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北京隆重举行

企业   2024-09-22 11:18   湖北  

2024921日上午,韦敏长篇新作《丛台别》研讨会在北京市中国现代文学馆隆重举行。

研讨会现场

研讨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主办。出席研讨会的有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白烨,《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梁鸿鹰,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中国文学著作权协会会长柳建伟,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马国仓,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李朝全,《文艺报》副总编辑刘颋,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张莉,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光明日报》文化周末主编饶翔,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程旸以及《丛台别》的作者韦敏女士。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勇、副总经理康志刚参会,本次研讨会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阳继波主持。

《丛台别》是一部以汉剧为文化背景,以武汉城市发展为脉络的长篇小说,该书名源自一出著名的汉剧折子戏,韦敏女士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运用充满“戏味”与“汉味”的笔触,将城、戏、人三者融为一体,把书中人物未知的人生与已知的汉剧剧本缠绕起来,绘成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武汉生活画卷,构建出一部百年武汉的城市史诗。这部作品不仅是对武汉这座城市的深情告白,也是对汉剧这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致敬,它唱响了每个武汉人心中那份充满了理想主义的人生剧目,展现了武汉人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会议开始,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尹志勇代表长江文艺出版社对各位嘉宾表达了欢迎和感谢,对《丛台别》的出版表示了祝贺。他强调,《丛台别》不仅是一部以汉剧为文化背景的小说,更是对武汉城市发展和传统文化的深情致敬。长江文艺社将继续坚持精品立社,出版更多优秀作品。

长江文艺出版社有限公司总经理 尹志勇

会上,与会嘉宾们分享了他们对这部作品的深刻见解和感受。

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名誉会长

白烨

白烨对作者韦敏的写作能力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丛台别》是她的代表性作品。他指出,小说通过三个女性的故事,展现了女性成长、友谊和汉剧文化,同时对武汉城市的历史和文化进行了深入的描绘。从书写中可以看见作者对这座城市有深切的了解还有深沉的挚爱,这种爱使得作品看起来情感深刻、有激情、有温度。

《文艺报》原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 梁鸿鹰

梁鸿鹰认为《丛台别》是一部完成度很高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对结构、人物、语言的出色驾驭能力。他提出,小说中的人物描写都是颇为个人化的,作家准确地把握住了人物的心路历程,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人物刻画,展现了武汉的城市史诗和女性的命运。

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得主,

八一电影制片厂原厂长、中国文学著作权协会会长

柳建伟

柳建伟从小说家的角度对作品进行了解读,认为《丛台别》用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结合有些变形的限定性人物视角的叙述,是一部具有新时代新写实主义特征的作品。他提出,小说通过三个家族的故事,又有武汉三镇、团风、黄陂的支撑,加上汉剧独特的湖北文化精神符号的点睛,使得这部作品可以定位为“平民的断代史诗”,别有一番风味、与众不同。

中国新闻出版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马国仓

马国仓认为小说具有浓浓的烟火气和鲜明的人物个性。他提出,小说通过丰富的细节和生动的人物描写,成功地建构了武汉这座城市的立体形象,突出了独特的文化韵味,也展现出一个城市壮阔的时代变迁,是一部通过人记录生活、通过戏传承文化、通过变化反应时代,具有史料价值、文学价值、出版价值的佳作。

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副主任 李朝全

李朝全赞赏了小说的地道汉味和鲜明的地方特色,认为韦敏讲故事的能力极强,成功地写出了武汉的地域特色和城市体温。他提出,小说中的爱情故事和人物命运的交织,展现了作者对女性生活和情感的深刻理解,并且这部作品聚焦于传统文化的当代演绎,这一点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文艺报》副总编辑 刘颋

刘颋关注了小说中的历史细节和人物行为,认为作者在写作中将传奇性元素纳入日常化的描写,是一种反传奇性的叙事方式。她提出,小说中对汉剧的描写和城市变迁的反映,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和城市发展的深刻洞察。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张莉

张莉重点关注了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和主角几位姐妹之间的情谊,认为作者成功地描绘了女性之间的深厚情感。她提出,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时代特征,通过入木三分的描写,小说真实再现了1990年代那时一代青年女性的坎坷成长和情感经历。

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 丛治辰

丛治辰认为《丛台别》是一部为女性书写的小说,展现了女性之间的竞争和共情。从个人历史写出大的时代,这是这部小说很重要的特征,他提出,小说通过女性形象的塑造,实际上反映了作者对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深刻理解。

《光明日报》文化周末主编 饶翔

饶翔作为湖北人,对小说中的武汉方言和地域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小说通过丰富的方言和地域特色的描写,展现了武汉的城市性格和历史变迁。该作品通过展现汉剧文化形式,以这样的方式追溯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脉络和渊源,从语言到历史时空到人物再到文化的开掘都着眼于为这座城市立传、书写它的汉味,立意宏大,描写精致,是不可多得的佳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程旸

程旸从历史的角度对小说进行了解读,他认为,古往今来的史家记录传播的是历史,而这部小说记录的是家族史、社会史,城市景貌的变迁,也是历史面貌的鲜明体现,来自于民间社会的世态人情。

《丛台别》作者 韦敏

专家研讨之后,作者韦敏女士对在座嘉宾表示了感谢,并介绍了这本书的缘起和成书过程。她指出,写作不仅是个人使命的召唤,更是她为社会和家乡武汉投射人文关怀、女性觉醒和理想主义光芒的方式。韦敏强调了小说中对女性形象的共情和理解,她希望通过对不同女性命运的描写,展现她们的独立精神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她认为,尽管小说中有许多关于离别和死亡的描写,但她更希望通过这些故事传达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幸福的追求。最后,韦敏对所有参与研讨的老师们表示了感谢,并期待未来能继续创作出更多优秀的作品。

三个多小时的研讨中,各位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对《丛台别》做了深入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丛台别》以武汉知识女性的成长为核心,融合了汉剧文化特色,通过描绘城市变迁和人物命运,深刻而广泛地展现了武汉的历史和文化,传承和弘扬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




《从台别》| 韦敏

点击图片购买


| 内容简介 


《丛台别》命名出自一同名的著名汉剧折子戏——丛,就是人生;台,指的是舞台;别,是人生与舞台的终极归宿。


这部小说以坐落在汉口前进四路的武汉汉剧院为叙事的空间原点——一个曾经集中体现了武汉这座城市的政治、经济、商业、教育、文化等方方面面辉煌历史的特殊地点,继而以前进四路的变迁为时代背景,以几代汉剧演员及其周围人的沉浮命运为主线来书写武汉这座戏码头的历史沿革。


故事的主人公是三位青年女性,分别为汉剧名角邰玉、著名记者江淼和女大学生程米粒,作品通过叙述她们的成长轨迹和家族故事,再现了武汉半个世纪以来的市井生活百态与其中新旧观念的冲突,全方位表现了武汉社会的时代发展与进步。


作者简介 


韦敏,1972年出生于湖北武汉,199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中文系。在报刊、电视台等机构从业多年。至今已发表和出版散文集、长篇小说、学术论著等作品逾500万字。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首发于《收获》杂志的《米卡》《我无法证明岁月有脚》、首发于《当代(长篇小说选刊)》的《丛台别》等。


长江文艺出版社微信矩阵

点击关注






图文编辑   吴蒙蒙
责任编辑   吴蒙蒙
审  核   阳继波

长江文艺出版社
这里是长江文艺出版社的后书房,也是文艺君为您打造的书咖。长江文艺,文艺生活营造者。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