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小叶子”学非遗
以下视频来源于
青春上海
今年的进博会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的“小叶子”,用“上海小校场木版年画”的形式,创作出进博系列作品,在进博志愿岗位上,传递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现在,“小叶子”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木版年画走进进博会,向来自世界各地的参展商和观众介绍这一传统技艺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以及背后的文化故事。他们的热情与专业,赢得了现场观众的广泛赞誉。
从研支团到进博会
爱和光亮在传递
吉刘雨是第24届上海外国语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内蒙古分团的成员。从研支团到进博会,她从支教课堂走向了国际舞台。
吉刘雨在内蒙古自治区临河一中上课
回到上海后,吉刘雨继续投身于志愿服务,在今年5月的奥运会资格系列赛·上海中担任运动员引导员、提供翻译服务。正因为有对内服务和对外交流的经历,她能够在进博会新闻办用一口熟练的英语为各国媒体记者答疑解惑。
因支教被点亮的光,还在持续发散。
当年还在云南寻甸读初二的马瑞晞,遇到了来自上海的华东理工大学第20届研支团。她对支教老师们印象至深,了解到更多新的想法和观念,让她更加想要去看看这个广阔的世界。如今,考上支教老师母校的她成为了一名“小叶子”,服务上海进博会。
马瑞晞的服务点位是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东登录厅的咨询台,面临着巨大的客流压力和问询压力。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我们的咨询台成为了观众们第一个接触到的服务点。无论是地铁口、天桥还是接驳车,所有方向的观众都会首先来到我们这里寻求帮助。虽然有一定的心理准备,但点位的繁忙让大家连续5小时的服务时段内几乎一刻不停。”
面对这些挑战,马瑞晞和同批次服务的几位“小叶子”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团队协作力。
“尽管有些问题在我们的培训手册中并未提及,但我们不能说‘不知道’,我们必须尽力通过各种方式帮助观众解决问题。”马瑞晞言语坚定。
一“会”又一“会”
始终不变的是服务和奉献
从巴黎奥运会到进博会
2024年正值中法建交六十周年,作为一名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的学生,许婧怡在一次次志愿服务中深切感受到语言的力量。今年8月,她作为巴黎奥运会志愿者前往法国,服务于埃塞俄比亚代表团。
许婧怡(右一)与服务埃塞俄比亚代表团的志愿者同事
进博会上,许婧怡在摩纳哥、斯洛伐克、希腊和塞尔维亚四国展台前为来访者进行讲解和翻译。
“我期待能将我的专业能力、过往经验运用到本次进博会的志愿服务中,用语言展现青年担当,用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许婧怡在第七届进博会上岗仪式担任领誓人
从杭州亚运会到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
去年10月,马欣萌作为英文播报员参与了杭州第19届亚运会的工作,有幸见证了14枚金牌的诞生。
马欣萌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担任英文播报员
在西南民族大学文献中心(彝学馆)担任英汉双语讲解志愿者,在中拉青年发展论坛担任翻译志愿者,马欣萌在实践中不断摸索、不断成长,志愿者精神从未改变,努力对外讲好中国故事的初心也从未改变。
“带着一路走来的收获,我会在第七届进博会,继续做一个坚定不移的中国故事讲述者!”
从进博会到进博会
马溟洋曾服务于第二、三、四、六届进博会,从台前到幕后,他与进博会来到了相识相知的第五年。马溟洋刚进入上海外国语大学时,正好迎来了第一届进博会的开幕。在今年的第七届进博会中,他将投身于后勤保障工作,成为“小叶子”背后的守护者和坚实的后盾。
马溟洋(右一)在新闻中心为媒体记者查阅资料
“与来到进博会的各国媒体、展商、观众交流,对外语人来说本就是一场最生动的跨文化交流实践。作为进博会越办越好的见证者和参与者,今年我会继续发挥多语种专长,把国际贸易学所学知识用到实处,服务好身边的每一个人。”
坚守岗位,秀出风采
00后的熊浩洋今年第一次当“小叶子”,他随身带着一件特殊装备,却又说,希望用不上。
作为上海海关学院校团委红十字会学生分会副部长,他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并考出了红十字救护员初级证书。作为本届进博会的新晋“小叶子”,除了工作内容上的准备,熊浩洋还随身带着医疗急救包。里面装的物件都是熊浩洋在多次志愿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使用率最高的必需品。
熊浩洋表示,希望自己不仅可以提供路线引导和采访间的协调保障,还能在紧急情况施以援手。不仅要有服务的热情,更要有能力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做到懂服务礼仪,会急救知识。
上海外国语大学的吴汶萱在家乡河南参与社会实践时,作为社区志愿者跟随医保局为社区居民讲解医保知识和政策。在学校学习乌克兰语的两年时光里,她专注课堂,不断夯实语言基础。这一次,她来到进博会,成为一名市公安办“小叶子”。
“ ‘不啻微茫,造炬成阳’,我期待通过这次“小叶子”的体验,帮助更多人全面感受这场全球盛会的精彩,以我的青春活力为第七届进博会增添光彩!”
转 载 |武隆微发布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