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资源合辑
(点击查看)
大单元教学 课标解读 | 数学作业设计 |
福利来啦:关注公众号后可在文末下载电子版
思维导图目录
第1单元知识点
知识回顾 第一板块 小数乘法
1、 意义:
(1)小数乘整数: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1.5的3倍是多少或3个1.5是多少。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一个数乘小数: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如:1.5×0.8(整数部分是0)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
1.5×1.8(整数部分不是0)就是求1.5的1.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 计算法则
计算小数乘法,末位对齐后,先按照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末位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注意:计算结果中,小数部分末尾的0要去掉,把小数化简;小数部分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口诀:小数乘法整数算,不同之处积中看。看好因数小数位,小数点儿积中点。小数末尾如有0,根据性质把0删。切记先点再删0,否则错误连成片。
3、验算方法:(注意用原题数字进行验算)
(1)可以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进行验算;
(2)可以用积除以一个因数等于另一个因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4、积变化的规律:
(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n倍,积也跟着扩大(缩小)n倍;一个因数扩大n倍,另一个因数缩小n倍,积不变。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5、(1)积的近似数:与估算不同,只是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得数一定的小数位数。
(2)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6、小数的四则运算
(1)小数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面的,同级运算从左往右。
(2)整数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对于小数乘法也适用。
7、运算定律和性质: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或a×c+b×c=(a+b)×c(b=1时,省略b)
变式:(a-b)×c=a×c-b×c或a×c-b×c=(a-b)×c
减法:减法性质:a-b-c=a-(b+c)
除法:除法性质:a÷b÷c=a÷(b×c)
8、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第2单元知识点
1、我们把竖排叫做列,横排叫做行。(列,行)
2、确定列数时,一般从左往右数;确定行数时,一般从前往后数。数列数和行数时,数的起始点和方向不要弄错。
3、用数对表示物体的位置,列在前,行在后,两数之间用逗号隔开。如(列数,行数),数对表示一个确定的位置。
4.用数对要能解决两个问题:
一是给出一对数对,要能在坐标途中标出物体所在位置的点。
二是给出坐标中的一个点,要能用数对表示。
第3单元知识点
1.小数除法的意义: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的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如:0.6÷0.3表示已知两个因数的积0.6,一个因数是0.3,求另一个因数是多少。
2.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小数除以整数,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3.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先将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再按“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进行计算。注意:如果被除数的位数不够,在被除数的末尾用0补足。
4.在实际应用中,小数除法所得的商也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出商的近似数。
5.除法中的变化规律:①商不变性质: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0除外),商不变。②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缩小),商随着扩大(缩小)。③被除数不变,除数缩小,商反而扩大;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商反而缩小。
6.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样的小数叫做循环小数。 循环节: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如6.3232……的循环节是32.简写作6.32
7.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小数分为有限小数和无限小数。
第4单元知识点
1、可能、不可能、一定是判断事件发生的三种情况。
2、不确定的现象,能用“可能”“不一定”等来描述,确定的现象,能用“一定”“不可能”来描述。
3、可能性有大有小,在总数中所占的数量越多,可能性就越大;所占的数量越少,可能性就越小。
4、可能发生的事件,可能性大小。把几种可能的情况的份数相加做分母,单一的这种可能性做分子,就可求出相应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
可能性的大小=这种情况发生的次数÷总共发生的情况数
5、中位数和平均数的区别
中位数:把一组数据按照大小顺序排列后,最中间的数据就是中位数;
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即平均数=总数总分数
第5单元知识点
知识回顾 第四板块 简易方程
1、用字母表示数:
(1)字母可以用来表示未知的、不确定的数,含有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2)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 ”,也可以省略不写,省略乘号时一般把数字放在字母前面。
(3)a2读作a的平方,表示2个a相乘;注意与2a区别,2a表示2个a相加。
(4)X表示1×X或1X,简写为X;通常数字1与字母相乘,都会把1省略不写。
(5)用字母可以表示运算定律:
(6)用字母可以表示计算公式(▲所有公式归类在“多边形面积”块面)
2、简易方程
(1)方程的意义: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既有未知数,又是等式,才是方程)
(2)方程和等式的关系: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3)方程的解和解方程的区别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方程的解是一个数,没有单位。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4)等式的性质:等式两边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等式两边乘同一个数,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数,左右两边仍然相等。
(5)检验方程的解是否正确的方法是将方程的解代入方程的左边,看看是否等于方程的右边。(▲检验方程的格式固定,不要忘记最后下结论的话语)
(6)解稍复杂的方程时,应该先把与X一起部分的看成一个整体(如几乘X和括号里有未知数的),首先解出方程左边只剩下整体,再继续解出未知数X。
3、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1) 弄清题意,找出未知数,并用表示。
(2) 找出应用题中数量之间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3) 解方程。
(4) 检验,写出答案。
