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青瓷: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政务   2024-11-20 16:02   浙江  



“瓯江两岸,瓷窑林立,烟火相望,江上船舶往来如织。”发轫于两晋时期的龙泉青瓷,曾是文人墨客澄怀味象的载体,如今则成为历史文化产业的鲜明表征。

历史视角下的青瓷,并非简单的材料,而是丰富和诗意化的审美概念,同时也是时间、地域和情感的凝结。

没有哪一门艺术形式,能如青瓷般与文化演进、日常生活如此息息相关——在龙泉宝溪乡,至今保存着世界上最大的青瓷古龙窑群;在小梅镇,随处可见古窑址、水碓、瓷片小道,无一不在讲述“瓷之源”的初始风貌。

而时至今日,青瓷仍在人们的生活方式与艺术形态中不断折射或放大——首度突破核心烧制技术的龙泉工艺青瓷板,惊艳亮相杭州国家版本馆;3D打印让原本复杂的手工体系“化繁为简”,衍生出千变万化的青瓷形制;青创空间吸引无数年轻人投身传统产业,不断突破“瓷的边界”……

这一切,都蕴含着青瓷文化的精神——不拘泥于表面形式,但在内涵气韵上并不随意取舍,开放务实、守正创新兼而有之。

张有钢 摄


01

千年窑火何以生生不息

青瓷之美,并不囿于如冰似玉、微妙多变的釉色。

一团泥经过千锤百炼,才诞生了震撼世界文明史的青瓷文化。以通常的观点来看,制瓷有三个先决条件——瓷土、施釉和烧制技艺,而龙泉恰巧都具备。

揉泥、拉坯、修坯、素烧、施釉……龙泉青瓷复杂的工艺流程,成就了全球首个入选“人类非遗”的陶瓷类项目。

那么,青瓷产业的生发和流变,究竟意味着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深入窑火千年不灭的龙泉,探究这份历史文化产业如何承嬗离合,历久弥新。

穿过龙泉的闹市区,在青瓷宝剑苑的沿街店铺中,一座古风门楼格外醒目,门楣的匾额上,“先明青瓷”四字遒劲有力。推门而入,一眼可见镶嵌着梅青牡丹圆盘的影壁,而其背面则镶嵌着一个泥胎“勤”字的梅青圆盘。绕过影壁,步入内院,映入眼帘的是极具个人风格的青瓷作品,类型丰富、器宇非凡。

陈克萍作品《忆江南》

主理人陈克萍告诉小布,自出生起,她就与青瓷结下了不解之缘:水车吱呀滚动、水碓敲打瓷土的声音是她的摇篮曲,父亲开办的瓷厂则是她的游乐园,遍布山乡的古龙窑更是她最熟悉的“玩伴”。

文化熏陶与家学渊源的双重影响,令陈克萍投身青瓷行业显得顺理成章。几十年后的她,已成长为龙泉青瓷非物质文化遗产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你看,这荷叶盖罐、将军罐,都出自龙窑。”继承了传统龙窑烧制技术的陈克萍,每年都会烧一次龙窑,从原料筛选到装匣入窑,各个环节均亲力亲为。

陈克萍告诉记者,龙窑烧制前的准备工作至少需要3~4个月,每道工序都必须精益求精,比如龙窑的坡度、每一阶段的温度以及适合烧制的作品等,“每一个泥坯都必须单独装入匣钵,窑火燃起后,得24小时寸步不离。”

由于龙窑的成品率低、成本高,加上烧制过程中有许多不可控因素,所以日常使用率并不高。尽管如此,青瓷传承人仍将之视为“重要的仪式感”。在历史上,宋瓷成为高格调、高境界美的象征,并被抽象为一个堪与唐诗、宋词、元曲以及宋元山水画、明清园林等并列的“文化符号”,龙窑功不可没。

“龙窑作品将青瓷的形态、色泽、纹理乃至光韵调和得恰如其分,达到了科学技术与工艺美术表现的高峰。”陈克萍说,在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瓷器背后,“尚玉”是一条潜藏的美学主线,也是衡量瓷器审美取向乃至思想高度的关键尺度,“龙窑所能呈现的厚釉质感,表达了对美玉色泽和质地的追求,有着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

正是在这生生不息的传承中,千年窑火厚积流光。

02

守正创新的变与不变

“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对于众多有志于成为“手艺人”的青年而言,龙泉有着令人难以抗拒的文化吸引力。

从相对小众的艺术藏品,到如今“一切皆可烧”的日用瓷,龙泉青瓷的现代化之路越走越宽。无论是匠人还是新人,都能从中找准自身定位,并将个体审美放大、置于聚光灯下,实现新一轮大浪淘沙。

龙泉瓯江青瓷有限公司是龙泉专业从事日用青瓷研发生产的企业。在展厅里,3000多件日用青瓷琳琅满目,这些单品可随意组合成套,年产量超过300万件。

瓯江青瓷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发展之力源于持续创新。为了让龙泉青瓷“飞入寻常百姓家”,瓯江青瓷持续在产品器型、釉色、表现主题、实用功能等方面创新研发,并接受个性化的产品定制,实现与市场的无缝对接。

