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创业 咖啡圆梦
——记保山市政协委员杨竹
初试创业
2009年寒假结束,尚在读大二的杨竹准备返校时给同学带点家乡特产——保山小粒咖啡。当他辗转几家大型超市后,发现咖啡货架上居然没有保山小粒咖啡。
“是什么原因让高品质的保山小粒咖啡在原产地的终端市场难觅踪迹呢?”
“缺乏知名度。”这是杨竹在电商平台及搜索引擎查证后得出的结论。不仅小粒咖啡,保山的很多农特产品在网上的知名度都很低。看到不少同学在网上购物,学习计算机专业的杨竹突然萌生了一个想法:为保山的农特产品插上互联网翅膀,让全国的潜在消费者了解它们、喜欢它们。
说干就干,杨竹在淘宝开了一个网店,利用业余时间销售保山土特产。可喜的是,第一个月,他的网店就赚了3000元。
这不仅增强了他创业的信心,也让他看到了电商带来的机遇,更加让他感到欣慰的是,以咖啡为代表的家乡土特产在淘宝上卖得很好。
于是,在接下来近两年的大学生涯中,学习之外的主要时间和精力,他都在研究探索电商的经营模式、消费群体的特点及产品的特色等。
大学毕业时,他所售卖的咖啡在淘宝咖啡产品中的销量中稳居前列。可是,从小热爱计算机、大学时又学习计算机编程的他,此时却面临着一个重要的从业抉择。
创业启航
“到底是去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选择自己喜欢的计算机专业就业,还是回乡创业?”杨竹经过一番认真地思考后决定回乡。
2011年,大学毕业的杨竹回到保山,用他大学时开淘宝店赚来的“第一桶金”开启了创业之路。
2013年,为了咖啡品质的提升,杨竹深入基地、建立工厂、打造品牌:“中咖”,以做“中国自己的好咖啡”为品牌使命。2015年,为实现企业高质量发展,杨竹建立了“基地+咖农+合作社+精深加工+互联网”的模式,通过互联网销售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实现了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形成集精品小粒咖啡种植、生产、加工和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全产业链条,将最初的电商销售延伸至全产业链经营。
2022年,保山中咖入驻保山小粒咖啡产业园,建成3万余平方米的现代化咖啡工厂,通过引进德国进口烘焙机、智能生产管理系统,实现对精品咖啡的规模化生产,确保产品新鲜烘焙,品质稳定。
新建成的烘焙工厂,可实现咖啡年烘焙豆产量3000吨,挂耳咖啡产量5500万袋,每日可处理发送1万份以上电商包裹,直接辐射带动2000余公顷高海拔精品咖啡种植,实现了优质生豆优质优价,带动了当地咖农增收。在种植端,保山中咖与云南省农科院热经所共同培育和推广种植了全新精品咖啡品种“云咖一号”。作为中国人自己的咖啡品种,“云咖一号”将助推云南咖啡种植结构多元化,助力云南咖啡品种精品化,促进云南咖啡产业高质量发展。
热心公益
如果说将家乡优质的高原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是杨竹的创业初心,那么,回报家乡和社会则是这个青春创业者的梦想所在。多年来,保山中咖积极开展“线上+线下”公益活动,进军电商以来,在天猫、淘宝平台的每一笔交易都按一定比例向红十字会、“孤儿保障大行动”等公益活动捐款,累计捐助100万余次。2020年,保山中咖捐赠10万元与阿里巴巴共同赞助拍摄了关于保山小粒咖啡的公益宣传片《守味云南咖啡》,宣传了云南咖啡的优异品质,助力解决了咖啡滞销困难。同时,保山中咖与隆阳区汉庄镇金竹田村和潞江镇新寨村签订“万企兴万村”村企结对共建协议书,资助新寨村咖农品种改良,收购咖啡豆等,用实际行动为咖农排忧解难;为施甸县大中村14名贫困学生捐资助学,为昌宁县湾甸乡、施甸县太平镇等地学生捐款30万余元,助力保山市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履职尽责
担任保山市政协委员以来,杨竹积极参加市政协组织的各类调研、视察活动,特别是涉及产业发展的调研,杨竹不但认真参加,还根据调研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撰写社情民意信息。
他提交的提案大多与咖啡产业发展有关,2022年,他提交了题为《关于把咖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的建议》的提案,得到市政府采纳。2023年,他提交了题为《关于推动咖啡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建议》的提案,得到提案承办部门的高度重视和采纳,加快了产业融合发展的步伐。此外,在开展的各类界别活动和委员学习活动中,他不但积极参加,还为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促进了委员之间的履职交流。
来源:《云南政协报》(2024年08月27日第08版)
作者:张居正 蔡林燊 李杨
编辑:何健美
校对:杨泽琰
二审:欧阳文军
终审:张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