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迷部落】邵桂亮|拾螺螺

文摘   文化   2024-11-19 00:00   江苏  

【第二届汪迷文学奖】投稿选登

拾 螺 螺

邵桂亮

“清明螺,赛肥鹅。”夸的是它的丰腴美味。清明时的螺蛳(我们那儿叫它螺螺)还未繁殖,肉质肥美鲜嫩,是最佳的品尝时节。所以,民间还有一句谚语“明前螺,抵只鹅”。当然,说是这样说,真正要拿一只肥鹅去和别人换一篮螺蛳,谁也不会干的。人们倒不是考虑清明时的螺蛳的味道和肥鹅的味道谁更美,而是想到一只肥鹅的养成是多么不易。而螺蛳,在我们水乡,满河满滩都是,只要你愿意花功夫,随时可得。

多年前,在乡下,大多人家的饭桌上下饭的菜很单调。夏秋时节,还有翻来覆去的几样时令的蔬菜,豇豆上市就天天烀豇豆,扁豆、茄子上市就天天扁豆烀茄子或炒茄子,芋头上市就天天芋头烧扁豆或芋头烧刀豆,单调、乏味。而冬春时节,摆在桌上的则只能是青菜汤、咸菜汤、苋菜馉、炒咸菜,偶或咸菜炒茨姑,就连豆腐渣烧麻菜(春天)我们也吃过。偶尔加些豆腐、卜页,那也是难得的。至于大鱼大肉,如果不是待客或逢年过节,平时想都不要想。小鱼小虾也有,那也仅限于家有壮劳力的人到河里罱泥时的那几天。平时想尝点荤腥,只能去河里拾螺螺了。大人们很忙,有更重要的事要做,拾螺螺这件事也就由我们这些一有闲就东跑西窜的小孩子去做了。

天气温暖的清晨,我们三五个或五六个一伙,光着脚,每人提着一个纬编的篮子,一路嬉闹着穿过村庄南片的街巷,向西走过一段筑在河心的斜坝,来到大圩边。清晨的圩边,河水清澈见底,水面下的缓坡上,一只只前一天夜里刚爬上来的又肥又大的青螺清晰可见。来到水边,我们让岁数小的站在岸上拾水边的螺螺,其他人则站到水里的缓坡上,根据个子高矮从岸边向河心依次排开。然后,大家纷纷左手提篮,弯下腰,右手伸到水里拾起来。大家一边拾一边沿着圩边由东向西前进。每拾满一小把 ,就往左一扔,“啪嗒”一声,落到到左手提着的篮子里。除了螺螺,站在河里的人有时还会拾到或踩到河蚌,其中有小型的黑色的“老鹳嘴”蚌,也有大型的三角蚌,大的三角蚌一只就能占据小半个篮底。每拾到一只这样的大三角蚌,伴随着的就是一声欢叫。

就这样,我们在此起彼伏的“啪嗒、啪嗒”的螺螺落篮声中,在一声声的欢叫声中一路向西,过一座由一块水泥板搭成的小桥,继续向西,再沿向北的圩堤边向北,再沿向东的圩堤边向东,绕了一圈,最后从村子北面回家。这一圈下来,我们手里的篮子也变得沉甸甸的,足够一家人中晚两餐的食用了。

盛夏时节,我们拾螺螺的范围就更广了。有时我们会从西边和北边的圩堤外下去,寻一处苇草较稀疏的地方,进入圩西和圩北的芦苇荡。此时的碧绿的芦苇荡已被齐小腿肚深的夏水淹没。平坦的水底,没入水中的苇叶上,纵横的杂草茎间,密布着墨绿的螺蛳。螺蛳身上的绒毛在水中轻漾,看上去更加肥硕,就连苇秆上也叮着一个个螺蛳。有时还会在荡中看到一块块塘底密布着一个个乒乓球大小的田螺的较深的清澈的大水塘,那收获就更丰了。要是塘中有几条正在悠闲觅食的鱼,大家就会把篮子里的东西倒出来,围成一圈,用篮子去兜、用手去抓。尽管大多情况下,弄得满身泥水却一无所获,但大家仍乐此不彼。如果碰巧兜到一两条,那大家伙的兴奋劲会持续好一阵,甚至一整天。

如果天气较热,我们有时会每人带一条大澡桶。在码头上把澡桶放到河面上,扶稳,人坐进桶里,坐稳,以手当桨或用两块小木板当桨划水出发。高高地坐在水面上从一个个正在河里游泳的人脸前划过,穿过庄西的大河,随兴驶向大圩边、垎岸间、苇荡里。到了当天要去的目的地,找一个合适的地点停好桶,下入水中。一阵嬉戏后,纷纷钻入水里摸螺蛳、河蚌、蚬子,在河岸边的凹洞里摸青虾……。有一次,我钻入水中,顺着河底,一边用手抹着河底的泥,一边摸取蚬子前进。突然,右手摸到了一个很粗糙的东西,我以为是一把乱草,就准备松开手继续向前。就在我准备松开手的那一刻,那粗糙的东西忽然动了起来,我赶紧一把抓住,蹬腿游向水面,等我钻出水面,不禁笑逐颜开:原来是一只身子比我掌心还大的螃蟹!

