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世保元》中说:“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
现代人养生方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
但却忘了,养身须先养德,善才是世间最好的养生。
人这一生,与善为伍,与德相伴,内心温暖愉悦,便可身心健康,长寿延年。
- 1 -
人善忘
《庄子》云:“知忘是非,心之适也。”
人要善于忘记,沉湎于过去的是非恩怨,会让自己意志消沉,疲惫不堪。
心大了,事就小了,该宽容就宽容,该忘记就忘记,身心才能自在安逸。
乐天派的苏轼,就是善忘养生最好的诠释。
王安石变法时,他上书反对部分内容,引起新党不满,被流放黄州。
司马光执政后,废除新法,他上书指出变法可取之处,也被司马光所不容。
所以,即使他年少登科,前途无量,可大半生的光阴都是在被贬谪流放中度过。
但他并没有对王安石、司马光等人怀恨在心,相反,在王安石下台后,还和王安石常有书信往来,从对头变成了知己。
苏轼交友亦是如此,他和章惇年少时便是至交好友,两人惺惺相惜,意气相投。
可章惇平步青云做了宰相后,党同伐异,恨不得置苏轼于死地,从最亲密的朋友,成了最凶恶的敌人。
章惇无情寡义,苏轼也未曾耿耿于怀,若干年后,境遇翻转,还是将他当作好友相待。
苏轼一生,靠洒脱历风雨,凭趣味生自在,以善忘渡己身。
拿得起,更放得下,任颠簸困苦,仍活到了65岁。
在人均寿命不足40岁的北宋,已是高寿。
《菜根谭》中讲: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
善忘,是一种可贵的品质和善良,更是养心的不二法门。
漫漫人生路上,忘忧忘杂,卸下心中的负累,才能拥抱当下的幸福。
- 2 -
口善言
古医家孟诜说:“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
口出恶言,既会伤害别人的情绪,也会折损自己的福气。
守住心,管住嘴,好好说话,善言不离口,才是做人最深的福报。
季羡林老先生,一生多灾多病,却能安享98岁高龄。
他的“三不”长寿秘诀功不可没,而其中之一便是:不嘀咕。
无论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季老一向都不多言,不妄言,不以言语伤人。
而是善于换位思考,将心比心,用最柔和的言辞去宽容和温暖对方。
有一次季老受邀出门讲课,没来得及给最爱的君子兰浇水,便嘱咐保姆帮忙浇水。
没想到的是,等他外出归家时,却发现君子兰已经死了。
原来保姆在浇完水后,看到阳光正好,就好心将君子兰移到外面晒晒太阳,她不知道的是,君子兰最忌高温。
看见季羡林脸上十分难过,保姆心中歉疚万分,更是手足无措。
此时正好季羡林的儿子季承上门探望父亲,得知此事,想开口责备保姆几句,季老却说:“这件事责任在我,我明知道阿姨不懂得照顾君子兰,还将这件事托付给她。”
他不只是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对保姆没有半点怨言和责备,事后还好言开解保姆不必为此难受。
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正如季羡林,到了晚年时,依旧神采奕奕,九十多岁时,还能专注学习与创作。
《无量寿经》中说:“善护口业,不讥他过。”
一个人最好的福相,就是口出善言,嘴上留德。
当我们稳定情绪,好好说话,以善言暖心,自然而然就能吸引美好。
- 3 -
心善良
《道德经》有云:“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上天从来不会格外偏袒谁,除了积德行善的人。
善良之人,待人宽厚,行事仁义,处世大度,必得长寿。
就像“至圣先师”孔子,他将“仁”视作善的最高境界,身体力行,仁善宽厚。
所以即便战乱起伏,半生颠沛流离,孔子仍在人均寿命约20岁的春秋战国,活了73岁,是名副其实的长寿老人。
又想起《了凡四训》的作者袁了凡的故事。
袁了凡在年轻时,曾被算命师断定他今后的命运和寿数。
不仅会科举不顺,仕途暗淡,还会膝下无子,短寿而终,只能活到五十三岁。
在科举考试的排名应验后,袁了凡对算命师的话深信不疑,整日消沉沮丧,任由命运安排。
直到遇到云谷禅师,对他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永言配命,自求多福。”
袁了凡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处处行善积德,立下行三千好事的誓言。
待三千好事做完后,他又行善不断,乃至万善,结果袁了凡不但考取进士,生有一子,还享七十四岁高龄,无疾而终。
《中庸》有云:“大德必得其寿。”
善是天地之大德,是养生长寿的大道。
做一个乐于付出、行善有爱的人,必定能不祈善而有福,不求寿而自延。
《尚书》有言:“作善,降之百祥。”
最好的养生秘诀,就一个字——善。
善忘,疗养内心,善言,滋养身体,善心,厚养德行。
点个在看,漫漫人生路上,你播下善良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开花结果,惠及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