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剧《小巷人家》中,闫妮饰演的黄玲,和蒋欣饰演的宋莹,都是苏州棉纺织二厂的女工。
与宋莹相比,黄玲还是个组长。初中毕业就进厂工作的黄玲,在庄图南考上大学前,她的工资,比丈夫庄超英还要高。
不过,工资高归高,黄玲她们的工作是很辛苦的。
宋莹在要房子时,就说过,她们是三班倒,一个班在车间走动的路程,就有十几公里。
那么,她们那个年代的纺织女工,能辛苦到什么程度呢?
首先,她们在工作中,要时刻面对机器的噪音和飞絮的困扰。
其次,三班倒的工作,尤其是夜班,使很多女工患上了失眠症。
最后,三班倒的工作,更是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节奏。
虽然在当时,黄玲、宋莹她们有医疗、分房等各种福利待遇,但是付出也很多。
关于这些,《小巷人家》虽然没有车间生产的镜头,但通过黄玲和宋莹的对话,观众们就能知道不少。
根据《小巷人家》小说原著来看,从1986年起,棉纺织二厂的效益就开始下滑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宋莹办理了停薪留职,和丈夫林武峰去了广东。去广东后,宋莹和别人合伙开了一个小吃店。
到了1992年,棉纺织二厂的效益更不行了。
也就是在这一年,黄玲也办了停薪留职手续,跟着外甥向鹏飞跑客运做售票员。
黄玲初中毕业就进了棉纺二厂,对于突然不行的工厂,她是怎么也想不通。
棉纺织二厂为什么突然就不行了呢?
第一个原因是南方,尤其是广东运来的优质低价布料的冲击。
其次是1991年,美国启动特别301条款对中国进行调查后,对国内出口的纺织品和鞋类加征高额关税。
除了以上原因,棉纺织二厂还要面对乡镇企业的竞争。
面临三重冲击,棉纺织二厂虽然加班加点进行技术改进,销售员也卖力推销,但受市场需求和产品竞争力所限,效益还是越来越差。
在这种情况下,有学历、有技术的年轻人纷纷南下寻找机会,对于已经人到中年的黄玲,只能告别自己在棉纺织二厂的峥嵘岁月。
宋莹开了小餐馆,黄玲当了客运售票员,她们的邻居吴建国,则去了建筑工地打零工。
《小巷人家》的故事,开始于1977年恢复高考,到1992后结束。
在这十几年中,黄玲宋莹她们,经历了价格闯关和抢购风潮,经历了砸三铁和国企员工下岗。
对于初中就参加工作,一直在国企工作的黄玲来说,她肯定想不通。可是,就算她想不通,她又有什么办法呢?
除了积极适应环境变化,根据自己现有的能力寻找机会外,黄玲她们没有其他选择。
在大环境面前,个人的力量太渺小了。
不过在每个时代,都有或主动或被动走在了前列的人。
例如剧中的林武峰和向鹏飞,就是赶上了一波时代潮流的先进者。
林武峰是个爱妻爱家的好男人,作为工程师的他,原本并不想在外兼职,但是看到妻子那么辛苦,他才冒着风险偷偷去乡镇企业兼职。
这在那个年代,真的是风险极大的事情,一不小心就可能被开除甚至都有可能坐牢。
果然,后来林武峰在外兼职的事情,被厂里的竞争对手举报了,林武峰被迫出走广东。
但是却因祸得福,在广州闯出了一片新天地。
向鹏飞高考落榜后,拒绝了妈妈和大舅让他复读的要求,跟着钱进去跑车,后来他瞅准时机,组建了自己的车队,挣了一大笔钱后,又成立了私营客运公司,成了钞票哗哗赚的老板。
林武峰常说的一句话是,人这一生,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功德五读书,其实还应该加一条,那就是眼光与魄力。
运气确实很重要,但是当机遇到来时,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个人的眼光和魄力了。
《小巷人家》的小说原著,对于年代变迁中的很多重大事件,以及事件发生时,黄玲、宋莹、庄超英他们的内心感受和反应,都有比较细腻真实的描述。
剧版虽然也保留了不少通过主角们命运反映时代的剧情,不过限于电视剧的篇幅,为了突出人物,将反映时代的内容删减了不少。
所以看电视剧《小巷人家》,结合原著一起享用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