然贫穷,这种反差主要突出了普通百姓的无奈。
C.大年初一朱中华请砍竹、刮皮的兄弟们吃饭,尽管他的“国字脸上堆满了笑意”,但造纸毕竟赚不到多少钱,因而心里是酸的。
D.工人的工资越来越高,能用的嫩竹却越来越少,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虽然人们的收入在增长.但环境的保护还存在很大问题。
7.关于文中最后两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末再次提到“砍竹子的当当声”和“采摘覆盆子的那棵竹”,使得前后照应,结构严谨。
B.竹子“将带着一种使命滑向山脚”中的“使命”,指的是成为元书纸为文化事业做贡献。
C.作者将盛上雨水的断竹根比作“一只只深情凝望的眼睛”,是对竹子献身精神的歌颂。
D.元书纸的寿命超过了“许多生命”.这一对比深化了艺术水恒、人生短暂的主题。
8.文中朱中华“静静看着夕阳下那个弯腰捞纸的剪影”,为什么“眼眶渐渐湿润了”?(4分)
答:
9.作者说,写作《纸上》等系列散文的目的之一是深度挖掘生活中的各种“美”。本文挖掘了哪些“美”? 请简要分析。 (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 小题,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节选自《续资治通鉴长编选译》)
材料二:
(节选自王夫之《宋论》)
【注】①手挝:宋代一种可用以击人、防身的手杖。②幸获:文中指赵匡胤获得帝位。③朕:征兆,迹象。
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 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使我亲用A北物B事将奈何C且当是D时E北物F固G足恃乎?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阴,暗中,与《苏武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阙氏归汉”的“阴”意思相同。
B.缓急.偏义复词.与《鸿门宴》“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的“出入”用法相同。
C.“乘禁以出”与《项脊轩志》“娘以指叩门扉曰”的“以”用法不相同。
D.陟,升迁,与《出师表》“陟罚或否,不宜异同”的“陟”意思不相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世宗害怕他人篡夺君位,于是将面相富贵的将领全部杀死。然而,宋太祖整天侍奉在世宗左右,也没有被杀害,他由此萌发了应为天下主的心意。
B.有一名亲兵校官敬献手杖,他秘密告诉宋太祖,有刀藏在手杖之中,关键时刻能够发挥作用。宋太祖觉得手杖对自己没有用处,笑着将它扔在地上。
C.宋太祖曾经告诉臣子,有天命的人听任他作为,我不禁止。王夫之觉得这只是英雄所说的大话,其目的是欺骗他人罢了。
D.王夫之认为,宋太祖得到帝位,担心他人效仿,因此窥察民意想要预先防制,而野史记载的有人暗中向他射箭但未射中,这其实就是出自他的安排。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今数轻出,万一有不虞之变,其可悔乎?
译文:
(2)则假行之顷,左右密护之术,必已周矣。
译文:
14.王夫之为何批评宋太祖的“微行”之举? 请简要分析。(5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 ~16题。
送梁府教赴括苍任①
赵恬斋
闻得官期三月初,此行最喜奉潘與?。
杏花风暖好觅句,槐影日长宜读书。
垂世文章星有斗,随缘富贵水成朵。
少須岁月纫天去,半夜金莲归直庐④。
【注】①府教:“府学教授”的简称。括苍:古地名。②潘與:奉养父母之典。③金莲:金莲烛。《东观奏记》:“上将命令狐绚为相,夜半,幸舍春亭召对,尽蜡烛一炬,方许归学士院,乃赐金莲花烛送之。”直庐:旧时侍臣值宿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府教将赴括苍任职,到任的日期在三月之初,诗人以诗赠别。
B.此次赴任友人可就近赡养父母,“最喜”二字可看出友人的孝顺之心。
C.友人在括苍的职务极其清闲,诗人想象友人常常会在风和日丽之时作诗读书。
D.诗人预祝友人能早日回朝担任要职,这与柳永《望海潮》的结尾较为相似。
16.本诗颈联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暑假期间,小明到天姥山游玩,他看到山中的古迹和美景,听到猿猴的啼叫声,鸟上想到了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 , ”两句。
(2)老师希望同学们实事求是、言必有据、不要捕风捉影、信口开河,就像苏轼在《石钟山记》中所批评的“ , ”。
(3)古人在写诗词时,往往采用时间和空间相结合的手法以拓展诗歌的审美空间,试举一例” ,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本题共5 小题,18分)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光合作用”是“光能合成作用”的简称,日常语言运用中有大量这样的简称。请简要履括使用简称的利弊。(4分)
19.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2分
20. 文中第二段标序号的部分有两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1.请在文中括号内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22.文中第三段开头运用了暗喻的修辞手法。请以“教室里的挂钟”为本体写一个包含暗喻的复句,要求:语意完整,表达流畅。(4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某作家仅凭才华写作,最终江邺才尽,他从一位学识渊博的作家那里“照见了自己的写作之困”。
关于“照见”,你有怎样的联想与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4—2025 学年(上)高三第一次考试语文·答案
(1~3题,6~7题,11~12题,15题,每小题3分)
1.答案 D
解析:“也不能帮助自己去感受”错误。材料二最后一段是说“言语只能描述感受,却不能转移感受”,不是说“不能帮助自己去感受”。
2.答案 C
解析:“是因为……”以偏概全。根据材料二第三段的相关表述,可知还可能有“粗心”的原因。
3.答案 B
解析:评者认为杜诗掌握了古今诗歌的各种气势风格,并且兼具各家之所长,即推崇杜甫是古今诗歌的“集大成者”。但这只是杜甫在“诗歌”艺术中取得的成就,与“艺术本是相通的”观点无关。
4.
