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期间,益阳市公安局赫山分局反诈中心监测发现多起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被骗数额从几百元至数万元不等。多数为诈骗分子以赠送免费皮肤(道具)为诱饵,或以被骗人员涉嫌违法犯罪需要配合警察(律师)调查为名,引诱被骗学生通过视频聊天的方式,操作本人或家长手机向诈骗账户转账。为提高人民群众尤其是未成年人识骗防骗能力,现公布三起典型案例(以下均为化名):
2024年4月21日20时许,12岁的夏某报警称刷快手被诈骗。经查,夏某使用其妈妈的手机刷快手时,看到一条视频可以送“超凡先锋”游戏皮肤,添加对方QQ好友后,对方得知其为未成年人,向其发送一条冒充警察抓小孩的图片,恐吓其如不配合将罚款30000元并连累家长判刑三年。夏某不敢告诉家长, 只能按照对方要求下载腾讯会议APP,共享手机屏幕并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将自己妈妈银行卡、 微信内的钱转给对方提供的私人账号,共计被骗41928元。
2024年6月12日14时许,14岁的曹某报警称被诈骗。经查,曹某在家中用妈妈的手机玩游戏时,发现自己被拉入一个陌生QQ群,群主称添加QQ好友可领取礼物,曹某按照要求在群内添加陌生QQ好友后,对方要求曹某填写个人信息,随后告知曹某为未成年人,会导致账号出现风险,需要提供监护人的银行卡号及验证码方可解除风险。曹某便将妈妈手机绑定的邮政银行卡及手机验证码告诉了对方,随后该银行卡内的16709元被诈骗分子转走。
2024年7月18日8时许,12岁的黄某在家中刷快手时, 添加陌生QQ号码,对方得知黄某为未成年人后,称自己是北京市公安局民警, 并称黄某若不配合,其父母将被抓起来坐牢,如不想父母坐牢就必须配合他们处理,黄某因害怕选择同意。随后,黄某按照对方的要求,拿到妈妈的手机,用自己的手机通过QQ与对方视频,并将手机镜头对准妈妈的手机,随后曹某按照对方的指挥,将自己妈妈的微信账号及验证码告知对方,并更改了微信的支付密码,随后其妈妈的微信被他人登陆,微信内的19759.09元被转走。
专盯未成年人的诈骗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事件,形式多样,手段隐蔽。不少家长认为我家孩子只是上上网、玩玩游戏,怎么会被骗呢?
殊不知网络诈骗黑手伸向未成年人,诈骗陷阱就在我们身边!未成年人易被骗的诈骗手段有哪些?父母应该怎样做?我们一起来了解……
针对未成年人的电信网络诈骗
主要有四种:
一、免费皮肤“大陷阱”
二、红包返利“杀鱼盘”
诈骗分子通过短视频网站、聊天工具等渠道发布红包返利虚假信息,诱骗未成年人入群,随后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来进行诈骗。
三、“防沉迷”骗钱财
以“解除游戏防沉迷限制”为由,通过屏幕共享等手法,欺骗未成年人获取其亲属微信或支付宝账号及支付密码来骗取钱财。
四、假明星发“假福利”
诱骗未成年人加入粉丝群,以打榜等名义进一步实施诈骗,不法分子经常以加入“明星粉丝QQ群”为诱饵,声称完成任务可领取礼品或明星签名,诱导未成年人进行转账或刷单。
反诈小贴士
电子游戏快乐多,网上交友便利多,互联网络套路深。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不应被诈骗分子伤害利用,希望家长多多关心孩子的动态,常态化正向沟通、交流、引导,避免孩子和家庭陷入此类骗局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