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少用一些情绪性的叙事,因为希望尽量带来一些较为中立的观点。
然而平时看似冷静的外资,在对于中港市场的叙事上面,却越来越带着情绪化;
高盛这两天才刚刚上调了中国市场的评级,早上又出来一篇研报 - 此时不冲,那何时冲?(If not now, when?);文中洋洋洒洒列出 10大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文末会详细列出);
最近其实看了不少家报告,对于中国的观点各执一词(但是几乎都是偏向 bullish);
譬如野村前两天的 China: what's next (Ting Lu, 2 Oct) 和 JPM 的 10 key questions on the furious rally (Karl Chan, 3 Oct) 都颇有传阅度;至于各家对中国每个板块的分析,就更数不胜数。
这里有一些我非常尊敬的分析师,也提出了不少有见地的观点:
- 财政刺激规模,对GDP影响分析得有条有理;
- 地产企稳,对于经济的带动也颇有逻辑;
- 资金流动,居民股市资产分配,外资under weight各类数据有理有据;
- 诸如此类。
这些细节的东西,对于我们的微观判断,都有帮助。
只不过,在这样洋洋洒洒的 China Rally 面前,似乎都有些捉襟见肘。我的宏观水平一直很垃圾,也不曾有什么值钱的见地,但是在我看来,有两大问题,我们应该问清楚我们自己:
外资会不会回来?如果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上头支持经济的决心,出现了吗?
1. 外资会不会回来?如果会回来,什么时候回来?
现在外资对于中国 underweight已经是共识,各类数据都表明,中国的资金分配处于历史新低;
既然是在新低,那自然没有下行风险,问题只在乎于,存不存在上行?什么时候出现上行的转折?
我读书不多,所以结论很简单粗暴。答案就是,赚钱效应出现的时候。其实去讨论外资对于中国的 mandate / 立场 / 风险胃纳,并没有太大的意义,因为资金从来都没有太多立场;
就算某一些基金的 mandate 投不了中国,只要有赚钱效应,后面的 LP 也会通过其他渠道去拿到中国的敞口。
所以这个问题,在我看来其实不攻自破。两个问题,最终归结到一个问题,那就是上头的决心如何?
2. 上头支持经济的决心,出现了吗?
在一些经济数据分析,量化研究上面,我们和外资的方法水平可能各有参差;
但是在对于政策,上头决心的把控上面,我们本土研究的水平,应该更加有经验和心得。
Don't fight the Fed (不要和美联储作对),一直都是华尔街的金玉良言。周末我花了不少时间,去研究 Don't fight the Fed 是从何时开始,何时盛行;我隐隐约约的感觉是,
中国版的 Don't fight the PBoC(不要和央妈作对),可能已经成熟,而且会对我们的市场造成很长远的影响。
周末的时候,我一直找不到太强有力的论述(这个概念只是隐隐约约在2019和2014 被市场稍微提及);今天刚好就在高盛的 If not now, when? 这篇研报里出现(十大原因中的第三点)。我刚好可以用高盛的论述,为这个观点稍微背书;)
关于政策的东西,我不方便讨论太多;但是我们的政策转向,一直都是趋向 U型转弯(速度都不是很快,或者可以称为谨慎);但是一旦转弯,其效果犹如洪流,不可抵挡(参考口罩转向)
对于政策转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朋友的公众号 (嬉笑创客),之前有一篇关于政策豹变的分析,入木三分。
另外推荐一篇是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的学者Donald Low的一篇(这是我从JPM的一个 sales note里面看到的一篇,也很不错);From COVID-19 to Economic Stimulus: Why China Is Prone to Sudden Policy U-Turns
JPM的交易台comments有一些论述写的不错
简单翻译一下(具体参考原文):
此前针对地产,互联网和教育行业的波动,现已翻篇;中国已被证明能够迅速解决其关键政策,行动胜于语言。
我和 JPM 的conclusion line是一致的,如果你现在还不信,那么市场会升到你信为止(you can choose not to believe now, but you may be forced to believe later.)
说了这么多我自己的废话,下面贴一下高盛10大看好中国市场的理由;
老规矩,原文就不方便贴在这里了,有兴趣看看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在文末)讨论交流。
180K
此时不冲,那何时冲?(If not now, when?)- 高盛看好中国的十大理由
1. ZF已经显示了其对经济增长和股市的"容忍度 / (痛点 pain threshold)"以及政策支撑的"价格下限"。
The government has revealed its "pain threshold" and the strike price of the policy put on growth and the stock market.