答案 ①“三句不离本行”指具备“艺术通感能力”的艺术家,总会由其他艺术联想到自己从事的艺术,以自己的专业去理解、评价其他艺术。②“一通百通”指一个人如果真正提高了某一类创作的欣赏能力,就会形成欣赏不同类别创作的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5.
答案 ①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深入实际生活。既要对书本知识保持好奇心,也要对实际生活怀有兴趣,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②要用联系的眼光看待学习。艺术是相通的,很多学科也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学好其他学科对学好某一学科有很大作用,学好某一学科对学好其他学科也有很大作用。③要用实践来促进学习。艺术欣赏离不开实践,学习也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提高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发挥主观能动作用”“用心捉摸”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6.答案 A
解析:B.“主要突出了普通百姓的无奈”错误,曲解文意。C.“但造纸毕竟赚不到多少钱,因而心里是酸的”错误。朱中华“心里却是酸的”主要是因为砍竹的“四个同村兄弟”都年已半百,还为了帮助他而来砍竹,壮年人越来越难找,传承艰难。D.“但环境的保护还存在很大问题”错误。“同样面积的竹林,能用的嫩竹只有从前的十分之一”是因为竹笋被挖掉了,难以长成嫩竹,这与环境保护无关。
7.答案 D
解析:“深化了艺术永恒、人生短暂的主题”错误。本文的主题是赞美、讴歌像朱中华那样的手工艺人,挖掘、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是“艺术永恒、人生短暂”。
8.
答案 ①朱中华由眼前这个造纸人,想到了自己曾经的艰辛生活。②为在手工造纸很不景气的时代,还有人像自己一样在默默地坚持而欣慰感动。(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9.
答案 ①竹纸之美。古老的竹纸密实柔薄,优点众多,被誉为“纸中君子”“千年寿纸”,是文人墨客的最爱。②奋斗之美。为了生活,父亲全身湿透仍整月砍竹,朱中华兄弟俩十九岁就独立造出自己的第一批纸。③精神之美。为了造出最好的元书纸,朱中华不计功利,宁可少赚一些钱也不愿意降低造纸的要求。④人情之美。砍竹人难找,几个年已半百的同村兄弟看到朱中华的难处,来帮助朱中华。(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若答“风物美”“文化美”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0.
答案 B C E (每处1分,多涂不给分)
11.答案 D
解析:“陟罚臧否,不宜异同”的“陟”也是升迁、提拔的意思。
12.答案 A
解析:“他由此萌发了应为天下主的心意”强加因果。从材料中看不出宋太祖由此萌发了这样的心意。
13.
答案 (1)现在屡次随便外出,万一有意外的变故,难道还可以后悔吗? (关键词“数”“不虞”的翻译各 1 分,大意2分)
(2)那么在他微服私访之际,身边人严密保护他的办法,必定已经非常周到了。(关键词“微行”“周”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14.
