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名其妙地买了很多东西”
自己的爷爷待收货快递:
54个!
还有人表示
很明显就是平台故意的
未购买自动下单
平台诱导开通“先用后付”功能
朱女士前段时间想给出租屋换一套沙发,就是某电商平台上浏览了相关商品,看中了其中一款仿皮沙发,但因为中途有事,还没来得及选颜色和座位数就退出了页面。过了两天,她突然接到物流电话,说她买的沙发要送货上门。朱女士一头雾水,赶紧去看订单下单时间,发现就是在她浏览后下的单。但她非常确定自己没有下过单,因为订单上沙发的颜色、座位数以及快递地址都跟她的需求不符。朱女士立刻跟客服沟通,但客服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只是让她拒收,然后迅速给她退了款。
消保委发声:
应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11月9日,上海市消保委发文表示,“先用后付”作为一种新的支付模式,提供了更大的支付灵活性和购物便利性,确实有利于促进交易,但应当保障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
江苏省消保委也发文提醒,平台在消费者开通有信用消费性质的功能时,应采用弹出窗口或红色加粗等方式醒目提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第八条 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
1.我的淘宝
2.右上角设置
3.先用后付设置
4.关闭服务
5.确认解除
1.个人中心
2.设置
3.先用后付设置
4.关闭先用后付
京东平台在付款页面,消费者可以自主选择付款方式。
“手滑一下就下单了”
“先用后付”不该套路满满
作为一种新型支付模式,“先用后付”简化了购物流程,允许用户在收到商品并确认满意后再进行支付。表面看,这既为消费者提供了购物的灵活度和便利度,也有利于商家提升销量。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部分电商平台却在此机制中植入诸多“套路”,导致消费者一不小心就被“割韭菜”。
事实上,一些电商平台之所以热衷于推行“先用后付”模式,或许在于它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消费感知,减少花钱的“痛感”。诸如“0元下单”“零成本试用”“喜欢再付款”等营销话术,也以一种美化的方式遮蔽了“赊购”的本质,很容易误导不明就里的消费者,甚至让他们误以为是“0元购”。
而为了提高“先用后付”的使用率,部分平台还存在服务开通流程设计不清晰、关闭服务渠道复杂等问题,导致消费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默认启用该功能,而要关闭时又面临着诸多阻碍。比如,一些平台的关闭入口很深、位置隐蔽,很多操作不熟练的用户(特别是中老年人)无奈之下只能默默接受;还有的消费者虽找到了关闭路径,却因有未完成的“先用后付”订单而关不掉。
对于“先用后付”这一新形式带来的一系列乱象,监管部门或也有必要跟进,不断细化管理规范,倒逼电商平台约束好自身行为,不敢在操作机制中暗藏“猫腻”。
via:广州市 从化永盛典当行
如有侵权,可与本公众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