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思平治」王永昌: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慈善精神,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引领性意义

文摘   2024-09-26 19:01   加拿大  



王永昌: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慈善精神,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引领性意义



学思平治






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


慈善行为、慈善文化、慈善氛围都直接体现一个社会经济发达和社会文明程度,也是现代社会成熟的重要标志。企业家是现代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主体,具有独特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浙商是当今浙江和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企业家群体。企业家弘扬企业家精神和慈善精神,对社会文明进步具有引领性意义。浙商应在弘扬慈善文化、发展慈善事业方面起示范引领带头作用。
那么,社会为什么需要慈善事业?企业家行为与慈善行为有什么样的关系?
一、人性与善性
慈善是人们关爱和援助他人的一种高尚行为。“慈”指长辈对晚辈的“爱”,“善”指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和互助。慈善是指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无私性的关爱帮助,通常是一种超越自利性的利他行为,也是一种有心有意又有行为的友爱行为。当然,受客观条件限制,有时人们有慈爱之心但缺乏一定的物力,但这种境况下不等于“无行”,因为还可以通过力所能及的“言行”来体现慈善行动。因此,“慈善”首先应是一种慈爱之心,然后要有一定的行为表现。作为社会的慈善事业,主要诉诸于人们的慈善行为,尤其是物化的慈善行为。
人类为什么有慈善行为?最根本最底层的逻辑是,人性中存在着“善性”“善慧”“善根”。也就是说,人之为人,必然会有“善性”。没有人与人之间的群体性、互助性,人不可能成为“人”,形成人类社会。人的群体性、互助性、互利性虽然是从动物界演化而来的,但又超越了动物本能,即超越了血缘家族而达至人类甚至外界,超越了本能而达到了自觉。
古今中外都一直存在着人的本性是恶还是善的追问和争论。一般地说,东方更强调“性本善”,而西方更重视“性本恶”。儒家更多地教人成“君子”“圣人”,现代西方的国家制度设计,侧重防范公权作“恶”,即防止公权侵犯人的“天生之权”(私权)。在人类思想史上,有“性善论”,也有“性恶论”,还有人性“白板说”。人性“白板说”是指人天生无所谓有善恶。
我的观点是,从整体人类或现实人来说,人性既有善也有恶的,它来自动物的自利性和互利性。善恶是社会现实生活中客观的普遍的现象。现实社会中的人都有“善恶”的多重属性,纯粹单一善恶特性的人是不存在的。作为本性的“性本善”和“性本恶”也是不存在的。不过,作为个体的人,刚来到世界上的时候,近乎是“白板”的,总体上不存在性善性恶问题。但作为类似动物本能的“自为性”“自利性”和近亲的“群体性”“共存性”,是先天就遗传下来的客观存在。这种“自利性”和“群体性”是几乎一切动物都有的基本本能属征,谈不上我们人类所讲的善恶问题。
显然,这种“自为性”“自利性”随着小孩的长大,会自发地扩大到排他的“自私性”,甚至出现损人利己行为,这种“恶”的成份会增加。而人先天本能就存在的“群体性”、“共存性”属性,年龄越小会越弱,生命开始生长状态是“自利性”强于“共存性”。后来,生命生长后,家庭、社会因子得到强化,人的生命更丰富自觉,“善根”也得到拓展。父母亲、家庭教育和社会的教育引导,使小孩的“群体性”“共存性”“互助性”“利他性”因素不断壮大起来,从而使人的自利性与利他性达到某种平衡,并在必要时候作出正确的、恰当的选择。
从一定意义上讲,人的“善性”“慈善心”是从小就存在的,因为,人的“群体性”“共存性”是可以升华的,父母亲也会从小就教育引导孩子“向善”,小孩会从关爱父母亲的家庭开始逐步扩大到关爱周围世界的人们。显然,个体人的“善性”,主要是靠后天培养教育出来的。人的成长过程,本质上就是培育人的“善性”过程。“训化”“人化”“文化”“教化”都重在“化人”。这个“人性”最本质的就是“善性”“德性”。王阳明有个著名的“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这从个体人视角讲,是很有道理的。
一般地讲,人的“自利性”小时候本身就更强大一些,人的“利他性”更多地依靠后天养成。这就告诉我们,弘扬人的“善性”是更难、更可贵、更高尚的。“善性”是人性的太阳,是人性的光芒。
至于何谓“善恶”,更是一个极为复杂的问题。不过,人类文明的延续也有其共同的价值和利害,这就是共同的“善性”。人类的相互关爱、相互援助和无私的、利他的慈善行为,就是人之“善性”本质的最高表现。
