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生活在湖北古城黄州,闻名于世的黄州“东坡赤壁”便座落在这里。地以人传,北宋文学家苏轼因曾在这里写出中国文学史上久负盛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而名垂青史,后人故称黄州赤壁为“东坡赤壁”。
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黄州。在这里,他筑建了他一生中最有田园风味的“雪堂”,在黄州东门外的山坡故营地筑造房屋,苏轼给它取名“雪堂”,并给自己取了个日后响彻天下的名号:“东坡居士”。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东坡诗词在中国古典诗词的地位是崇高的,摄影艺术从中国诗词的形式借鉴中,能使人产生某种形式感,引起人们心理上的感应。借以表达自己的心象世界和向往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而具有东方神韵。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据考证,临皋亭的遗址就在现在的黄冈中学老校区内,这也算是一种文化上的传承吧。“赤壁之游乐乎?”今天的到访游客当然不会看到"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但在苏轼笔下都得到了生动、逼真的反映,都给人以壮阔而自然的美的享受。
苏轼与黄州的不解之缘造就了苏轼的一词二赋在中国古代文学的高峰,也让黄州这座小城在海内外为人知晓。苏轼历经坎坷让他达到了旷达的人生境界,在任何严酷的环境中都乐观随缘,热爱生活,欣赏大自然。诙谐豪放,天人合一,我思故我在。东坡先生是一位大天才,禅诗禅画,启迪后人。一代大文豪留给后世两千七百多首诗篇,内容丰富,同情人民,关心生产。闻名的美食东坡肉起源于回赠肉,苏轼在徐州任太守时率领百姓抗洪,百姓们抬猪感谢苏轼,苏轼将猪肉制作好后回赠百姓。这样,起源于徐州,提高于黄州,成名于杭州的东坡肉就这样诞生了,也让我们看到了苏东坡的亲民与廉政。
东坡先生历经生活磨难,千辛万苦,“哪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成就了千古名篇《寒食帖》。东坡先生参禅有极高的境界,禅在生活中,提高了文学,影响了世界。与佛门高增常来常往,不仅是坐而论道,在生活的吃喝玩乐之中,诙谐逗趣,认识真谛。苏轼在《绿竹筠》中咏道:“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使人俗”,表达了文人士大夫清高脱俗的雅趣。突现着文人的精神世界。人们把竹看作是有灵魂的生命,是人格、情操、精神追求的寄托。古代文人雅士咏物言志,爱竹,画竹,咏竹,甚至与竹不可须臾分离,这种“偏爱”的蕴涵再鲜明不过地视竹为君子修身立德的典范和人格精神的向往。竹子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秉性成为"清高、气节、坚贞"的象征,在东坡先生这里得到了充分地抒情和展示。
东坡先生自食其力,东坡先生的“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诗句。让人想起他身披蓑衣、头戴斗笠,在黄州东坡耕种的动人故事,更是东坡先生经历坎坷人生而热爱生活的心迹写照。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都要努力活下去,不仅仅生存是硬道理,而且活出人性,活出光辉。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的赤壁是没有围墙的赤壁,赤壁矶下一条连接城郊的土路,人们自由行走,或拖着板车务工和搬运农产品等货物。如同神州大地众多的袒露在自然空间的文物一样,与世人融入一体。这种与古建零距离的接触,人们习以为常,没有非分之想,一切是那么的自然,平凡岁月中的赤壁静静地留在人们的心中。
赤壁是一处静怡的地方,是风景绝佳的场所,一直是人们向往之处,更是一个不可多得的理想之处,若想逃避闹处,来到这地方,心旷神怡。直至八十年代, 赤壁开始有了围墙。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经商大潮迅猛,文物景点同遭裹挟贴上商业标签,明码标价游客绵延不绝。门票,成为各地旅游景点的第一道门槛,各自以4A5A的身价为荣为豪。是各地政府及旅游部门孜孜以求引以为傲的身份目标。
赤壁是什么身价?苏轼在黄州的历史留痕感慨人生,赤壁矶像鼻子一样突兀曾经的惊涛拍岸,普通的丹霞地貌虽平凡至极,却因为苏东坡一词二赋,一代又一代文人墨客和只要是识文断字的都来朝拜这块古代文学的圣地,赤壁不需要明码标价以任何身份证明自己,它傲然长江边,挺立矶头,平凡卑微而又具有不可企及的伟岸。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黄州居民乃至工厂机关学校等单位都是使用散煤即煤粉作为燃料,单纯的煤粉是不可能直接加水形成粘稠状制作成煤球的,而必须要参进一定比例的黄泥巴才能捏成煤球。从哪里弄来这些黄泥巴呢?地处赤壁的龙王山就有。这便是分布在鄂东丹霞地貌的土壤成份,其具有粘稠性的特征给我们带来了得天独厚的便利。