注意:用方程解决问题时,应该仔细分析数量关系,再根据数量关系列方程,解答和验算。在列方程时,尽量不要让未知数X单独出现在一边,也尽量不要列-X或÷X的方程。
4、数量关系式
加数=和 - 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 – 差 被减数= 差 + 减数
因数=积 另一个因数 除数=被除数 商 被除数=商 除数
5.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也可以省略不写。加号、减号除号以及数与数之间的乘号不能省略。
6.a×a可以写作a·a或a ,a 读作a的平方 2a表示a+a特别地1a=a这里的:“1“我们不写
7.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称为方程(★方程必须满足的条件:必须是等式 必须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求方程的解的过程叫做解方程。
8.解方程原理:天平平衡。等式左右两边同时加、减、乘、除相同的数(0除外),等式依然成立。
9.10个数量关系式:
加法:和=加数+加数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法:差=被减数-减数 被减数=差+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乘法:积=因数×因数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除法:商=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商×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10.所有的方程都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都是等式。
11.方程的检验过程:方程左边=……
12.方程的解是一个数;解方程式一个计算过程。=方程右边 所以,X=…是方程的解。
第6单元知识点
公式:
1.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
剪拼、平移 平行四边形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
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底;
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平行四边形的高;
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因为长方形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2.三角形面积公式推导:
旋转 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三角形的底;
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三角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面积=底×高÷2
3.梯形面积公式推导:旋转
4.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底相当于梯形的上下底之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梯形的高;
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梯形面积的2倍,因为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所以梯形面积=(上底+下底)×高÷2
5.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
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三角形面积的2倍。
6.长方形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周长不变,面积变小。
7.组合图形面积计算:
必须转化成已学的简单图形。
当组合图形是凸出的,用虚线分割成几种简单图形,把简单图形面积相加计算。
当组合图形是凹陷的,用虚线补齐成一种最大的简单图形,用最大简单图形面积减几个较小的简单图形面积进行计算。
第7单元知识点
1、基本类型:
(1)两端都栽:棵数=距离÷间隔+1(间隔数+1)
(2)两端不栽:棵数=距离÷间隔-1(间隔数-1)
(3)一端栽一端不栽:棵数=距离÷间隔
(4)循环植树:棵数=距离÷间隔
2、拓展
(1)锯木头问题:次数=段数-1;段数=次数+1;总时间=每次时间×次数
(2)方阵(正方形)问题:
最外层的数目是:边长×4-4或者是(边长-1)×4
(整个方阵的总数目是:边长×边长)
36、鸡兔同笼问题:(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1)算术假设法1:
假设几只都是兔子,(都是脚多的兔子),
先求鸡的只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脚数)÷(4-2)
(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算术假设法2:假设几只都是鸡,(都是脚少的鸡),先求兔子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2)÷(4-2)
(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兔子的只数
(2)方程法:
设兔子有x只,则兔子脚有2x只。
那么鸡有(总头数-x)
只根据“兔子脚+鸡脚=总脚数”列方程解答
先求兔子只数,再算出鸡的只数。
即:4x+2×(总头数-x)=总脚数
鸡兔同笼问题:(龟鹤问题、大船小船问题)
(1)算术假设法1:
假设几只都是兔子,(都是脚多的兔子),
先求鸡的只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4-总脚数)÷(4-2)
(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兔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算术假设法2:假设几只都是鸡,(都是脚少的鸡),先求兔子的只数
兔子的只数:(总脚数-总头数×2)÷(4-2)
(即一只兔的脚数减去一只鸡的脚数)
鸡的只数:总头数-兔子的只数
(2)方程法:
设兔子有x只,则兔子脚有2x只。
那么鸡有(总头数-x)
只根据“兔子脚+鸡脚=总脚数”列方程解答
先求兔子只数,再算出鸡的只数。
即:4x+2×(总头数-x)=总脚数
声明 | 本平台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素材来源于网络,如存在文章、图片、音频等使用不当的情况,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并表示歉意。
小学数学、语文、英语各版本教案、课件下载链接
【更新版】初中数学新教材课件、教案等教学资源包(2024秋)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课本每日一练小纸条1》
新人教版1--5年级上册数学《每日一练课内提升小纸条2》
【新版】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课内提升每日一练(32天含答案)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各单元拔尖测评卷》
【拔尖特训】一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二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三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四年级上册数学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拔尖特训】六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各单元拔尖测评卷(含期中、期末检测)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课堂笔记》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预习单
新人教版1--5年级上册数学同步达标检测卷
新人教版1--6年级上册数学《活页计算》
1--6年级上册数学一课一练同步练习
1~6年级上册思维导图
1—5年级上册数学《单位换算专项训练》
1—6年级上册数学《专题满分特训练习卷》
1~6年级上册《数学公式大全》
1~6年级有趣奥数题
1—6年级上册思维强化周训练小纸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