二、社会与慈善
社会之所以需要有慈善行为,除了适应弘扬人性、提升人性外,也是由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规律所决定。人心的净化、人性的丰满,自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根本。但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演化规律角度讲,慈善行为和慈善事业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社会发展永远需要有激励、竞争的动力。人都想生活得更加美好,也都想要出头人地。“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是“人”“水”的“流动”规律。一个有活力、有创新的社会,要使人有“向上走”的通道。这就必然需要有各行各业各种形态的竞争,形成“争先恐后”的竞争局面。如此,社会才得以发展进步。所以,我们要鼓励倡导竞争,创造竞争的制度和环境,不能搞平均主义“大锅饭”,也不应搞什么均等富,劫富济贫。但是,竞争就会有后进者、失败者、落伍者。社会是一个整体,这些后进者们也是社会必然存在的有机部分,是社会竞争、社会进步的必要代价。再说,竞争环境和竞争结果并不完全取决于个人努力,而往往是社会综合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社会政府、竞争优胜者、先富者都有必要关心他们、帮扶他们,让他们继续成为社会不同层面的动力主体和社会生活的积极参与者。
其次,人类天然存在弱者。由于各种原因,人类社会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数量的弱者需要关爱帮助。比如,老弱病疾者。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全世界残疾人占人类总数(总人口80亿之多)比例高达8%左右,约有6.5亿人。2023年中国总人口为14.1亿,残疾人有0.86亿人,占比6.34%左右。这些弱者是需要也有“权”获得帮助的。因为,作为人类一员,他们也有天然的生存和发展权利。这些弱者通常也是社会慈善事业重点帮扶的对象。
再次,社会运行难免会有“破缺”。任何社会任何时代,一个社会的运行和发展,是不可能完美无缺的,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漏洞”和“破缺”。慈善事业是对社会制度运行“缺口”的弥补。现在,我们通常把慈善看作第三次分配或作为政府公共福利制度的必要补充。对一些常态化的弱者、困难者政府提供最基本的制度保障。但通常标准不高,而且社会还会因各种“天灾人祸”产生非常态化的困难者,这些都需要社会慈善事业去修补或帮助。
一桶水的高度取决于最短那块木板的长度。从一定意义上,慈善行为是人类最高尚行为,也是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形态。关爱、扶助和提升最需要帮助的社会困难者,是社会文明水准的最重要体现。社会文明进步需要慈善文化的温暖土壤。
三、企业与慈善
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基本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源泉。企业的慈善行为是现代社会慈善的基础性的中坚力量。
首先,企业是现代慈善事业发展的最深厚最持久的动力。社会慈善需要全社会的文明素养和“慈善之心”,但更离不开一定的物化力量的投入。这些物化的财力离不开企业和企业家的创造。现代社会戓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社会发展特别是经济发展的主体。企业是社会财富的主要创造者,也是社会财富的重要分配者。没有企业创造并提供源源不断的财富,社会慈善事业就会失去基本的动力和财力支撑。
其次,企业是现代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基本的主体。企业是市场经济、创造物质财富的基本主体,也是社会运行、创造文明的重要主体。企业作为现代社会运行的组织单元,不只是市场竞争、创造经济财富的主体,也是整个社会生活的重要主体和重要组成部分,现代社会离不开企业,企业发展也离不开社会。因此,社会有责任支持企业发展,企业也必然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包括法定之外的慈善事业。社会慈善事业是整个社会持续键康发展内在的规律性要求,不是可有可无的。慈善是建立在对人性向善本质基本设定基础上的一种自觉自愿的高尚的社会行为。企业慈善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也是社会慈善的重要基础。
