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兴化戴南镇:“不锈钢”第一镇诞生的背后!

文摘   2024-11-18 13:43   四川  
澎湃新闻记者 袁杰
喉箍,丝锥,氩弧光,买激光……在戴南的街头走一走,可能会怀疑自己的语文水平。
这一个个读起来颇为生涩的店招,看似云里雾里,却都指向同一个关键词“不锈钢”,也指向了戴南人多年来“不锈”的骄傲。
兴化市戴南镇,被誉为“中国不锈钢第一镇”。这座地处苏中水乡的小镇曾经交通闭塞,历史上产业以农业为主,但敢想敢做的戴南人,尝试将全国各地的不锈钢废料回收到戴南,加工成菜刀、铲子等小产品。挖到“第一桶金”后,又经历了多轮转型升级,硬生生干出了个大市场,也就有了“村学华西、镇学戴南、市学张家港”的说法。
目前,戴南不锈钢企业数量达2000多家,年产量200多万吨,占据全国民营企业产量七分之一。全国近70%的不锈钢钢丝和不锈钢焊丝、80%的不锈钢异型件和非标产品,都是在戴南生产。
戴南这个没有矿产资源的小镇,成了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也是江苏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当之无愧的“中场核心”。
戴南镇 “戴南发布” 图
作为一个乡镇,戴南是怎么做到的?
曾如“孤岛”般存在
戴南所在的兴化市,地处江苏中部里下河地区,是“水乡中的水乡”。
这里地势四周高中间低,又被称为“锅底洼”,过去饱受洪水泛滥、海水倒灌之困扰。为了和水争地,适应自然、改造自然,当地先民创造性地将水中的淤泥挖出,垒成高地,在高地上进行耕作。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淤泥越垒越高,逐渐形成了一块块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垛田,从空中俯瞰,万垛耸立、河网密布。通过兴建圩堤、水闸和排灌设施等一系列措施,当地后来逐渐形成了一整套复合灌排工程体系。2022年,“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但在某种程度上说,垛田是在自然条件不佳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产物。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从基础条件来看,兴化和所谓资源优势、地理优势并不沾边,看起来并不是一个适合创业的地方。
除了距上海、南京、扬州等中心城市较远,兴化交通曾经极为不便,早年有的乡镇进出只能靠船,可谓“无舟不行”。
戴南正是其中之一。“上世纪80年代,船几乎是戴南人唯一的外出交通工具,承担了水上公交车和水上出租车的功能。去趟兴化县城,要走60公里、长达五个半小时的水路。”戴南镇党委副书记、兴化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怀平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戴南才通了公路。而彼时,昆山已经在老城区东侧自费办起了开发区,乡镇企业已在苏南遍地开花。
戴南注定只是“后进生”?恰恰相反。
闯出来的传奇
其实,在通公路之前,戴南人就已经闯出去了。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戴南农民就开始外出收购不锈钢废料,加工成不锈钢丝。有集体企业从常州武进引进了不锈钢拔线工艺,开始批量制作第一批不锈钢产品。不锈钢是不锈耐酸钢的简称,因其耐腐蚀性和美观性,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戴南不锈钢产业得以迅猛发展。
1982年,戴南出现了首家民营企业,名叫“文福标准件厂”,创办人是兴丰村的基层干部王文福。厂子起初只有五六个工人,用小仪表车床加工不锈钢罗丝。由于民营企业告别了“大锅饭”,实行按件计酬,极大地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企业效益上佳。到80年代末,戴南已有500多家民营企业,其中大部分都与不锈钢有关。
90年代是戴南不锈钢产业的第一个飞速发展期。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戴南人分头走向全国甚至全世界各地,一部分人从事废旧不锈钢回收,一部分人在外销售戴南产品,形成了一个从原料到加工再到销售的巨型网络。
俯瞰戴南 “兴化发布” 图
目前,有3万多戴南人常年在各地从事废旧不锈钢回收,回收网点4000多个,企业900多家,年回收废旧不锈钢150万~180万吨。戴南已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不锈钢原料集散地(占地3000多亩,3000多户经营户,年交易额200亿元)和华东地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不锈钢制品交易中心,也是被国家部委认可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和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另外,戴南还有3万多人在各地销售家乡产品。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地都有“戴南不锈钢一条街”,这些经销人员给戴南企业销售产品的同时,也能及时将外面的先进理念和市场需求信息反馈给戴南。
目前,戴南镇共有物流企业108家,开辟物流专线180条,链接2000多个物流节点,线路总长度约10万公里,每年将300多万吨不锈钢制品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全国各地。
南到广西北海的船只,北到延边烧烤摊上的烧烤签,不夸张地说,哪里有不锈钢,哪里就有戴南人。
另一方面,镇上的不锈钢企业数量也迎来井喷,本地从业者也越来越多。“在我们戴南,路边放学回家的小学生,河边洗衣服的老太太,可能都知道镍(不锈钢生产的关键成分)最近是什么行情。”任怀平说。
