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夫妻抱团养老,三年后2个家庭散伙,64岁阿姨哭诉:再不走,家都没了

文摘   2024-12-07 17:18   四川  

 

“你看我们几个过得多好!一起买菜、一起做饭,晚上还能打牌下棋,多热闹啊。”

三年前,刚搬进郊区大院的刘庆华阿姨这样描述自己的晚年生活。

这是她与丈夫的决定——与三对老朋友一起尝试“抱团养老”,住在一起互相照顾,减少对孩子的依赖。

然而,三年后,这段被羡慕的养老生活以解散告终,刘庆华无奈地说:“再不走家就没了。”
这是网易新闻记录过的一个真实新闻,曾引起了很多人对抱团养老模式的深思。
抱团养老的初衷:热闹又省心
刘庆华一家是典型的城市空巢家庭。退休后,孩子工作忙,平日少有时间探望,而她与丈夫渐渐感觉孤单且生活繁琐。
于是,当一位老朋友提议“抱团养老”时,夫妻俩一拍即合。
他们租下一处大院,房子周围有一片小菜园,房间按家庭划分,公共区域供大家共享

一开始,生活确实如愿以偿:几对老人分工明确,买菜做饭、打扫卫生都有人负责。
饭后大家围坐一起聊聊天,有时还会一起组织短途旅行,生活变得有趣又充实。
这种模式不仅减少了日常开销,还让原本孤单的老人们重新找到了生活的热闹与归属感。
现实矛盾:从热闹到疲惫
起初,四对夫妻约定轮流承担家务,每家人负责一周。第一年,大家都遵守规则,生活和谐。但时间久了,问题逐渐浮现。
刘庆华回忆,有一对夫妻开始嫌麻烦,逐渐减少参与,甚至连每周值班都推脱不做。
“每次做饭都是我烧,菜我买,忙得腰都直不起来,可是人家却只会坐着吃!”

她心里不平衡,曾与对方沟通过,但对方敷衍了事,矛盾积累下去。

分工不均真的很伤感情,本来大家都是朋友,后来反而生出嫌隙。”刘庆华这样总结道。
社会心理学中的“社会互惠理论”指出,人们在合作中期望付出与回报相等。
一旦感觉自己吃了亏,心理失衡感会逐步积累,最终导致冲突爆发
在抱团养老中,这种心理尤为明显,因为家务劳动难以量化,老人们的期待也常常不一致。
类似的冲突也曾发生在国内首例“抱团养老”项目——浙江余杭的朱荣林团队中。

蒋一纯,一位参与者曾回忆:“住在一起后,走出自己的房间就变成了公共场所。有时,别的老人未经允许进入我的房间翻东西。
他还提到,共享生活中,不同的生活节奏常常引发矛盾,比如早起锻炼和晚起睡觉的老人之间常为噪音问题争执不休。
对于刘庆华来说,隐私问题也成为抱团养老中难以解决的痛点
连自己的家都不像家了。”她无奈地说道。
心理学研究表明,隐私权是每个人的基本心理需求
尤其是老年人,安全感与独立空间密切相关。共享生活模式若无法平衡隐私需求,会导致心理压力和人际冲突。

抱团养老原本是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但现实却往往事与愿违
刘庆华提到,矛盾发生后,自己不得不多次打电话让女儿帮忙调解。
而在朱荣林团队中,也有老人因矛盾问题频繁联系子女,甚至引发亲子关系的紧张。
本来是想让孩子少操心,结果最后反而让他们更烦心。”刘庆华叹道。
抱团养老的初衷是减少对孩子的依赖,但实际操作中,矛盾的发生往往需要子女介入调解,反而增加了亲子关系的隐形负担
这说明养老模式的设计需要更周全的考虑。
三年后:刘庆华的选择与反思
2023年初,刘庆华正式搬回家。她坦言:“朋友是朋友,家是家,住在一起难免有矛盾。再不走,我怕这个家就散了。
回家后的生活虽然没有那么热闹,但更简单自在。她与孩子保持适度联系,和老伴安安静静地过日子。
偶尔,她也会想起抱团养老的那段日子,“其实也有热闹和开心的时候,只是难以持久。

心理学家爱德华·霍尔的“亲密距离”理论指出,人际关系需要适度的空间和心理距离。抱团养老中,适度的分离与独立空间可以有效减少冲突。
抱团养老的成功需要清晰的规则。无论是家务分工、费用分摊,还是隐私保护,事先约定规则、设立冲突调解机制尤为关键
在丹麦,合作居住(Cohousing)是一种由居民共同设计、管理的社区生活方式。
楚德之林(Trudeslund)社区为例,该社区位于哥本哈根郊区,由33户家庭组成。
每个家庭拥有独立的私人空间,同时共享公共设施,如厨房、餐厅和花园。

居民共同参与社区事务,定期组织聚餐、活动,促进邻里互动。这种模式不仅增强了社区凝聚力,还有效降低了生活成本。
日本的“银发公寓”是专为老年人设计的居住社区,提供适老化的设施和服务。
其中最知名的是东京的“巢鸭地藏通商店街”,这里被称为“老年人的原宿”,聚集了众多适合老年人的商店和服务设施。
商店街内设有无障碍通道、休息区,商铺提供老年人喜爱的商品和服务,满足他们的日常需求。
此外,社区还定期举办文化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社交生活。
这些国外的成功的案例表明,通过社区化的专业管理,老年人可以在一个支持性的环境中享受丰富的社交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养老是一场人性的考验
刘庆华和朱荣林团队的故事都告诉我们,抱团养老虽美好,但也面临许多现实问题。
从人际关系的摩擦到隐私权的失守,从代际负担的转移到个人自由的妥协,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成为生活的“导火索”。
养老,是一场关于生活方式的选择,更是一场对人性的考验。
对于老年人来说,幸福的晚年生活并非只有一种模式,而是在独立与陪伴之间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
-The End -
作者-苏十三
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猫里奥心理

这两种性格爸爸,会让孩子自卑到骨子里,长大后也难以摆脱

到底是奶奶亲,还是姥姥亲?科学的排序现实又扎心

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年轻人不结婚,而是70后父母开始认同

孩子常把这5句话挂在嘴边,是在向你“求助”,别不当回事

兄弟姐妹中,最“命苦”的通常是老几?90%家庭都一样

这5句话,宁愿烂在肚子里,也别对孩子说了

孩子经常说这四句话,长大后可能会很“命苦”,绝不是咒孩子

孩子最大的悲哀,不是没钱,而是家长随意把三个隐私往外说

宝子,喜欢我们的文章,可以把我们“设为星标”哦!以免错过推送消息❤!
我是谷雨妈妈,期待你的关注~
你点的每个赞,我都认真当成了喜欢

谷雨妈妈
hi,我是谷雨,211硕士,非典型宝妈一枚,多年亲子育儿经验,分享科学育儿知识,家庭教育方式,助力万千宝爸宝妈一起自我成长,做孩子称职又聪明的好父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