再次,企业家是推动社会文明的重要主体。企业家是企业运行的引领者,也是创造物化财富的动力源。企业慈善取决于企业的键康发展,也取决于企业家对慈善的认知水平。长期以来,人们对企业家要不要承担社会慈善责任有着不同的看法。比如,经济学史上一直有“经济人”与“道德人”的争论,为此还形成了一些不同的经济学思想。企业家、商人的社会责任以及人文经济学等,也是一个有趣的讨论话题。我认为,企业与慈善、企业家与慈善家是内在统一的。企业是以实现“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经济运行实体,它首要的、基本的职能,就是为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去创造更多更好的财富。但实现“利润最大化”并不排斥相应的社会责任,因为,企业和企业家良好的社会形象,是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何况创造利润和财富还必然包含着更多更高形态的社会目标。企业和企业家不是孤立的社会存在。从社会层面上讲,企业家既是“经济人”,也是“道德人”“社会人”,两者是内在统一的。但是,不能由此就简单用“道德人”去绑架企业家。要知道,企业家首先是要经营企业、要办好企业、要有经济效益。这是企业家的首职、主职,我们不能本未颠倒。
企业家做一些慈善事是不是就是“慈善家”了?两者有统一性但也不能简单等同,称得上“慈善家”还是有一定条件的。偶尔为之的,恐怕就不能用这个称谓。比如,像我捐一点款在浙江大学成立一个规模不大的助学助教的竺泉基金,而且不是年年都去增加捐助的,就称不上慈善家。不过,我发现,浙江多数企业做到一定规模后,不但年年有慈善行为,而且还成立有一定规模的常态化慈善基金,开展常态化慈善活动,有的甚至自觉倡导和培育企业慈善文化。这样的企业家就可以称之为慈善家了。
四、企业家精神与慈善精神
这次活动的主办方希望我讲一讲企业家精神与慈善精神的关系。
毫无疑问,企业家精神与慈善精神是统一的。前面我们已经说明企业行为与慈善行为有内在的统一性。说“内在性”,就是不是外部强加的。比如说,企业发展经济、增加就业、创造税收,既是经济行为也是社会贡献。这虽然还不是纯粹的慈善行为,但也是有利于“善”的行为。企业内部倡导互帮互助、关爱扶助困难者戓鼓励员工参与社会慈善活动,既有利于企业发展也有益于社会进步。企业或企业家不图直接回报的慈善活动,客观上也有利于树立企业和个人的良好形象,这些都体现了慈善行为与企业经营的统一性。
换句话说,慈善的内容、形式、方法、载体是很多的,捐款捐资只是一种基本方式之一。说慈善是不图回报的无私行为,也不是绝对的。行善者总的是不图直接回报自己,但被帮扶者要有感恩、回报之心,要回报社会。企业的慈善行为还应建立在自觉自愿和力所能及的基础上,不能强行去摊派,是倡导、鼓励而不能强制。慈善重在一颗善心、一颗慈爱之心,要自觉自愿,尽力而行,量力而行,“强行”了就不是慈善了。我们不能用慈善的“善性”“高尚性”的道德价值去“绑架”企业。我们也不能用“善商”“善企”去判断、命名企业。如果这样做,“绑架”的成份太大,给企业界的压力也太大了。我们不能简单用“善”与“非善”去判定企业,何况企业的基本职能并不是“善恶”的道德问题。
与此相应,企业家精神与慈善精神或慈善文化也是有统一性的。慈善精神重在讲社会责任、社会关爱、社会奉献。企业家精神是什么呢?企业家精神也讲社会责任、社会奉献。我们知道,企业家精神最本质、最核心的内容,就是专心致志创新创造企业发展业绩、不断追求企业专业卓越的那种精神品质。企业家以这种精神特质去成就企业、成就市场、成就人生,进而也奉献社会、造福社会。企业家的创新创造、专业卓越精神品质与慈善精神显然是相融相通的。因为,“慈善”本质上也为了成就他人、完善社会,使人生、企业、社会更美好更文明的一项崇高事业。企业家从事慈善事业,正是企业家创新创造、专业卓越的重要标志,是企业家和企业家精神达到真善美境界的重要体现。
企业家精神可以有更丰富的内容和把握。比如,2017年9月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文件中,就把我们国家优秀企业家精神概括为三大方面的内涵: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这个表述的企业家精神内容就相当广泛,直接包括慈善行为、慈善精神在内的社会责任担当的内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也明确强调要支持发展公益慈善事业。
此外,从社会地位、作用等角色讲,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也是社会发展的中坚骨干力量。企业家的言行在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中具有引领性和导向性,这也决定了企业家在推进社会慈善事业要发挥应有的示范作用。
总而言之,企业与慈善、弘扬企业家精神与慈善精神是内在统一的。向善扬善是人的本性之一,慈善行为是人类高尚的文明品质,企业家是社会慈善事业基础性的中坚力量。慈善是一种自觉自愿的为人助人的奉献行为,其无私奉献和自觉自愿的特性使得慈善具有高尚性,使人的向善性达到至高至上的真善美境界。但我们不能用这种“尚尚性”去苛求企业家,更不能用慈善、道德去“绑架”企业家,企业家意义上的“慈善家”归根结底是企业家。我们要用正确的慈善观、慈善文化去引领社会慈善事业,为企业发展创造更积极健康的社会环境,鼓励更多的企业家乐于成为慈善家,成为向善扬善的生力军。用慈善精神去看待企业慈善行为,用慈善文化去滋润慈善事业。让企业家在润物细无声的爱心海洋里生长为慈善家。