数据显示,戴南有不锈钢企业2000多家,年产量200多万吨,占全国民营企业产量七分之一。戴南的不锈钢产品涵盖了40多个系列,共1万多个品种。相比大型钢企,戴南人擅长于深加工,让看起来“冷冰冰”的钢材走向各种消费终端。
曾经也有人犯疑,戴南能火多久?如今再看,答案已经显而易见。
戴南何以“永不生锈”
但需要指出的是,戴南的发展绝非一帆风顺。
正所谓大浪淘沙,戴南现有的企业,基本都是经历过数轮风风雨雨,最后实现突围的、发展质态相对较好的企业。
一方面是果断破旧。
除了2008年金融危机,戴南还因环保问题两次被区域限批。尤其是第二次,也就是2018年,因部分企业废水超标排放、废气乱排放严重等问题,戴南再次被区域限批。彼时,外界也颇为关注这个危机重重的不锈钢名镇,能否再次化险为夷。
冒着产业链断裂的风险,戴南当时对全镇353家中频炉企业全部停产整顿,687台中频炉被拆除;对辖区内47家轧钢企业进行整治,关停小型轧钢企业30家,整治提升17家;污染严重的16家浸塑手套手工加工企业全部停产,态度坚决。
同时,以整治促提升,戴南加快推进市场、冶炼、酸洗、物流、质检、展示、交易“七个集中”,统一管理,全面转型,建设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先导区。
另一方面是大胆创新。
戴南深知,要想提升抗风险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是核心驱动力。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戴南已培育出一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兴达钢帘线公司创成国家绿色工厂、省工业互联网标杆工厂,另有3家企业已经创成省级示范智能车间。目前戴南拥有3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流动工作站、12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10个产品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产品。
成立于2005年的江苏森吉米尔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曾经也是一家靠中频炉生产不锈钢制品的小作坊。退无可退后,公司决心转型,投资技改超5000万元,形成了应用于船舶、航空等行业的精密薄带产品产线,成品最薄的只有0.04毫米,相当于头发丝的一半。
依靠科技创新浴火重生的森吉米尔,今年成功获评“江苏省瞪羚企业”“江苏省专精特新企业”,实现了“大逆转”。
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一直专注于高品质特殊钢和特种合金棒线材的研发与生产,在细分市场占据龙头地位。公司生产的高电阻电热合金,最高可以耐受1450℃的高温,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核电、石油化工、新能源等领域。
申源一直相信,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能力。上半年,申源集团投资6.36亿元建设的高性能特种合金产业化及高线智能化改造项目投入运营,将形成年产20万吨高品质特殊钢、镍基合金、电热合金等特殊合金线材的生产能力,公司的国际竞争力再度提升。
当下的戴南不锈钢产业,正以创新拼创优,向高端化转型,目标实现不锈钢高端制品、特种合金产业“双轮驱动”。
精密薄带生产线 “兴化发布” 图
兴化市委常委、戴南镇党委书记姚群印表示,戴南不锈钢产业必须坚定不移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加强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三链”融合,加强高品质不锈钢和特种合金材料研制,发展不锈钢精深加工和终端产品制造,推动传统产业焕新。
戴南目标到2026年,力争实现不锈钢(特种合金)产业产值突破1000亿元,培育形成亿元以上企业100家以上,超百亿元企业2家。
由“大”而“强”,戴南冲刺进行时。
拼出个未来
数据显示,2023年,戴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31.53亿元,增长6.4%。中国中小城市发展指数研究课题组、国信中小城市指数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4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中,戴南跻身“2024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并位于前列。
由“锅底洼”蝶变为“明星强镇”,戴南发展的一个重要密码是实干。
早年,戴南书写了“三干三先”的“戴南精神”,即“大干、快干、实干,争先、领先、率先”。“戴南人很勤奋,很舍得吃苦,有一句话叫‘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就是形容我们戴南人。”任怀平说。
戴南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几位“带头人”,几家骨干企业的示范作用。除了在业务上不断开拓,精神上也是一种引领。
比如,曾有戴南人走出国门采购废料,而且方式大大突破了人们的想象。1996年,翟根顺等戴南农民跑到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寻找新市场,创办了跨国股份制采购公司,随后将多架报废的飞机贩回戴南进行拆解,以获取原材料。“农民贩飞机”这事,一度吸引了国内多家媒体的关注。
成事在人。戴南的实践也再次证明,获得感,都是由无数小事积累而成。

来源:澎湃新闻

“特钢技术”专注于特钢技术、特钢行情的分享,关注特钢行业最新进展。公众号已建轴承钢、硅钢、不锈钢、工模具钢等特钢交流群,欢迎特钢企业工作的朋友进群交流,加微信18911057754(泰科钢铁-3)拉群

特钢技术
专注于特钢技术、特钢行情的分享,关注特钢行业最新进展,提供特钢行业相关咨询服务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