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诸子存诚妙用,尚有诀中捷诀。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文∴伊字。以∴字中点存诸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人能用三目如梵∴伊字然,微以意运如磨境,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即以意引临心后关前。此一处也,按即玄牝之门。以意引之,光立随临,而毋忘若如二字玄义,天心必自洞启。以后玄用,再为细示。所切嘱者,终始弗为元引耳。
这是吕祖《太乙金华宗旨》第一章天心篇中的一段机诀。此∴(读伊)字秘诀修法,实为开天目术,俗语讲开天眼,也是启开“天心”入道的捷诀之一。开天目,前期就是避开人的视神经,三光透入而打开眉心印堂穴通道,使人本具有而随着的人类历史进程退化的第三只眼即眉心深处脑中的松果体活跃直接向外获得信息发送给视网膜而显像、显信号,通而遂感。修证有法,一旦机合神融,眉心洞然豁然而开。随着修为提高,还精补脑,真气或金液不断润洁松果体,使之功能更明显成为定向接收器。性命双修,进而丹道次第递证,空而能入定,定而生慧,慧而证智通而得天眼通。但达更高境界阳神、法身成就则是天人交感通,法身应用无处不天眼,本心自性具现。其如有肉身,一般还会通过松果体显像。《阴符经》讲:“机在目”,又《黄帝•素问》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即天心,天心启之,眉心天目随着打开。不断修证,天眼从下往上具体可略分为:阴阳眼、天眼、慧眼、法眼、道眼,通称天眼,每眼因修为和愿力不同而有差别。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吕祖,吕喦(或吕岩),字洞滨,原为儒生,身高在176CM左右,身材适中,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吴(无)心昌等,世称吕仙祖、吕祖师、纯阳祖师、孚佑帝君、恩主公、纯阳夫子、仙公、妙道天尊等,通称吕祖。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各朝代封号甚多。天上为金阙选仙吏、玉清内相、天雷上相,居指南宫,掌法判五雷之令。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日生于河中府永乐间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俗称的八仙之一,实为道家的大宗师,性命双修清修丹道的开创者,道教南全真北紫阳等五宗和教外别传的一些秘门的共祖,师从钟离权真人、火龙真人、崔希范真人等,系东华(东王公)一脉。
有纯阳拳和纯阳剑法、诗词、医书、秘术、仙经等留世,其中著名的有《百字碑》、《敲爻歌》、《沁园春》、《黄鹤赋》、《鼎器歌》、《真经歌》、《百句章》、《采金歌》、《窑头坯歌》、《三字诀》、《吕祖心经》、《肘后三成篇》、《指玄篇》、《医道还元》、《道德经心传》、《金刚经直解》、《太乙金华宗旨》等等,后人编辑为《浑成集》、《吕祖志》、《吕祖诗集》、《吕祖全集》等,卷帙浩瀚,尚有遗藏人间,是伟大的诗仙、剑仙、医仙等,可称道仙。最近陈全林点校的《新编吕洞滨真人丹道全书》收录吕祖之作则较全面。
《太乙金华宗旨》是扶乩吕祖降坛传示宗旨而来,是纯阳真人所神授,步步证验可参可考可验,虽只讲到成仙层次阶段,实为修真实修验证无上心髓法本,可称为“验证第一仙经”。版本众多,这里采用《道藏辑要》闵一得订正梓本。
吕祖开创性命双修丹道先河,了命了性,契于道合,符应尘世所需,不久的将来必大兴于世。古渡有全真王重阳真人等,指点有龙门邱处机真人、李道纯真人、黄龙禅师、柳树精等等,为三教之梯航。今点化有甘萧法泉寺张玉仙,神受梦修,无学而会医卜道、画画,一夜而就《瑞丰夜记》丹道诗集,以灵应诗、祝由术、法术等医行天下,报通而得天眼,能知七世五百年过去之事,预卜咎事等。
吕祖常在人间,隐渡有缘群伦。故大善之人鬼神辅佑,合道而天命仙道必提挈。共勉!作诗于《纯阳赞》:道覆人间性命踪,德擎三界闾阎渡。无私为民自觉他,量丈诸天一黎珠。
此吕祖∴字秘诀修法,道人从修行前提、要点诠释、修证次第、注意事项等以下四项具体释义。
二、修行前提 吕祖讲“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才使用梵文∴伊字秘诀,此诀中捷诀也。故前提修行此诀,再为学者鸣扣晨钟:必须要有正见,还要有一定静功修为,不仅能正念相继遂渐无念而真心现,最好能达无念无相无住的四禅定中功夫才修,心泯浊意自化,虚自无染而镕一化出真意,真意才能微运三光汇∴,缘起立除,性空缘起。否则浊意引导,修得越勤,好者止于养生,差者后遗症很大,会有脑重、头晕等症状,甚至一喝酒会松果体跳动不止,或食用有营养之物化为气营集于脑中等身体会有上重下轻种种不适,更严重者会造成肉眼失明,或痴呆,或神经错乱,幻觉不断,神经不正常。切记!
