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纽霍夫
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供职过的各色人等中有一位大神级人物,他曾跟随荷兰使团造访过中国,并将一路上的见闻绘成画本,然后制成铜版画刊印成册,为欧洲人直观展示了一个他们从未见过的真实清国。
这位大神名叫约翰·纽霍夫(1618-1672),纽霍夫54年的匆匆一生都献给了海外事业,只在1658年和1671年两次短暂回国。他是一位和马可波罗齐名的荷兰驴友,足迹遍布世界各大洲。早年间受雇于荷兰西印度公司时,纽霍夫曾在巴西的热带雨林里探险,后来又供职于东印度公司,常年驻扎在印度和印度尼西亚,1655至1657年出使大清国,逗留了整整两年。
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派特使前往北京谒见清朝的满洲皇帝,试图叩开大清帝国的贸易大门。当年6月19日,16人组成的荷兰使团从巴达维亚乘船出发,两个月后抵达南清国海岸。9月初,清政府安排使团下榻广州。翌年3月荷兰使团由中方护送进京,10月2日在紫禁城觐见顺治皇帝,1657年1月28日荷兰使团返回广州,3月31日回到巴达维亚。这是荷兰首批赴清使团,来清目的是请求清王朝允许荷兰东印度公司扩大在清贸易。
特使团的管家约翰·纽霍夫(Johan Nieuhoff )在清国境内长达两年多的旅途中,不仅详细记录了各地的见闻,并且还画了大量的速写。这次外交使命功亏一篑,但是纽霍夫于1665年在阿姆斯特丹出版了一本附有一百多幅插图的游记——《从荷兰东印度公司派往鞑靼国谒见满洲皇帝的外交使团》。这可说是继马可·波罗游记之后,第一部真实可信,且在西方广为流传的清国目击报道。约翰·尼霍夫绘制的大量画稿成为西方人第一次直观地了解清国的重要材料,其画作和游记被翻译成多国文字,后世不断翻印或再版。我们满族文化网还写过一位荷兰外交官,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一荷兰外交官穿八旗铠甲,拜满族老师,写鲜卑人侦探》。
满洲顺治皇帝
欧洲曾流行满洲信奉基督教的“新闻”例如1654年的一篇假想的满洲新皇帝皈依基督教的“报道”(reportage),即所谓“有关大清国的年轻皇帝皈依天主信仰之极真实与喜人的最新报告”。来源van der Kley,p.563.
1647年清廷颁布“招商令”
16世纪末,位于欧洲西偏北部的荷兰在多年的发展经营下逐渐成为了一个航海强国,并突破西班牙与葡萄牙对海上贸易的诸多阻挠,出现在了南海海域。至明万历二十九年(公元1601年),荷兰船队首次抵达了明国澳门,要求与明朝廷“通贡互市”。当时,由于明国闭关锁国的政策,广东税监李凤只准许他们进入广州城游历一个月,便令其回国。
虽然首次与明朝廷“通贡互市”的愿望并未达成,但荷兰人对这个遍地都是精美丝绸与瓷器的“东方国度”充满了向往。明万历三十年(公元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再次派遣荷兰远东舰队指挥官韦麻郎率领舰队前往明国。当时,韦麻郎一行人试图通过贿赂福建宦官税监高寀谋求与明国平等通商的权利,但最终因遭到福建当地官员的强烈反对而被拒之门外。直到明朝灭亡,荷兰人始终未与明朝廷取得官方联系。
随着大清朝的建立,荷兰人再次看到了与大清国官方建立通商关系的希望。清顺治四年(公元1647年),《两广总督佟养甲题请准许濠镜澳人通商贸易以阜财用本》颁布,这实际上相当于刚建立的清政府首次颁布的欢迎海外诸国来清通商的“招商令”,相当是大清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此背景下,当时已对清国的情况十分了解并与荷兰关系极为密切的意大利籍耶稣会士卫匡国向荷兰人透露了一则至关重要的消息:“清王朝宣称对所有愿意来清贸易的外国人给予自由和不受限制的贸易通道。”
1655年首个荷兰使团来访
清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荷兰东印度公司总督派出了以两名颇负名望的商人为首的第一个代表荷兰国王访华觐见清朝皇帝的外交使团。他们一行人乘坐两艘荷兰船从巴达维亚出发,经广州前往北京,希望能够达成与清国平等通商的夙愿。
相同画片的代尔夫特蓝陶盖罐,高58cm
美国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
北京紫禁城午门
鞑靼人(满洲人)。当时外国人把满洲人称为鞑靼人,实际上,两者是不同的民族,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很多人错把满洲人和蒙古人说成鞑靼人,一文说清真正鞑靼人的历史形成》。
中国戏曲。满洲人参加了中国的京剧和评剧等建设,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郭德纲近日获得两个新身份,受聘评剧院荣誉院长引发争议》。
约翰·纽霍夫是300多年前荷兰东印度公司代表团成员约翰·纽霍夫的作品,他在清王朝旅行了两年多,足迹遍及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约翰·纽霍夫用他的画笔描绘了当时的许多清王朝的风貌。这张照片是南京郊外的约翰·纽霍夫。
当时的清政府是顺治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到这里来拜访顺治帝,为的是打开清王朝的贸易之门。进北京城前看到的郊外。关于顺治皇帝,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1644年10月30日,清世祖顺治定都北京》。
图为约翰·纽霍夫笔下的安徽安庆,这是一座长江沿岸的城市,画中那个高耸的塔,应该是安庆的振风塔。
约翰·纽霍夫的画作并非现实主义作品,他的作品与现实之间仍有一定的差别,但也能窥见当时的清代都市。图为约翰·纽霍夫在300多年前的江西赣州。难道这古塔是赣州慈云塔。
这是南京报恩寺的玻璃宝塔,约翰·纽霍夫在300多年前画的。塔身78.2公尺,全由玻璃烧成,塔身内外一百四十六盏长明灯,堪称世界七大奇观之一。只可惜,在1856年的太平天国战争中,原址被摧毁。
南京大报恩寺“瓷塔”
1665年,约翰·纽霍夫返回荷兰,出版了他的《清国游记》,这本书首次让西方读者对清gu国有了更多的直接认识,它对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即使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约翰·纽霍夫的旅行和插图也成为了欧洲人对清国的一个很好的认识。
荷兰人约翰·纽霍夫在1665年所画的临清舍利宝塔
镇守广州的平南王尚可喜,尚可喜家族是汉军八大家之一,具体可以看我们满族文化网的文章《弟弟是参加辛亥革命的唯一满人,哥哥当上满洲国司法部长》。
1655年被满洲人控制的中国地图
澳门
广州城里的四面牌楼
满族文化网编辑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