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深港文化之根”,在深圳宝安这块宝地上,文化厚度和温度赋予了这片古老、活力的土地无限魅力,而城市文化传承需要以更优质、多元的文化服务阵地为支撑。
△“新三馆”进入装饰幕墙阶段,预计2025年与市民朋友正式见面
日前,由中建科工承建、中建钢构负责钢结构深化设计、制造和安装的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项目(又称“新三馆”)已进入装饰幕墙阶段,随着一块块3D打印玻璃的安装,“新三馆”已初见雏形。从“老三馆”(新安影剧院、宝安图书馆、宝安群众文化艺术馆)的落成,到“新三馆”如火如荼地建设,中建科工参与宝安区的高速发展,打造兼具颜值与功能的文化地标。
对于生活在宝安多年的市民而言,“老三馆”是宝安最鲜明的城市肌理之一,承载着无数宝安人的“时代记忆”。
△改造前的“老三馆”
新安影剧院、宝安图书馆、宝安群众文化艺术馆合称“老三馆”。当时宝安几乎所有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演出活动都在这里举行;图书馆还曾两次被国家文化部评为“县区级一级图书馆”,无数市民在这里读书、成长,为当时的人们提供了学习场所和精神食粮。
△焕新归来的“宝安1990”
“老三馆”作为宝安最知名的文化场馆,见证了宝安30多年沧桑巨变,对于宝安人来说是一份珍贵的积淀和眷恋。2022年,经过升级改造的“老三馆”以“宝安1990”的全新面貌回归。
改造后的“宝安1990”充分挖掘地下空间,建筑面积从原先的25768平方米扩展为62602平方米,文化生活的空间进一步提升,功能也再不断优化。文化馆、图书馆、音乐厅三座场馆呈品字形结构排开,成为多元化、数字化、智慧化的现代公共文化综合体。
△图书馆正面视角
△文化馆正面视角
项目团队秉承文化传承与城市新生有机融合的理念,在项目建设全过程中最大限度保留了特区之初和宝安20世纪90年代的文化印记,以“古树发新芽”为设计理念,在原有建筑中嵌入透明体块,并融入最新科技元素。通过一番去皮存骨的“外科手术”,在推陈出新的同时,留住城市的记忆与乡愁,实现建筑新旧文化元素交相辉映。
改造升级相比于新建建筑,较具特色的是对原结构的保护性拆除和加固以及对老结构的拓展扩建。建筑的结构性能会随着使用时间的推移而自然退化,在改造过程中,除采用对结构构件加大截面植筋工艺外,项目团队还创新使用碳纤维布材料对部分施工困难区域进行加固,试验总结出来一套成熟高效的建筑加大截面加固施工技术,对类似工程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
“‘老三馆’陪我走过少年、青年,没事的时候我和朋友们总喜欢去逛逛;如今‘宝安1990’陪伴我儿子,这里承载了我们两代人的青春回忆。”作为一名老宝安人,市民王先生由衷地感慨道。
△新三馆效果图
近年来,宝安以深入推进湾区品质文化城区建设为目标,不断推进文化强区建设,宝安公共文化艺术中心应运而生。
项目位于宝安中心区,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建成后将成为一个综合性、现代化的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填补宝安区大型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的空白,成为深圳西部岸线文化地标。
△新三馆幕墙效果
项目采用“城市画卷”作为设计理念,外立面采用仿大理石纹理的数码彩印玻璃,总体体量达5.5万平方米,是目前国内数码彩印玻璃应用面积最大的项目。为保证幕墙单元块安装的有序性及正确性,项目团队根据每个立面的幕墙投影形状,对幕墙每个单元块进行有序的编号并分批次加工。
△空中连廊
连接“新三馆”博物馆和美术馆的空中连廊是项目的一大特色,跨度34米,用钢量约690吨。
要把3头成年鲸鱼的重量牢牢安装在距离地面近80米空中,项目团队运用高层悬挂及连体钢结构施工技术,在关键节点采取“上拉下撑”措施,运用销轴节点实现精度控制,相较传统胎架安装,节约超90%的措施量与工人高空作业时间,安装误差仅2毫米。
△成品风管
装配式建造技术也是“新三馆”一大亮点,地上主体部分为全钢结构,装配率达80.2%。除钢结构、幕墙外,项目的机电装饰部分也是运用装配式建造,不仅美观,而且质量及寿命也大幅提高。
项目总工程师张浩楠介绍道,“以消防防排烟成品风管——防排烟一体化双面彩钢复合夹芯成品风管为例,传统做法是包裹上棉毡,耐久性不高。而新三馆使用的风管则是由工厂一体化成型生产,现场装配式安装,既节材又节地,还能大大减少现场用工量,降低施工管理难度。”
“‘新、老三馆’的相继建设,为宝安的文化传承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科工人很荣幸亲眼见证、亲身参与了两个项目的建设。我更期待着它们能真正成为宝安文化的摇篮,吸引更多市民走进文化艺术的殿堂,激发人们对文化的热爱和创造力。”接连参建“新、老三馆”项目的建设者邢树彬表示。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华南大区、中建钢构
编辑:杨家欣、韦乐彬
初审:胡睿杰、陈科吉、辛 猛
复审:邢树彬、吴执策、陈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