很多学者,望速成,反而堕入深渊,一辈子神神叨叨,复宥于成说,致堕幻望而不觉也。此原由为意念越重,形成惯性,如抽烟、吸毒等形成身体系统自然条件反射作功,如水停波尚泳。深层是魄染恶性,意念导汇,集污浊于脑,不病才怪。故而,正道行修,最好有明师指点或明理,能朝屯暮蒙修时,才下功。修捷诀要达得前提,以诗为证:
正见
道自虚无蕴诸法,施功无功方深功。
炼己无限去诸意,幻妄不染水镜花。
澄心空心清静正,即济阴阳须察源。
万化归安诸虑息,三光不住证无为。
正念
心专意虔在存诚,念念相继不为念。
念到无念方正念,妄想净化出真意。
禅定
泯然虚豁空安隐,六根不起八触应。
精进四禅定三昧,觉观不执自性明。
三、要点诠释 天心篇∴字法诀已讲得很清楚,深究穷理自然会有所得。不再全文解释,只其中较难理解的重要词句展开备注。具体如下:
眉心,即天目,左右眉间正中央,在上丹田,中医讲印堂穴的驻地,丹书所谓日月合璧之处,三光会归出入总户。印堂在面相学中还有“命官”之称,古代相法认为,印堂发黑一般会有厄运。古代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发黑,是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说明人体心脏造血功能不佳,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印堂入内深处有松果体,居人脑百会穴下,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扁锥小体,长5~8mm,宽为3~5mm,重120~200mg,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
松果体在儿童时期较发达,一般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睛,内有视觉细胞和感光信号传递系统,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传递至视网膜;有分泌褪黑激素的能力;能干预人类的许多神经活动,如情绪、睡眠与醒觉、智力等;还能通过修行开天眼而显像于此,低层次的一些预感、阴阳眼、天眼皆能通过此感通显信号;高层次慧眼、法眼、道眼虽不通过松果体真接天地感通,但如有肉身在也通过它显像显信号。鬼神皆有天眼,一些能上神或上大仙者的神汉巫婆也有开阴阳眼或通过神的阴神共感。先天神人皆具三目,如斗母、雷祖等。后天修行得道的仙佛亦有,专修中愿力和修为佳则强,如三只眼“二郎神”杨戬、马王爷等,人知修炼,眉心即开,所开之目,名曰天目是也,即开天眼。
其实,生物科学家早就研究发现,早已灭绝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起初对此迷惑不解,后来证实这正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研究表明: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龟蛇蛙鱼,甚至人类的祖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中心部位,将其比喻为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
古埃及人把第三眼称做“欧西里斯之眼”。其中“欧西里斯的权杖”,又称“松果之仗”,描述了两条相互交织的蛇自权杖底部盘旋而上,最上方是一个松果,人体的精神能量被描绘成如蛇般从脊柱的基础盘绕上升,到达第三只眼松果体并觉悟。觉醒的灵量表示脉轮的合并和统一。据说这是唯一的方式以实现“神圣的智慧”并带来纯净的欢乐。蛇实际上代表了DNA,而松果体就是天眼。欧西里斯是位太阳神,主宰来世。而象征法老的面具上有一条昆达里尼蛇通过其头部,这象征着松果体已经汇集了相当多的能量可以到达更高层次的领域。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古印度传统是在额头中央点贴饰品,以提醒人记得眉心的灵性力量。其中湿婆,在印度教传统中是最著名的神,额上的第三只眼俱说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等等不一而足,世界宗教皆注重第三只眼即天眼的修行。