当然也有意外的时候,有一次我划着拾来螺螺、蚬子等回家,行至西大河时,突然下起了暴雨。西大河里风大浪起,我一时心急,一不小心,连人带桶一起翻到河里,辛苦了老半天的成果,全部沉到水底,最后只能空着手回家。

拾螺蛳过程中常常会有意外的收获。印象最深的是一年夏天。我们在大圩南边的田里拾螺螺。那天细雨蒙蒙,同伴中的桂虎爬到岸上去了,他突然叫了起来:“快上来,这儿有好多的鳅鱼。”我们纷纷上岸,只见田头已被挖空的积满了水的草粪塘里一条条黄色的板鳅(大的泥鳅)在浑浊的泥水里上下翻飞。兴奋之余的我们立即分了一下工:岁数较大的虎伙、兵伙和我哥哥负责搬土块、挖泥打坝头,封闭草粪塘缺口,阻断草粪塘的水与外面的广阔的稻田里的水之间的流通;我和二伙、二虎回家去取脸盆、戽瓢等戽水工具。等我们将戽水工具取来时,大虎他们的小坝头也打好了。我们就一齐把草粪塘里的水往稻田里戽。等水快要戽干,一部分塘底露出水面时,鳅鱼翻滚得更凶了。密密的翻滚的鳅鱼把剩余的水面搅得像刚烧开的开水锅,而露出水面的塘底稀泥则被翻滚的鳅鱼搅得像刚烧开的粥锅。这时,我们就一部分人继续戽水,同时把钻进脸盆里的鱼扔进篮子里,一部分人就用手、脸盆、篮子去抓、去舀鱼。

“两条!”

“三条!”

“我也舀了三条!”

“一条大板鳅!”

欢叫声此起彼伏。

“棒打狍子瓢舀鱼”,这是刘国林在他的散文《可爱的草塘》里描写他在北大荒捕鱼时的欢乐情景时提到的句子,没想到今天我们也过了同样的一把瘾。

水舀干了,鱼捕完了,一只篮子也装得差不多了,我们再去下一个塘。捕完两个塘,天也快黑了,我们就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尽管每个人浑身泥水,像一个个泥猴,但捕鱼时的那份快乐至今难以忘怀。

平时我们几个人一起出去拾螺螺,如果每个人都收获颇丰,就各自带着自己的收获回家。如果同行的人的收获差距较大,就到大锁伙家的庭院里平分。大多情况下,先由大锁伙根据收获的数量、品种、价值和人数平均分成几堆,然后各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取回自己的一份,遇到特殊情况则抽阄分配。

吃饭的时候,一大碗红烧螺蛳和一碗青菜烧河蚌上桌了,大人们就一手端着饭碗,一手用筷子搛起一个螺蛳放到嘴里嗦,很方便。而我们却是一手拿着螺螺,一手用针去挑着吃,弄得一只手全是油腻。当然,后来熟练了,也会用筷子搛着嗦了。一大碗螺蛳嗦完了,我们的饭也吃完了。有时我们拾来的螺螺较多,奶奶就会把洗净的螺螺放到锅里用清水煮,等煮熟了,再把一个个螺螺肉挑出来和韭菜一起炒,那味道也不错。

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副食品丰富多样,烧螺蛳早已不是日常的菜肴了,但偶尔在宴席上也会一见。今年春天,我出席朋友的宴席,没想到其中就有一道炒螺蛳。席上很多人手忙脚乱地嗦了几个,就檫擦油腻的手就不再吃了。我用筷子直接搛到嘴里嗦,一个嗦完接着又是一个,不一会儿,面前螺蛳壳就堆了一小堆。外孙见了直夸:“外公真厉害。”他哪里知道,我从小就经常嗦螺蛳,嗦了那么多年,能不厉害吗?

前不久听说距我村不远的美丽乡村——陈扬村,搞起了乡村特色旅游,品尝九味螺蛳就是其特色之一。潘鹰老板所做的螺蛳烧老鹅这道菜还上了央视《味道》这个栏目。江苏省百道乡土地标菜中就有烧螺蛳(据说有几十种烧法)这道美食,小小河边螺登上了文化大舞台,八方游人食客咸至。

有机会,我也去尝尝。



汪迷部落工作室

热销图书


《风物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风雨集》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永远的父亲母亲》

中国书籍出版社出版定价68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文学家的秘境》

中国民族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86元/本,外地读者如需快递均为邮资到付方式,联系电话:13092061117,支付方式:汪迷部落工作室收款码扫码支付,注明“购买人、快递地址、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

汪迷部落工作室竭诚欢迎广大汪迷朋友、文学爱好者、基层写作者联系洽谈著作出版、版权合作、代理经营、文学交流等事宜!!!

联系电话:13092061117 陈玉华

【汪迷部落】重磅消息|“第二届汪迷文学奖”征文评选启事

【汪迷部落】邵桂亮 | 出行

【汪迷部落】邵桂亮 | 打猪草

【汪迷部落】邵桂亮|编苇席

【汪迷部落】邵桂亮 | 月圆前的团圆

【汪迷部落】邵桂亮 | 童年纪事:撑船



【投稿注意事项】为让更多外地汪迷朋友文章及时安排推送,高邮本地作者如果在高邮本地其他公众号已经推送的文章原则上不再重复推送,以保证尽可能多地安排推送阅读研究汪曾祺作品的读后感、随笔、评论、论文等,更多地安排推送实践汪曾祺文学主张“小温大爱”、“人间烟火”、“有益于世道人心”的文学作品。作者投送稿件如果10天内未能推送,可自行投送其他平台。

投稿邮箱:385987962@qq.com。

敬请广大汪迷理解支持、相互转告!



本文配图和文字以及音频未注明作者的

敬请作者联系微信君加注

汪迷部落
汪曾祺老,祖籍高邮,文学新声,人文人性,惠泽当代,影响久远。爱汪老、读汪文,爱人生、写人生,组建“汪迷部落”,供大家交流学习,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