善行天下总关爱。爱洒世界,人间温暖。

【王永昌:长安街读书会主讲人、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



注:授权发布,本文已择优收录至“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重庆日报、新华网、央视频、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凤凰新闻客户端“长安街读书会”专栏同步),转载须统一注明“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出处和作者。

责编:邓启东;初审:陈佳妮、许雪靖;复审:李雨凡、程子茜


更多精彩请点击

「长安街好书」长安街读书会年度推荐干部学习书单(经典篇、热门篇)

「好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首部为党献策理论读物《学思平治——名家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出版发

「期刊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903期干部学习核心期刊目录

「书目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903期干部学习书目博览

「新书推荐」长安街读书会第20240907期干部学习新书书单



长安街直播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主讲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新时代坚持用读书讲政治,积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自2015年长安街读书会微信公众号发布至今,始终坚持“传承红色基因,用读书讲政治”的宗旨,关注粉丝涵盖了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特区。累计阅读量达到了近亿次,其中通过朋友圈转发量千余万次,参与互动人数近千万人,平台产品质量高,针对性强,受关注度较好。并在中央相关宣传网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相继同步入驻人民日报、人民政协报、北京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新华网、央视频、视界、北京时间、澎湃政务等新闻客户端,以及经遴选评荐近百本中央级核心期刊正式入选长安街读书会干部学习核心来源期刊,形成了系列的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长安街读书会理论学习平台累计固定读者百余万,影响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大中院校等受众数亿人次。

  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现正面向中央和国家机关、中央企业、各省市县(区)等所在的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单位部门联合开展相关党建阅读学习活动。近日,经相关部门批准,已正式同意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机关、中央组织部、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国家发展改革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共青团中央等定点帮扶地的有关单位加入“长安街读书会”党建阅读合作机制,并联合承办“长安街读书会”系列读书学习活动。


关注公众号,回复:【申请入会】【学思平治】【党建阅读】【智库】【好书推荐】【干部培训】【免费赠书】【直播】【新书报送】【期刊报送】查看更多。

长安街读书会
相聚长安街,学习长安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