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山下“抬”参记

政务   2024-11-04 21:07   吉林  

记者“拜师”参把头,拿着鹿骨钎子学习如何“抬”人参。胡铭洋 摄

在神秘的长白山,千年以降,有这样一群人,靠双脚丈量大山和林海,世代传承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禁忌和技巧,把藏在深山里的人参带到市井人间,他们被称为“参把头”。为探寻吉林的采参文化,记者三度进山,于秋风渐紧之时,在白山市抚松县的北岗镇,终于碰到一个艳阳天,跟随69岁的“参把头”崔长安,亲自体验了一棵野山参是如何被“抬”出来的。
采参叫“抬”不叫“挖”,这是放山人对大山特殊的尊敬。崔把头是第四代放山传承人,家传“抬”参约有150年历史。跟着采参人,记者一肚子的问题,却不敢多说话,怕坏了规矩。崔把头告诉记者:“放山”有一整套术语和流程,比方“拉帮”进山时,人数去时为单,以求归时为双;寻参叫压山,排棍儿时不得多言;发现人参,要用红绒绳系上,并叩拜山神老把头;抬参必须抬大留小,叫作养山;人参籽不能往家拿,要随采随种,几十年后还会长成好人参。尤其后两条,长白山放山人祖祖辈辈都要严格遵循。
选好索拨棍,系上红绳,我们一起压山“地毯式”搜索了。秋阳下树影婆娑,放山队伍的脚步声和着鸟叫、虫鸣声,林间的一切都在治愈着焦虑与压力。
人参,对环境敏感而挑剔,千颗参籽撒下,十几年后可能只剩几株,而神奇的长白山是适宜人参生长的绝佳宝地。初次采参,记者抑制不住激动。放眼望去,林海茫茫,哪里有参?
“棒槌!”崔把头突然大喊。
“几品叶?”徒弟在一旁应和。
“四品叶!”
“快当快当!”
崔把头俯身趴跪在人参前,用鹿骨钎子小心翼翼拨弄着黑土,不时拿起剪子剪掉错综生长、影响抬参的草根树根,再深吸一口气吹掉浮土。拨、剪、吹,数次重复,一棵人参的真容渐渐显露出来。崔把头小心转动“人参娃娃”,数着芦头,给记者科普,这是一株林下参,有明显的“休眠”印记,至少25岁。在行内,林下播种,自然生长15年以上的,可以视为野山参。
当记者捧着宝贝准备下山时,崔把头却弯下腰细致地把挖出的土回填至原位,并把种子撒在原处。
能称为野山参的林下参“成材”少说也要二三十年,就算几十年后能进山也未必找得到这棵参啊?面对记者的疑问,崔把头说:“有人问我,一粒人参种子得多少年成熟啊,我说30年。他说那你是得不到利了。”
“我种下的时候就知道,我得不到利。小时候跟着父亲、爷爷放山,他们六七十岁时还进山种参,有生之年,不可能收获。当年爷爷种的参,我可能一生也找不到,我种的参我徒弟也不一定找到,但总有后人们能找到……”
寥寥数语,道破长白山里放山人朴素而深厚的养山情怀。除去飞鸟播种等偶发自然因素,正是无数“抬大留小”和不计得利去撒种子的采参人,才让珍贵的野山参绵延不绝,并将独特而古老的长白山采参习俗传承千年,这习俗已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把抬参故事继续下去还有一条长长的链条。记者带着这棵亲自“抬”出的宝贝来到万良长白山人参市场,林下参售卖区的参商多数从小跟着家里老人跑山,耳濡目染,对人参了如指掌。有着30年从业经验的参商韩宝成一眼就看出记者手中的参不一般,“鉴参要看它的五形——芦、艼、体、须、纹,你这是四品叶的林下参。”他拿起一棵体形更大的人参与记者的作对比,“别看你这棵放山货长得不大,却能抵我这棵参大约五棵。”在市场转了小半天,记者收获满满,不但初步掌握鉴参知识,还见识了琳琅满目的人参产品。现场,数十个持证上岗主播在参香馥郁中各显其能,借助电商平台向世界讲述人参故事。
吉林人参产量占全国总量的60%、世界总量的40%,全国人参80%左右的交易量在抚松万良人参市场完成。世界人参看中国,中国人参看吉林,吉林的人参为何能成为全国的“扛把子”,吉林的参文化何以厚重,从采参到交易市场,生动的参故事让所有参与者“参”有体会。
文化是文旅的灵魂,亲手抬一棵人参这种沉浸式文化体验游正流行于抚松县的多个乡镇。“参把头”如今不仅是传承人参文化的老师傅,更是促进参旅融合的带头人。“给外地游客还原一场完整的抬参过程,在吉林感受放山的神秘习俗和人参的珍贵。通过这种模式,逐渐借助政策打破资源限制,打造沉浸式人参文旅品牌,文化感、获得感满满,开辟了人参产业发展的新路径。”抚松县人参协会会长侯玉兵说。
最是实干能致远,10月16日省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实施意见》,聚焦“货真价实、优质优价”,锚定人参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出健全四个体系,一大拨实实在在的措施已经在路上。我们看到,科技赋能正在将吉林人参的药用、食用、好用、方便用的价值“开采”出来,被视为“百草之王”的人参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同时,从采参到制参再到售出,厚重而独特的参文化亦在滋养每个环节,为打造吉林人参品牌再赋能。
记者手记:
在长白林海里,看着69岁却已有60年采参经历的放山人仔细培上最后一捧土,记者想象着,三十年后,这里可能长出另一株“四品叶”。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正是这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尊重,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追求,将人参文化中最抚动人心的部分一笔笔写得丰满。与人参相关的每一捧土,每一句讲述,每一个研发产品,都将是对吉林人参发展画卷的工笔描绘,长白山人参这块金字招牌必将越擦越亮。

来源:吉林日报
初审:李璐宜
复审:佟燕玲
终审:田静

网信吉林
权威发布网信动态,全面唱响幸福吉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