三光,这里不仅指日、月、星的外在三光,而更是指天光、性光、命光三光也。天光,不可见,本源之光;性光,元神之光,有修为会内视定中见到的明点是也;命光,生命存在的命火之光,具现多种颜色表示生命的康健情况,凡人不可见,高人或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观察到。
意,“微以意运”和“以意引之”中的意,指的是真意,可以讲为净化的潜意识即本心具现之意,虽表达不完全准确,而不是后天浊意,五欲六根之意。
磨境,这里是比喻如境磨则靓、净而显光,在于内视去杂回光耳。吕祖文中已经再强调“若如二字玄义”是也。
心后关前,心后无心也,关前那有关,心身合融虚谷也,即中黄神室是耳,吕祖讲的“此一处也,按即玄牝之门”是也。
天心,又名方寸、元宫、乾宫祖土、先天窍、太一虚无窍、祖窍等,儒家称为虚中,佛宗名叫灵台,《黄庭经》所谓“寸田尺宅可治生”的“寸田尺宅”是也,居日月中,虚处脑中,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仙佛启之,愚迷闭之。天心通中黄神室,是其的开关是也。
终始弗为元引耳,贯彻修行此∴伊字秘诀法,天眼要开和天心要启之的本源不能要后天意念引导,如引必堕必败,吕祖苦口婆心的“切嘱”。
四、修证次第 此法,在于万缘放下为前提,存诚纯想为行功(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十三章玄义为准),回光汇∴为特点,默藏其用为戒律,内炼丹道为宗旨,不着幻妄与内景为出迷,大定心空为圭臬,吕祖所讲“必思度尽众生”为大愿,定而慧通天眼为目的,作诗以明:
回光汇∴身如晶,须是万缘放下时。温养沐浴处混穆,内外如如虚静笃。幻妄不着境即转,遂开更诚丹道功。一灵圆觉空与无,不二真眼在太虚。
诀法究明了,故无流弊。以老子《道德经》一段话:“不出户,知天下;不规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描述的境界为立身原则,即行即通,真心常存若虚,畴克以登,犹阶而升,天眼修证略分五个以下次第:
1 阴阳眼 在肉眼基础上通过激活松果体而直接感知人间和阴类信号,非视觉功能,但受后天识神影响较大,准确率相对不高。有些千奇百怪之眼这里不讲,大概可分以下三层:
前期:回光内照,功中突然六根振动,三光透入而眉心初开,目光腾腾,会内视见明点内光。如面对烈日下,闭目纯想日头,开始会内视光点,或片日,进而整个红日内视虚空稳定高挂。再进而背对或屋内存想太阳,亦能脑中显像或内视到松果体含光的形状。再进而,静中或虚视生白或能内视五脏、骨架等,被动为主。
中期:会冥冥感知到各种气机的存在,虽不能见亦能感知阴魂鬼神等的存在,或能心感而预测,有些炼内家拳大成的武林人士或一定静功修为的修道者就具有,还是较被动。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后期:会通过松果体直接感知而见鬼神等阴类,或能预知,或能下冥府,一些神汉巫婆具有的一般就是此阴阳眼,但又有差别,有些是前生报感而得,有些通过上神上大仙而借得,应用可主动,功能较稳定,借阴神之用会带阴气,伤身阳气。准否,看修为。
2 天眼 较不受后天视觉影响,松果体已启动较全面机能,前世修行而报感的人或天人或高人具有看穿一定有形的物质,遂得修为提高能感知三界之像,或过去将来事宜,具有透视和遥视功能。差别很大,有些并不是通过松果体显信号,而是人体其他感光穴位获得。天眼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修为,只是感知见到样子,并不一定知道他的定义和内涵。有些达炼丹阶段也不一定会有,但明白其机理。也是种类繁多,略分为以下三层:
前期:静定中能内视显像前世灵魂记忆中深刻的片段,进而功能慢慢稳定,能入定知数世之事,亦能知见鬼神之事,或能透视,如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做的儿童透视实验,是真实存在的。
中期:天眼能透见三界之事,或隔墙看物,或视人五脏颜色,事涉及身和亲友,会前知和预知。据《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就有天眼,能透视人体,然后配合医术给人治病。
后期:能知见三界之事,可预知关心之事件的态势走向,并开始“看明”诸尘法,修为好数千年之事亦能知。地仙大成可能证得。
3 慧眼 神仙之眼,证到我空阳神成就而得智慧眼,法身无处不天眼,有智慧力,可以说是开悟之眼了。可具有多眼、判眼、追眼、预眼、护眼等功能,已超脱于三界,功能稳定准确。
