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个月,紫云自治县火花镇兴合村的党员干部们满脑子都在琢磨一个事儿:“怎么给老百姓‘找钱’,‘找’更多的钱。”
在广东培训了一次,村党支部书记杨仕明想明白了,回来后的支部委员会上,杨仕明发起号召,“村民要增收,兴合村的蜂糖李产业就要提质,要提质,就要搞直播电商。”
话一说出口,村两委干部们,你看我,我看你。有人说出心里的顾虑:“杨支书,都知道线上销售是趋势,但做直播咱们都不会啊。”
“不会没关系,学!”杨仕明立马接过话茬:“我们党员先学,党员学好了再带着群众干。”这是9月初兴合村支委会议上的一幕,这次会议以后,村里确定了蜂糖李产业提质升级的发展思路:“坚持党支部引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带着老百姓在线上闯销路。”
在紫云,兴合村可是十里八乡有名的富裕村,全村种植火花蜂糖李1.4万亩,靠着火花蜂糖李,兴合村不仅全村产值过亿,创造的致富故事更是数不胜数,有的村民18棵果树,创造4万多元的效益,有的亩产值突破两万元,不少村民更是年收入达到百万以上。
“产业发展得有如此规模,得益于村党员干部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杨仕明说。
2012年以前,兴合村还苦于没形成产业……摆村民面前的有两条路:蜂糖李和高山葡萄。
当时,一部分党员干部发现,蜂糖李虽然生长周期长,但管护相对简单,而且当时其他地区的蜂糖李随之流入市场后,商家和消费者一片叫好,积攒下一定市场口碑。
在满山都是葡萄的2012年,一些党员干部选择发展蜂糖李产业,并主动带动村民种植,5年后,看着挂满枝头的李子和各地蜂拥而至的客商,其余村民们纷纷跟上。
第一批“吃螃蟹”的党员干部也没藏着,主动和村民交流种植经验,带领村民科学种植,村党组织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树标杆,才让兴合村的蜂糖李产业有了如今的规模。
发展卓有成效,一些村民开始出现松劲懈怠苗头,但有长远发展眼光的村干部心里知道:“蜂糖李产业发展已经到了瓶颈期,要突破必须要变,只有向‘新’而行,才能永葆活力。”
带着老百姓在线上闯销路,想法来源于哪儿?杨仕明支书分享了一个小故事。今年8月份,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村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培训班在广东省韶关市开幕,包括杨仕明在内的5名紫云各村的党支部书记参加。
到了课后讨论环节,杨仕明介绍起家乡的蜂糖李产业,语气中带着自豪。
“你们的产品卖得这么火,我在广东怎么从来没见过。”一句话,直接击中兴合村产业发展的弊端。杨仕明回忆说:“当时,培训老师说,产业规模再大,农产品不能直接面向消费者,群众赚的还是辛苦钱。”
回村后,杨仕明分享了所见所闻,村里的党员干部们也大受震撼。大家聚在一起算了笔账“今年李子批发价每斤25左右,在贵阳、安顺,客商转手一卖就能卖到50,走向省外,精品甚至能卖到120元,这么大的利润空间,如果能直销,肯定有搞头。”
又到了带头“吃螃蟹”的时候,兴合村的党员干部们行动很快。村党组织将全村57党员按不同年龄划分任务,年轻党员负责学习直播带货技术和电商运营经验,中年党员负责搭建直播间,并聘请直播达人到村授课,老年党员则走村入户提高村民种植技术,保证蜂糖李品质。同时,兴合村不断强化“党建+人才”链条效应,在“选人、育人、用人”上下功夫,将返乡大学生、乡村致富能手等懂乡村、爱乡村、建乡村的人才培养成直播“新农人”,为家乡农特产品“代言”。
“照这个势头发展下去,明年村里至少要培养出5位带货达人。”对蜂糖李进军电商,杨仕明信心十足,“在产业发展上,兴合村一直都是党员作示范、群众跟着干,现在老中青三代党员齐上阵,一定能让村民实现线下丰收、线上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