答案 ①王夫之认为此举反映出宋太祖内心褊狭,好耍小聪明,君主应当心胸博大,行为光明磊落。②王夫之认为君主不可能真正秘密出行,总会泄露行踪,坏人会借此机会蒙蔽君主,造成危害。③王夫之认为君主秘密出行即使小有收获,也是片面狭隘的,据此行事小则乱政,大则亡国。(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5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材料一:
宋太祖即位后,想要暗中观察民心向背,就多次微服私访。有人劝谏说:“陛下新近即位,民心尚未安定,现在屡次随便外出,万一有意外的变故,难道还可以后悔吗?”太祖笑着说:“帝王兴起,自有天意,(不是上天属意的人)追求也追求不到,(是上天属意的人)拒绝也拒绝不了。周世宗见到方面大耳的将领统统都杀掉,但我也整天陪侍(在他)左右,终究没有害我。如果应当成为君主,有谁能谋害他呢? 不应当成为君主,即使闭门幽居又有什么益处?”不久微服私访的次数更多了,说:“承受天命的人,任由去做,我不禁止。”从此朝廷内外无不恐惧敬服。有一名亲兵校官敬献手杖,太祖说:“这与一般手杖有何不同而要特地献给我?”亲兵校官秘密告诉太祖:“陛下试着拉开杖首看一下。杖首即剑柄,有刀藏在柄中,平常可以用作手杖,紧急时可以防止意外。”太祖笑着将它丢到地上,说:“假如需要我亲自用这东西,那事情还有什么办法呢?况且到了那个时候,这东西二定可以依靠吗?”
材料二:
宋太祖多次微服私访,有人认为应当警戒意料之外的变故,(太祖)却说“承受天命的人,任由去做”。这不过是英雄为骗人而说的大话罢了。太祖的微服私访,是因为自己幸运地获得了帝位,担心别人效仿他,(因此暗中)观察民意想要预先加以防制,是为了私利的狭隘之心,猜疑防范他人的小聪明,这就是宋朝德行衰败的原因。野史记载太祖乘车驾出宫,忽然有飞箭射中了车身木板,太祖看到这支箭,就大声地说:“就算射死了我,也未必轮到你(做皇帝)。”飞箭,其实是他事先派人用来射车子的。那么在他微服私访之际,身边人严密保护他的办法,必定已经非常周到了。而进谏的人还说“万一有意外”,只是让人笑话而已。
况且君主微服私访,自以为秘密,难道真能做到秘密吗? (君主的)脚还未离开皇宫,行期就已泄露给身边亲近的人了;身形一到了大街,身影就已完全映照在陋巷了;他窥伺别人是有征兆的,而别人窥伺他是没有迹象的。于是包藏私心、巧言谄媚的人,把狡黠伪装成朴实,以憨态进谗言,丑化、攻击正人君子,与奸人结为同党而相互夸奖,(君主)当面受了他们的欺骗,背后还被他们讥笑,这样一来国家的大事就无法彻底追问了。即使君主能避免这些恶果,他所了解到的一件坏事,也不足以反映小人的更多恶行;一个行为上的毛病,也不足以贬低君子的人格;一个人的感恩与怨恨,也不足以确定别人是仁爱还是暴虐;一个地方的利益与弊病,也不足以概括全天下的情形。而偶然从老百姓那里听到的事情,没有根据也无法查询,过分的赞美和过度的责备,便都相信是无心之词,自夸有洞幽烛微的睿智,以此确定(臣子的)升迁或降黜,以此衡量(政治举措的)兴办或革除,以此决定该施刑还是赏赐,以此权衡是剥夺还是给予,而群臣没有谁敢与皇帝相争论了。这更不用等到奸人运用诡诈之道来蒙蔽君主,而(君主)已因为微服私访而承受了祸害。小者造成政治的混乱,大者导致国家的灭亡,从远古以来就是如此,而自我运用这种方法的人毫不觉察,确实令人悲哀啊!
15.答案 C
解析:“友人在括苍的职务极其清闲”于文无据。友人有时间作诗读书,不一定是因为职务极其清闲。
16.
答案 ①颈联上句将梁府教的文章比作夜空中的北斗七星,赞美友人的文章灿若星斗,必将流传后世,永垂不朽。②颈联下句将梁府教的显达比作渠道中自然到来的流水,认为友人不汲汲于功名,但富贵自会到来,有如水到渠成,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每点3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7.
答案 (1)谢公宿处今尚在 渌水荡漾清猿啼 (2)事不目见耳闻 而臆断其有无 (3)示例: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三十功名尘与土 八千里路云和月 [每空1分,第(3)题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18.
答案 ①利:使语言表达更为简洁,便于称呼和记忆。②弊:使语义表达不够清晰,造成歧义和误解,影响读者理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19.
答案 A 孤军奋战(单枪匹马) B亲密无间(形影不离) (每空1 分,若有其他答案,正确合理亦可给分)
20.
答案 ②句修改为“它会与其他树木的根部相结合”。④句修改为“并通过这个网络交换养分,甚至交换信息”。(每改对一处给2分,若有其他修改方式,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1.
答案 甲:不断扩张自己的菌丝网络 乙:保持非常开放的状态 (每处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2.
答案 示例:教室里的挂钟是一个严谨的老师,每天在提醒我们珍惜时间。(复句、暗喻各2分,合理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
23.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