其中,多眼:立体之眼,可从多角度看,可远观亦可近察。
判眼:可以分判虚实,解析事物的规律和内涵。
追眼:能追查过去数万年甚至更久远的事件发生的过程。有些高功能天眼也能追查一段较短时期的事,但不清析或较不准确。
预眼:准确预视末来事物和他人发展的趋势,千万年不殆。
护眼:不仅能形成气场护卫己身和他人,也能感沁他人和灵化住地。
慧眼可略分以下三层:
前期:透知三界事,开始能知仙界法界之事,有慧力,形成防护罩,长住一地能慢慢改变地脉风物,或能微观尘埃或能宏观掌中三界,可开洞天,一般神仙具有。
中期:能影响周围灵类,久驻一地变成灵地,神仙强者具有。
后期:气场灵布,福荫一地,慧通诸法,不迷惑,慧光彻地六道十方,神仙上品具有。
4 法眼 观一切俗事缘生性空,当体如幻,观一切众生平等,能够运用事物和改变事物走向,认知自性虚无和大道的体用,掌握各种大道法则之力,可为纯阳之眼或法则之眼,金仙具有。如有达人把钢丝看断,就有一丝法眼的韵味,但不等于就有法眼,是多生修来的异化潜能。法眼可略分以下三层:
前期:能改变事物运行的轨迹,透知诸相,色空不二,了知一切音声、符号等规律,亦能自造宇宙咒语和符箓。
中期:能屏避天机无痕,化变万物。
后期:宇宙真相皆透明,法法无法,掌握法则功能强大,只有一丝生死无明未圆满无碍,大罗金仙可具有。
5 道眼 究竟透彻一切宇宙实相和大道演化周期,悉知悉见一切,无有隔碍不融,明察秋毫,一观即是性,也能对治一切,可以五眼互用,智慧通达一切种智,是究竟圆满的,圣光普照,成就种种不可思议境,一切具足,是最高证量之眼,可为大道之眼。如老子所“见”宇宙起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因愿力不同而略异,实色空不二。元始天尊具有。
五、注意事项 1、修行此秘诀,如要配合太阳、月亮、星星等采光行功,最好要明师指点,因太阳有射线等久照会受光毒、月有阴邪附潜不懂得防患会后患无穷、星光漂浮不定难于作功。而如什么浊光法等后天光源或后天电滋波冲开等,滓质较多,慎用。
2、修行此秘诀不得有为害之心,作恶必遭天遣,因果报应不爽。
3、能有得,默藏其用,天眼神通的层次高低并不一定代表修真境界的好坏,尤其在一、二阶更要注意。以祖师为榜样,行善于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自利利人
注:本文所载修行功法仅作为道家文化普及之用,不作为修炼指导,请谨慎修炼。
诸子存诚妙用,尚有诀中捷诀。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惟用梵文∴伊字。以∴字中点存诸眉心,以左点存左目,右点存右目,则人两目神光,自得会眉心。眉心即天目,乃为三光会归出入之总户。人能用三目如梵∴伊字然,微以意运如磨境,三光立聚眉心,光耀如日现前,即以意引临心后关前。此一处也,按即玄牝之门。以意引之,光立随临,而毋忘若如二字玄义,天心必自洞启。以后玄用,再为细示。所切嘱者,终始弗为元引耳。
这是吕祖《太乙金华宗旨》第一章天心篇中的一段机诀。此∴(读伊)字秘诀修法,实为开天目术,俗语讲开天眼,也是启开“天心”入道的捷诀之一。开天目,前期就是避开人的视神经,三光透入而打开眉心印堂穴通道,使人本具有而随着的人类历史进程退化的第三只眼即眉心深处脑中的松果体活跃直接向外获得信息发送给视网膜而显像、显信号,通而遂感。修证有法,一旦机合神融,眉心洞然豁然而开。随着修为提高,还精补脑,真气或金液不断润洁松果体,使之功能更明显成为定向接收器。性命双修,进而丹道次第递证,空而能入定,定而生慧,慧而证智通而得天眼通。但达更高境界阳神、法身成就则是天人交感通,法身应用无处不天眼,本心自性具现。其如有肉身,一般还会通过松果体显像。《阴符经》讲:“机在目”,又《黄帝•素问》云:“人身精华,皆上注于空窍”即天心,天心启之,眉心天目随着打开。不断修证,天眼从下往上具体可略分为:阴阳眼、天眼、慧眼、法眼、道眼,通称天眼,每眼因修为和愿力不同而有差别。
大道至简,是宇宙万物发展之规律,是中华文化之精髓,是中华道家哲学,是大道理极其简单,简单到一两句话就能说明白。所谓“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 “万物之始,大道至简,衍化至繁”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大道至简,不仅被哲学流派道家、儒家等所重视,也是人生在世的生活境界。