自9月24日以来,不同的监管机构和部门宣布了超过10项涉及货币、财政、房地产和股票市场的重要措施和咨询文件。
这个政策放松方案的力度、广度和全面性,可以说是近年来最显著的,引起了投资者与2008年"4万亿刺激"、2015年A股救市计划,甚至2012年时任欧洲央行行长德拉吉"不惜一切代价"的联想。
这一系列政策出台是在连续数月的宏观数据疲软(过去3个月高盛中国经济活动指数平均为4%)使全年约5%的官方增长目标面临风险的背景下。
政策制定者对A股表现的"容忍度"也可能最近已经达到/超出了临界点,因为在本轮反弹开始前,国家队在A股基准指数处于约2700点附近水平时就已经显著干预。
这些都突出了上头捍卫并实现增长目标,以及稳定和恢复资产市场信心的决心。换句话说,投资者现在应该更好地理解和量化政府的政策支撑,以及参与股市的相应风险。
2. 这次的政策应对方式有所不同,投资者在很大程度上获得了他们所期望的。
This time is different in terms of policy response, and investors are getting what they were hoping for to a large extent.
3. 不要与央妈对抗,央妈正在向股市提供前所未有和非常规的支持 (180K:手动划重点)。
Don't fight the PBoC, which is extending unprecedented and unorthodox support to the equity market.
针对 A 股市场的新政策,包括央行推出的 5000 亿元互换工具和 3000 亿元再贷款计划支持股票回购,得到了人民银行的支持。
虽然这些政策从技术上讲并不属于量化宽松(QE),因为央行表示不会通过这些计划创造新的基础货币。但它们使市场参与者能够利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以吸引的融资成本重新部署资金(有时还会使用杠杆)来投资于股票,从而有助于振兴市场流动性、提振股票需求(如回购)。
我们认为这传递了一个强烈的政策信号,即央行愿意充当最后贷款人,并(间接)承担股票风险。
这些贷款工具可由央行随时追加。央行还开始在公开市场购买政府债券。从某种程度上说,投资者将其视为类似于美联储的 TARF 和 TALF 计划,以及欧洲央行的资产购买计划 - 这些措施都成功地向金融系统注入流动性,并在危机时期稳定/推高资产价格。
4. 经过两周约30%的涨幅后,回调风险可能有所上升,但政策(转向)引发的重新定价交易往往不会就此停止。
Pullback risks may have risen after ~30% gains in 2 weeks, but policy (u-turn) provoked re-rating trades have seldom stopped there.
5. 从日本经验可以学到:即使在长期/通缩性熊市环境中,强劲且具有交易性的反弹也可能出现。
Lesson learned from Japan: powerful and tradable rallies can exist even in a prolonged/deflationary bear market.
6. 中期估值中蕴含了针对增长/政策上行空间的低成本看涨期权。我们提高了目标市盈率,并引入了流动性超预期的牛市情景。
Inexpensive call options on growth/policy upside embedded in midcycle valuations. We raise PE targets and introduce a bull case to model for liquidity overshoot.
7. 恐慌性买入(FOMO)还有上涨空间,市场头寸较为清洁,资金从发达市场流向新兴市场的趋势已经开始。(180K:对比15年牛市,现在抖音等社交媒体,对于FOMO的影响可能更加深远)
FOMO has room to run, positioning is clean, and the shift of capital sponsorship from DM to EM is in motion.
8. 可能需要更多刺激措施来扭转局面,但利润前景已有较好(moderately) 改善。
More stimulus is probably needed to turn things around, but the profit outlook has moderately improved.
9. 美联储放松了对中国刺激政策的限制(180K:指的是降息空间),而潜在的新美国关税(取决于美国大选结果)可能会增加刺激政策的强度和持续时间。
The Fed has loosened one constraint on China stimulus, while potential new US tariffs on Chinese goods (depending on the US election outcome) might increase the intensity and longevity of it.
10. 即使这轮反弹失去动力,中国股市在投资者组合中仍有一席之地。
Even if the rally falters, China equity still has a place in investor portfoli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