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审判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

政务   2024-09-08 13:10   北京  

开栏的话

站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重要历史节点上,法治中国的恢宏画卷早已开始新的书写。放眼法治的历史长河,有一个时刻始终熠熠生辉——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在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光辉引领下,人民法院以时间为纸,以奋斗为笔,紧扣“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用心用情勾勒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新图景,浓墨重彩绘就审判工作现代化新篇章。即日起,本报开设“庆祝新中国75华诞——在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盛世华章”专栏,推出系列综述“‘十一个坚持’在法院落地生根”,立足人民司法事业获得长足发展的历史传承,记录人民法院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不折不扣做到“十一个坚持”的生动实践,展示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新亮点、新举措、新成效,为新中国75周年华诞献礼。








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审判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
——“十一个坚持”在法院落地生根综述之一

历史的车轮行进到2024年。

7月召开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改革硕果累累,改革号角嘹亮。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新中国成立75周年,党领导人民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变革,波澜壮阔;成就,无与伦比。中国成功背后的“政治密码”是什么?答案只有一个: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回望人民司法事业发展历程,司法审判工作自诞生之日起就在党的领导下,服从服务于党的领导、党的事业、党的发展。一路走来,司法审判事业自始至终都强调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并依靠党的绝对领导发展进步。时间无言,却深刻诠释了“党的绝对领导是司法审判事业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直抵人心,穿越时空,启迪未来。

一个真理颠扑不破——
“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

历史,经过岁月的冲刷,愈加能看得清晰。

在江西省瑞金市叶坪村,坐落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最高法庭、最高法院旧址。上个世纪30年代初,它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开创人民司法审判事业的艰难岁月。

从历史发端,到艰难求索,再到不断成长、日趋成熟,党对人民法院的绝对领导与中国革命的辉煌历史一脉相承。

新时代续写新篇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了关于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形成了内涵丰富、科学系统的思想体系,为建设法治中国指明了前进方向。

2014年的金秋十月,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召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一次在党的中央全会中镌刻印记。习近平法治思想,第一次系统、全面地展示在世人面前,深刻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2020年11月16日至17日,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把这一思想的主要方面精辟概括为“十一个坚持”,第一条就是“坚持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

思想的灯塔,照亮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新航程。

2024年1月5日,新年的钟声犹在耳畔,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主持召开2024年第一次党组会。

“人民法院各项工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就新发展,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党中央每年专门听取最高法党组工作汇报,体现了对法院工作的高度重视”“要牢牢坚持党对司法工作的绝对领导,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会议传递出的信号,振奋人心。

山一程,水一程。广袤的神州大地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可靠的主心骨,始终未变。

一个回答饱含深意——
“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

新时代人民法院工作怎么看、怎么办?

“审判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讲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必须不断增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做到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2024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在《求是》杂志刊文指出。

这个充满哲理的回答,蕴含着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凸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特征和显著优势。

“每一种法治形态背后都有一套政治理论,每一种法治模式当中都有一种政治逻辑,每一条法治道路底下都有一种政治立场。”对于政治与法治的辩证关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阐述语重心长。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审判工作是政治性很强的业务工作,也是业务性很强的政治工作。因此,人民法院审理的每一起案件、完成的每一项任务,都与厚植党的执政根基密切相关。

“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符合时代之需,牵系人民之盼,人民法院要在积极主动地维护和促进党的全面领导落到实处上出实招、见真章,而不能空喊口号。

这,极大考验着法院干警的智慧、能力和水平。

做实“抓前端、治未病”,以公正司法促推国家和社会治理,促进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就是推动从更高层面把党的领导落到实处。

具体怎么做?

司法建议“小切口”,可以撬动社会治理“大格局”。

2024年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最高法示范带动,制发1至5号司法建议,各级法院跟进发出司法建议9429件,携手相关部门力促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和社会治理。

可喜的是,全国法院将司法建议作为人民法院融入社会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坚定的原则、柔软的身段、商量的口吻”“没完没了”抓司法建议的落实,已成为一种政治自觉。

数据最有说服力——2018年至2022年人民法院司法建议的反馈率、采纳率仅为63.8%、37.6%;2023年的反馈率、采纳率均超过80%。

“‘关键少数’要带头增强政治自觉、法治自觉、审判自觉,做到入脑入心,形成‘肌肉记忆’,自觉认识到肩负的责任,主动做实‘从政治上看、从法治上办’。”2024年7月,张军在《人民司法》杂志发表署名文章,对“关键少数”如何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始终坚持“三个自觉”作出叮咛。

一个信念无比坚定——
“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实现现代化,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孜孜以求的梦想。

1978年,邓小平同志提出“四个现代化就是中国最大的政治”。

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的重要论断。

从中不难看出,我们党“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一以贯之,一代一代地接力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领导决定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性质,只有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才能前景光明、繁荣兴盛。”

审判工作始终紧跟中国式现代化步伐。

2023年盛夏七月,在全国大法官研讨班上,最高法党组对推进审判工作现代化破题。“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找准司法审判在全面依法治国这场国家治理的深刻革命中的职责定位,稳中求进、守正创新,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从审判理念、审判机制、审判体系、审判管理等方面整体推进、系统落实。”

时隔一年,同样是全国大法官研讨班,商讨人民法院如何紧密结合司法审判工作实际,不折不扣把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改革部署落到实处。“狠抓九分落实,首先是政治责任,检验的是政治能力,根本是政治自觉。”张军指出。

新征程上,人民法院牢牢坚持党的领导,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火热实践多地开花,构成一幅幅以审判工作现代化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动图景——

作为全国首批基层法院行政案件集中管辖改革试点省份,广东法院在案件管辖改革中完善府院联动机制,推动实质化解矛盾。2023年,全省法院新收一审行政案件和行政非诉审查案件“双下降”;

山东全省法院大力推行要素式审判,对25类案由明确了规范化的要求,诉讼质效明显提高,院庭长把住关键节点即可实现有效监督管理;

在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中心,群众可通过“调处服务、法律服务、专业服务”全链条解纷流程,及时妥善解决烦心事,防止矛盾激化。

……

鉴过往,知未来。曾经,一个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初心和使命的百年大党,领导亿万中华儿女书写下矢志复兴的恢宏史诗;如今,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新中国成立75周年的新的时代关口,鲜红的党旗依然高高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正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来源:人民法院报·1版

记者:郭士辉 

责任编辑:贺晴|联系电话:(010)67550939|电子邮箱:fyxw@rmfyb.cn

新媒体编辑:李璇

最高人民法院
发布法院重要司法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