黄州的龙王山及其东坡赤壁属丹霞地貌,是由赭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在龙王山,藴藏大量石英石,随处可见,刨土即出,当地人俗称“马鼓”(音),岩石石质坚硬,赤壁矶承载着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群,屹立着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高峰,让人叹为观止。赤壁古建筑群座落在龙王山脚,因之有惊涛拍岸之故。赤壁建筑群梯次麟比,最低处为《睡仙亭》和《放龟亭》,亭下有一石龟。
滨临长江的黄州,赤壁怀古是黄州人固有的豪情,人们有着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自信;更有“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志;有“江上清风,山间明月,耳得为声,目遇为色,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自然关照;也有“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感怀。苏东坡的一词两赋是赤壁怀古篇的高峰,是后人无法超越的经典。学习苏东坡已成为现代人回归自然,自我觉醒的必由之路。
关西大汉手持狼牙铁板高唱大江东去,一直是人们喜欢的豪放有力的诗词文风。周瑜一首名言曰: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将醉;吾将醉兮发狂吟!大丈夫处世驰骋疆场,千古留名。苏东坡从这个故国神游回到现实世界,恍若隔世。感叹人生如梦,举起酒杯,“一樽还酹江月”。停留在被贬谪的阴影里的苏东坡,正处于失落、自嘲,到自我宽慰的人生落寞期。
苏东坡的一词两赋这三篇文章写于同一年,1082年七月先写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然后到中旬写了前赤壁赋,最后到十月份写了后赤壁赋,被贬黄州的苏东坡还没从乌台诗案的阴霾里走出来,怀才不遇,“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暗指君主,报国无门。被贬谪黄州的日子清闲而平凡,面对滚滚长江,在如今的放龟亭这里,苏东坡唱响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震惊世界的名篇,当年的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感慨曹操当年,率领大军,沿江东下,攻荆州,夺江陵,横槊赋诗,如此豪迈,而今安在哉?感叹人生在世“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人生如梦初醒,“一樽还酹江月”。作为生命的个体,生命虽然有限,但人生代代无穷,绵延不绝,珍惜生命,让有限的生命活出无限的价值。物各有主,,皆有主宰,那些不属于我们的,一丝一毫都无法求取,唯有这江上的清风和山间的明月是大自然赐于我们的宝藏,何不尽情的享受呢?苏东坡已经从自我宽慰走向了更加旷达和超脱的人生。江水无穷,天地长存,清风有声,明月有色,打开我们自己的身心,尽情享受大自然的恩赐,因为我们最终都会成为时间里的一粒尘埃。
在后赤壁赋,苏东坡以神来之笔描写一只白鹤横穿江面,从东边飞来,向西飞去。梦中相会的这只仙鹤变成了道士,将自然最本真的样子还原为一场梦,梦中行走的人和物消失的过程如梦如幻,道士和仙鹤不过是梦里的一个故事而已,一切皆无,万事皆空,梦中看见的皆是虚妄。
在黄州另一处名胜黄州青云塔塔身第层镌刻着遒劲的四个大字“笔補造化”,意思是指笔墨可以弥补自然界的不足。人身的处境一旦与现实生活发生摩擦就产生可贵的思想,高超的笔力将这一来自灵魂深处的意识表达出来,形成感天撼地的文字。苏东坡便是用笔笔補了这一造化,苏轼退尽了官员的官服和文人的长衫,却诞生了东坡笠屐图,在人们心中流芳百世。
苏东坡离去已千年,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住不朽的篇章,他那如滔滔江水浩瀚宽广的胸襟和超然物外的气度,成为我们在逆境之时看到的一面镜子,找到真实的自己。
不一样的丹霞
往事越千年
惊涛骇浪
大江东去
屹立千年
东坡雪堂
苏轼与黄州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羽化而登仙
栖霞楼
一时多少豪杰
迎素月
送夕阳
天一方
坡仙长留仙阁
沂流光
东坡寒食贴
东坡肉
竹杖芒鞋轻胜马
风流千古
月波楼
赤壁矶
东坡禅诗画
一代大文豪
东坡拜佛
东坡蓑笠图
八风吹不动
抱明月而长终
问汝平生功业
永远的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