“与艺术瓷追求‘随机美’不同,日用瓷更讲究统一性和一致性。”副总经理杨华清告诉记者,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引进专业技能人才建立研究中心研制原材料配方,企业实现了标准化瓷用坯、釉料的自制自供,并研发出了青瓷原材料全利用绿色加工工艺。

不仅如此,瓯江青瓷还与龙泉市南宋哥窑瓷业有限公司、龙泉市宝溪先明瓷厂协力完成了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工艺青瓷板制作。

作为杭州国家版本馆的幕墙装饰,青瓷板的规格、平整度、烧制效果等都有着极高的要求。历经了七个多月对原料和釉料配方的不断调整,三家企业试烧了大量青瓷实验片,并对窑炉进行专门改造,从原材料、工艺流程、技术、设备等方面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良,终于协作攻克了技术难题——将已烧成的瓷板进行切割平整,再加温上釉三次烧成。

技术难题的突破,铺设了龙泉青瓷在现代建筑、装修领域的发展之路。记者了解到,一块龙泉青瓷工艺板可以用于壶承、屏风,还可以用作砚屏,真正实现了传统非遗“用起来、普及起来”。

实际上,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正以开放的视角,探索青瓷世界的可能性。

输入设计图纸、开启3D打印……程前认真地在三维数控雕刻平台上操作,仅用5个小时就将一只杯子从图纸变为实物。这是程前为龙泉青瓷大师设计的打样订单,先按照订单要求通过数字建模设计,再以3D打印技术输出实物。

“龙泉有很多青瓷工作室、工厂都有设计打样的需求,但按照传统方式,得经过设计、泥塑、注浆、上釉等多道工序,周期很长。采用数字化技术后,效率显著提高了。”去年,程前与丽水市工艺美术大师卓鑫伟利用数字建模、3D打印等技术共同设计制作出一款Q版叶绍翁青瓷玩偶,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青瓷模种设计有着旺盛的市场需求,于是今年他把业务重心转向模种设计,目前已接到了140多个订单。

年轻人的创新思维天马行空,千年不灭的窑火炽烈如昨。在这微妙的平衡关系中,龙泉青瓷从历史走向未来,于变局中屡开新局。


03

“有形之手”壮大产业根基

2015年,浙江首次提出传承发展历史经典产业,龙泉青瓷被列为浙江省十大历史经典产业之一。自此,龙泉以全新视野推进历史经典产业的传承与创新,10年来,在“有形之手”的频频发力下,产业发展风生水起。

走进龙泉青创空间,青春气息扑面而来。今年年初,青创空间三期项目完工,42间创业工作室配套了公共展厅、会议交流中心。在这里,年轻创业者不仅能烧窑、制瓷,还能制作创意雕塑、设计文创产品,是一个“产学研训”一体化的青年孵化基地,目前一期、二期、三期青创空间累计吸引62支团队入驻。

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

“去年以来,龙泉陆续出台了‘支持青年创业创新政策十二条’‘1+N人才科技新政’等一批高含金量的扶持政策,吸引了景德镇陶瓷大学、福州大学、鲁迅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等高校的优质青创团队。”龙泉青创办负责人李元超告诉小布,今年,龙泉还将在鼓励青创团队做大做优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优惠政策的补贴力度和时效,为青年成长进步提供更多机遇、创造更好环境。

与此同时,为了做好青瓷“深化”文章,龙泉还组织成立了故宫博物院龙泉窑研究中心、龙泉剑瓷文化研究院,实体化运营中国美术学院龙泉研究院、景德镇陶瓷大学龙泉研究院,实现“政产学研用”的创新融合与共同发展。通过举办龙泉青瓷联合国大厦巡展、故宫龙泉青瓷回家展、“天下龙泉——龙泉青瓷与全球化”特展等活动,龙泉青瓷不断走出山门、走向世界、走进人心。

在“深化”发掘非遗丰厚宝藏的同时,龙泉全面“物化”青瓷文化,多面“转化”、多元发展历史经典产业,先后出台《龙泉青瓷生产操作规程》《“浙江制造”团体标准》等10余部省级地方标准,并发布《传统龙泉青瓷瓷土和紫金土的标准化生产及应用》,通过建立龙泉青瓷制瓷泥釉料的理化技术标准、加工标准及规范,为日用瓷大批量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在“深化”“物化”“转化”龙泉青瓷文化的过程中,青瓷产业的价值转化之路越走越宽:望瓯·陶溪川文创街区、中国青瓷小镇、青瓷文化创意基地等一批城市文化地标拔地而起,让城市既能满足现代生活品质,也能随处可见历史文化遗存;随着“一剑钟情·从瓷开始”风情游、“不灭窑火”“瓷源探秘”等叫好又叫座的精品旅游线路相继推出,文旅融合发展成为振兴乡村的成功探索。

从本质上看,传统其实是一种审美,一种精神,核心是创新。龙泉青瓷产业的创新并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在千年历史文化积淀基础上的守正创新。而不断追溯青瓷文化的历史价值,正是为了更好地沿着传统文脉持续前行。事实上,从各朝各代青瓷器型的不断更迭中也可以发现,如今被称之为传统的,其实都源于过去某个时期厚积薄发的创造。













文章来源:龙泉发布

责任编辑:孙蓓蓓  编辑:施会强


丽水发布
浙江省丽水市政府官方微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