大道至简,大道无形,大道无法,这是一种大道自然、返朴归真的高级功态。在这种清净无为、忘我无私、天人合一的状态中,不求长功,功力自然上长;不求治病,身心自然调整;不求功能,功能自然显现;你不求大小周天,百脉自然畅通,最深刻的真理是最简单最普通的真理。把最复杂的变成最简单的,才是最高明的。最伟大的人仅仅因为简单才显得崇高。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开悟,深奥了就简单,简单了才深奥,从看山是山,到看山是山,境界不一样,从简单到复杂,再从复杂到简单,就是升华。生活的意义在于简单,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会淡泊一些事,会简单,你可以理解别人,但别人不一定理解你,其实人不在理解,在认同。
精于心,简于形。拷问灵魂这是人的终极问题,简不仅是一种至美,也是一种能力、一种境界。看透了不说透,高境界; 朦胧地看,心透 ;透非透、 知未知 ,故意不看透,才是透彻;知道世事看不透,就是透,透彻后的不透彻,明白后的不明白,难得糊涂是真境界。
“大道至简”是做人的智慧,做人做事要将一件复杂的事情化为简单,那是需要智慧的。将繁杂的事情回归到简单,要有智慧、能力,也要有决心。有智慧的人都喜欢大道至简,因此,功和利,不可趋之若鹜;名和财,不可为之所累。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们要简简单单的做人,踏踏实实的做事,用智慧化难为简。
为名利尽抛宠辱,清纯似儿时天真的童贞,朴实如父辈耕耘的沃土,只有心情平静的人方能视见“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的悠闲,听闻“荷风送秋气,竹露滴清响”的天籁,感受那“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空旷。陶渊明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能够吟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绝句;欧阳修也是这样的一个人,所以他在谪居时仍能悠然自得的写出《醉翁亭记》。
大道至简,人生亦简。简不是物质的贫乏,而是精神的自在;简不是生命的空虚,而是心灵的单纯。大道至简是最高的道理往往是最简明的,人要学会简单、简朴生活、简捷行事,放下自己的私心杂念,当超出自我欲望的牢笼,当真正忘记自己的思想,忘记自己的意识,进入忘我忘物的状态。
人生的繁出于惑,以“仁”抗拒诱惑,以“智”解除困惑。不惑,才是人生由繁入简的标志。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人生百态,须当从一而终。乐以忘忧,简以存真,才是人生的“大道至简”。
有个大道至简、平常心是道的故事:一个行者问老道长:“您得道前,做什么?”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问:“那得道后呢?”老道长:“砍柴担水做饭。”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老道长:“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老道长和行者的对话让我们开悟,许多至高至深的道理都是含蕴在一些极其简单的思想中。
大道至简,人生易简。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生存方式和生活道路,走过岁月、走过生活,心里有许多的感慨,一切放下,一切自在;当下放下,当下自在,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并不需要放在心里,人生的很多负担并不需要挑在肩上。一念放下,才能感受到简单生活的乐趣,才能感受到心灵飞翔的快感。要想改变一些事情,首先得把自己给找回来。我们都有潜在的能量,只是很容易:被习惯所掩盖,被时间所迷离,被惰性所消磨。我们应该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要用最少的悔恨面对过去,用最少的浪费面对现在,用最多的梦面对未来。
天地之道,简易而已。 人生苦短,诸事不想太复杂,简单生活。人生这部大戏一旦拉开序幕,不管你如何怯场,都得演到戏的结尾。成长过程中最大的挑战在于有些路段,只能自己寂静地走,快乐工作、简单生活才是幸福生活,人要懂得知足常乐,所有的哀伤、痛楚,所有不能放弃的事情,不过是生命里的一个过渡,你跳过了就可以变得更精彩。
