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養老意向及需求調查
三分一受訪者考慮大灣區養老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工聯社會服務委員會與聖若瑟大學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合作,自今年5月至10月進行了“灣區養老意向及需求調查”。此次調查共收回有效問卷628份,並得到了澳門基金會的贊助。調查結果顯示,約三分之一受訪者表達了考慮在大灣區內地城市養老的意向,其中超過八成受訪者傾向於選擇珠海作為養老地點。然而,調查也指出,六成以上的受訪者對粵港澳大灣區的養老政策及相關法律法規瞭解有限。因此,建議特區政府加快推進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體系的發展,以更好地回應居民的養老需求。
澳門工會聯合總會副理事長李靜儀、工聯台暉長者服務中心主任聶日好、工聯九澳護養院副院長劉詠詩、工聯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員李展濤,以及聖若瑟大學澳門社會發展觀察中心總監何鍾建,共同出席新聞發佈會並介紹有關內容。
李靜儀指出,在考慮大灣區內地養老的受訪者中,超過八成傾向於選擇珠海作為理想養老地點,而近六成受訪者選擇居家養老模式,近三成三則偏好社區養老。隨著“深合區琴澳融合養老服務標準化試點” 項目實施,該項目為大灣區“跨境養老”居民提供了寶貴的示範作用。因此,建議優化現有試點專案模式,並在諸如珠海增設新試點,以此滿足居民選擇理想養老地的需求,進一步提升養老服務的品質和覆蓋範圍。
李靜儀進一步指出,近五成受訪者對現有社會支援體系的不完善表示擔憂。為此,建議加強與大灣區境內外的服務團體及服務點的協作,拓展合作範圍,具體包括設立聯合諮詢熱線、建立緊急救援機制,以及開展文化交流活動。通過這些措施,可以為養老居民提供更加可靠的求助和支援管道,從而進一步完善對大灣區的內地養老社會支援體系。
李靜儀還透露,隨著個人收入的提升,考慮前往大灣區內地養老的受訪者比例呈現出逐漸增長的趨勢。然而,整體資料顯示,六成受訪者的月收入水準低於5,000元,而在這一群體中,僅有二成三的人士考慮選擇大灣區內地養老。受訪者的經濟狀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他們跨境養老的選擇。基於此,呼籲社會各界對這一群體的養老需求給予關注,通過推進政策的完善和提升服務品質,協助他們基於個人實際情況作出養老選擇,確保他們能夠享受到應有的尊嚴和幸福。
聶日好表示,近半數受訪者對“智慧養老”模式的深入發展表現出極高的關注度,且超過三分之一的受訪者積極宣導建立跨境健康資訊交換共用平台。建議全速推進智慧跨境養老新模式的實施,參考鄰地的經驗,如在一戶通內的“電子健康記錄平台”(eHR)中,允許居民申請電子病歷並授權內地醫療機構查閱,同時允許儲存內地就醫記錄,以避免重複檢查的情況,實現資訊的互聯互通。此外,還可引入遠端醫療手段,提供視頻會診、遠端監測等多元化服務,並開通家庭聯繫功能,允許家屬隨時遠端查看長者的健康資料,從而突破地域限制,實現跨區域的遠端守護。
最後,劉詠詩指出,逾六成的受訪者對大灣區的養老政策及法律體系瞭解不足,建議政府應採取更為多樣化且深入的措施,拓展宣傳管道,提升公眾對此領域的認知水準和參與度,從而幫助養老居民作出明智的決策。而針對灣區養老群體期望返回澳門享受醫療服務的迫切需求,她強調需要加強求援機制,提議除了建立跨境醫療直通服務外,還需構建內地與澳門民間服務機構之間的互通網路,以徹底解除養老居民的後顧之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