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博物館新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

文摘   文化   2024-04-10 16:52   广东  











國際知名建築巨擘貝聿銘的首個大型回顧展 

「貝聿銘:人生如建築」將於 6 月在 M+開幕

I. M. Pei: Life is Architecture,

first major retrospective of internationally renowned 

architect to open at M+ in June












编者按:


貝聿銘是二十世紀和二十一世紀深具影響力的建築師,建築生涯縱貫七十載,橫跨遼闊地域。其作品備受矚目,包括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巴黎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香港中銀大廈和多哈伊斯蘭藝術博物館,地標性建築奠定了他在建築史的顯赫地位。

M+博物館將舉辦貝聿銘的首個大型博物館回顧展「貝聿銘:人生如建築」。鉅細無遺地審視這位生於中國的美籍華裔建築師的作品,並回顧他的傳奇人生,亦由權力關係、複雜的地緣政治、文化傳統和世界各地的城市風格互相交織形成的經歷。
將展示超過300件展品,當中不少展品將首次於公眾亮相,透過六大主題展示人生軌跡與事業發展的重要里程碑。同時將帶來七位國際攝影師捕捉貝聿銘建築的全新委約拍攝照片,以及與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合作製作五件建築模型,展現貝聿銘的重要代表作。M+與出版商Thames & Hudson將為展覽聯合出版厚達400頁全面的專著。
展覽將於2024年6月29日向公眾開放。

貝聿銘(1917–2019)
1917出生於廣州,1918 年移居香港。
1927 年起年少的貝聿銘一直在上海和蘇州成長生活。
1935 年,17歲高中畢業,始在美國讀建築學。
1940 年,他在麻省理工學院完成本科學業,並於 1946 年獲得哈佛大學設計學院碩士學位。
1948 年,貝聿銘在齊氏威奈公司擔任建築研究部主管。
1955 年貝聿銘建築事務所非正式成立。事務所受委約的重要項目包括國家大氣研究中心(1961–1967)、艾弗森藝術博物館(1961–1968)以及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1964–1979)。
1960 年代末,貝聿銘承接了如國家美術館東館(1968–1978)的大型公共委約項目,華僑銀行大廈(1970– 1976)、香山飯店(1979–1982)、中銀大廈(1982–1989)和大羅浮宮現代化改造計劃(1983–1993)等項目在國際不斷擴大影響力。
1983 年,貝聿銘成為第五位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1990 年,貝聿銘及合夥人事務所改組為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貝聿銘退休,但仍以個人名義承擔一些項目,如 MIHO 美術館(1991–1997)、蘇州博物館(2000–2006)、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以及最後的 MIHO 美學院中等教育學校禮拜堂(2008–2012)。

「M+夜不同」文藝派對群組:

「M+夜不同」是M+博物館主辦的大型夜遊博物館文藝派對,包括舞蹈、音樂、工作坊等活動,M+會員免費。參加4月12日文藝派對的朋友,可以在後台入群,提前互相認識。


更多最新活動預告和展覽現場可以關注:

視頻號:「香港文藝 HK ART」

小紅書: 「香港文藝 HK ART」


讀者朋友近期可能會用到的合集和資料:

2024年4月香港博物館展覽/活動/節目合集(多圖)

2024年4月香港畫廊藝術展覽合集(展覽現場)

香港藝術館「吳冠中──黑‧白‧灰」

M+博物館新展:「黑白──攝影敘事」


歡迎讀者朋友在後台回覆“入群”,加入我們的「展覽活動交流群組」和大家交流。‍‍‍‍‍‍‍‍‍‍‍‍‍‍‍‍‍‍‍‍‍‍‍




SUI
小紅書: 香港文藝 HK ART 
SUI小編的小紅書: writer-Sui 











展期‍‍


2024年6月29日 开幕‍‍‍


時間‍‍‍‍‍‍‍‍‍‍


星期二至四及週末:

10:00–18:00

星期五:

10:00–22:00

星期一:休館

最後入場時間為閉館前30分鐘。


近期特別安排:4月12日提早於18:00閉館,

以舉行「M+夜不同」活動。


位置‍‍‍‍

‍‍‍‍‍‍‍‍‍‍‍‍‍‍‍‍‍‍‍‍‍‍


 M+大樓 M+ Building 

M+



票價


票務详情於2024年4月底公布


票務

網上購票:
携程 / 飞猪/ Klook / KKday / 
购票通:www.cityline.com

現場購票:

M+博物館售票處


備注


*特惠門票適用全日制學生、7至11歲兒童、60歲或以上長者、

殘疾人士及一名陪同者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受助人。

*6歲及以下兒童免票。








展   覽   資   料


I. M. Pei’s portrait 

「貝聿銘肖像」



貝聿銘肖像,攝於剛獲選設計麻薩諸塞州多切斯 

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之時 1965 年

© John Loengard/The LIFE Picture Collection/Shutterstock




貝聿銘肖像 1976 年 

Irving Penn Vogue © Condé Nast




貝聿銘走上華盛頓特區國家美術館東館的樓梯 

©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貝聿銘站於麻薩諸塞州多切斯特的甘迺迪總統圖書館暨博物館外. 1979 年

© Ted Dully/The Boston Globe via Getty Images



Pei’s Transcultural Foundations 

「貝聿銘的跨文化底蘊」



貝氏家族於上海法租界福開森路(現武康路)貝祖貽住宅(屬中國銀行所有)的花園中合照 

1935 年. 後排:貝聿銘(左三)、貝祖貽(左六),坐者:貝聿銘祖父貝理泰(左五)

© 版權所有,由貝洽提供



貝聿銘麻省理工學院四年級習作設計《一所香港銀行家會所》. 1938 至  1939 年 

© MIT Museum 由麻省理工學院提供



Real Estate & Urban Redevelopment 

「房地產和都市重建」



貝聿銘向一位俄克拉荷馬市議員講解他對新市中心的發展提案. 約1964年

© The Oklahoman – USA TODAY NETWORK 




拉德芳斯之首(1970–1971,未建成)設計方案效果圖,巴黎. 1971 年

蛋彩畫紙板本. 圖片:M+,香港,獲授權數碼複製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華僑銀行大廈(1970–1976)屹立於新加坡金融區摩天大樓之間. 約1976年 

M+,香港. BEP Akitek 捐贈,2019年. © BEP Akitek



Art & Civic Form 

「藝術與公共建築」



貝聿銘哈佛大學設計學院建築碩士論文中「上海中華藝 術博物館」設計的剖面繪圖

1946年. 由哈佛大學設計學院提供



艾弗森藝術博物館(1961–1968)效果圖,紐約州雪城. 約 1961 年. 墨水紙本

圖片: M+,香港,獲授權數碼複製 © Pei Cobb Freed &Partners



從康奈爾大學的人文方庭望向赫伯特·約翰遜藝術博物館(1968–1973)一景,紐約州伊薩卡 

約  1968 年. 鉛筆厚描圖紙本. 圖片: M+,香港,獲授權數碼複製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貝聿銘及趙無極於巴黎杜樂麗花園合照.  約  1990 年

©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巴黎羅浮宮黎塞留館的皮熱中庭. 2021 年. 由M+委約拍攝,2021 年 

© Giovanna Silva 



Power, Politics & Patronage 

「權力、政治和賞識青睞」



官方人員檢視香山飯店(1979–1982)的模型,北京. 1979 年. 圖片:© 曹慰祖




吊橋穿從越山谷的隧道延伸至  MIHO 美術館 (1991–1997)一景,滋賀縣信樂町. 

2021 年.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米田知子




從海濱長廊望向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多哈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Mohamed Somji 



Material & Structural Innovation 

「物料改良與結構創新」



貝氏私邸登上〈完美的小房子〉《Vogue》138 期(1961 年  1 月)

© Robert Damora, Vogue. © Condé Nast



路思義教堂(1954–1963)祭壇後的玻璃幕牆一景,台中東海大學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李國民



國家美術館東館(1968–1978)中的視覺藝術高級研究中心刀刃般的尖角,華盛頓特區

由  M+委約拍攝,2022 年 © 久保田奈穂



貝聿銘及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檢查羅浮宮金字塔的玻璃樣品. 1987 年

© Marc Riboud/Fonds Marc Riboud au MNAAG/Magnum Photos



中銀大廈(1982–1989)外牆,香港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何兆南




Reinterpreting History as Design Strategy 

「以歷史新解為設計策略」



香山飯店  (1979 –1982)的模型,北京. 約  1979 年. 紙、亞加力

由貝考弗及合夥人事務所捐贈. 尚待完成收藏程序

圖片:M+,香港 ,獲授權拍攝 © Pei Cobb Freed & Partners




一名新娘在巴黎羅浮宮黎塞留通道留影.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Giovanna Silva 



從蘇州博物館(2000–2006)大廳望向花園所見的主要景觀,包括亭子、石景和樹木,蘇州 

由  M+委約拍攝,2021 年 © 田方方



伊斯蘭藝術博物館(2000–2008)的主建築擁有多個刻面,多哈

由  M+委約拍攝,2022 年 © Mohamed Somji



視頻號|小紅書:
“ 香港文藝 HK ART 


媒體同行請注意:

陸續發現有媒體直接挪用本帳號的圖片,

請媒體同行不要在沒有經過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取用本帳號之原創圖片。

如有需要使用本帳號圖片的,請務必先與我們取得聯繫。




更多閱讀:

2024年4月香港博物館展覽/活動/節目合集

2024年4月香港畫廊藝術展覽合集

香港藝術館「吳冠中──黑‧白‧灰」

M+博物館新展:「黑白──攝影敘事」



關注我們:香港藝術展覽

香港藝術展覽
香港藝術文化自媒體,日常發布香港藝術文化資訊、博物館/畫廊展覽、文化演出、展覽活動現場!每篇文章我們會以圖文加詳細表格的方式幫助各位讀者朋友快速清晰的了解內容,謝謝!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