最好的生活就是简单生活,一盏茶,一张桌,一处清幽,日子平淡,心无杂念。可是简单的生活却需要百般的努力,这样才会无忧无虑欣然享受生活。生活总的来说是完美的,不完美的是心态,不懂得欣赏的人,就会用挑剔把一切变得有残缺。简单做人,率性而为,把握分寸,随遇而安,坦然接受现实;简单做事,不惹事、不生事、不怕事,不悔、不怨、不惜自己所做的事。
人生就是一场漫长对抗,有些人笑在开始,有些人却赢在最终。试着微笑,试着回眸,放松自己,不强求、不萎靡、不浮躁。简单生活,随心、随性、随缘,做最好的自己,知足、微笑、淡然,即使再苦再累,只要坚持往前走,属于自己的风景终会出现。
生活容不容易,关键看你怎么活。处境在于心境,心境改变了,处境也会改变。你向生活要得越多,你就会变得越紧张、越复杂,生活也就越不容易。反之,你对生活要求的越少,就越容易满足,越容易快乐。江山明月,本无常主,得闲便是主人;大道至简,活在当下,知足便能常乐。
悟入无怀之静境,一轮之心月独明,尽显心静之境界;心静自然从容洒脱,持心若水笑面人生,更现心静之魅力。人生在世,平淡才是最真,静默才是最美,生命里最持久的不是繁华,而是平淡,不是热闹而是清欢。保持一颗童心,不开心的时候,心无遮拦地向朋友倾诉烦恼,开心的时候,肆无忌惮地开怀大笑,也许所有的忧愁会在倾诉中流走,所有的紧张会在大笑中释放。像孩子一样,简单生活,快乐生活,保持心灵原生态,一切都是美好的。
生命里总有一个故事,想讲述却难以开口,就这样在心底,渐渐谱成了曲。人就是这样,得不到的永远向往,失去了的,才会觉到珍贵。所谓的,得失、情缘、风景、驿站,都在时光的尘烟中,慢慢淡散。虽然,有些事情放下很难,但是,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终究会走远。
人的一生,注定要经历很多。红尘路上,有朗朗的笑声,有委屈的泪水,懵懂的坚持着,有成功的自信,有失败的警醒,每一段经历注定珍贵。生命的丰盈缘于心的慈悲,生活的美好缘于拥有一颗平常心,生活简单让人轻松快乐,想法简单让人平和宁静。因为简单,才深悟生命之轻,因为简单,才洞悉心灵之静。
吕祖,吕喦(或吕岩),字洞滨,原为儒生,身高在176CM左右,身材适中,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吴(无)心昌等,世称吕仙祖、吕祖师、纯阳祖师、孚佑帝君、恩主公、纯阳夫子、仙公、妙道天尊等,通称吕祖。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各朝代封号甚多。天上为金阙选仙吏、玉清内相、天雷上相,居指南宫,掌法判五雷之令。于唐德宗贞元十二载丙子年(796年)农历四月十四日生于河中府永乐间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俗称的八仙之一,实为道家的大宗师,性命双修清修丹道的开创者,道教南全真北紫阳等五宗和教外别传的一些秘门的共祖,师从钟离权真人、火龙真人、崔希范真人等,系东华(东王公)一脉。
有纯阳拳和纯阳剑法、诗词、医书、秘术、仙经等留世,其中著名的有《百字碑》、《敲爻歌》、《沁园春》、《黄鹤赋》、《鼎器歌》、《真经歌》、《百句章》、《采金歌》、《窑头坯歌》、《三字诀》、《吕祖心经》、《肘后三成篇》、《指玄篇》、《医道还元》、《道德经心传》、《金刚经直解》、《太乙金华宗旨》等等,后人编辑为《浑成集》、《吕祖志》、《吕祖诗集》、《吕祖全集》等,卷帙浩瀚,尚有遗藏人间,是伟大的诗仙、剑仙、医仙等,可称道仙。最近陈全林点校的《新编吕洞滨真人丹道全书》收录吕祖之作则较全面。
《太乙金华宗旨》是扶乩吕祖降坛传示宗旨而来,是纯阳真人所神授,步步证验可参可考可验,虽只讲到成仙层次阶段,实为修真实修验证无上心髓法本,可称为“验证第一仙经”。版本众多,这里采用《道藏辑要》闵一得订正梓本。
吕祖开创性命双修丹道先河,了命了性,契于道合,符应尘世所需,不久的将来必大兴于世。古渡有全真王重阳真人等,指点有龙门邱处机真人、李道纯真人、黄龙禅师、柳树精等等,为三教之梯航。今点化有甘萧法泉寺张玉仙,神受梦修,无学而会医卜道、画画,一夜而就《瑞丰夜记》丹道诗集,以灵应诗、祝由术、法术等医行天下,报通而得天眼,能知七世五百年过去之事,预卜咎事等。
吕祖常在人间,隐渡有缘群伦。故大善之人鬼神辅佑,合道而天命仙道必提挈。共勉!作诗于《纯阳赞》:道覆人间性命踪,德擎三界闾阎渡。无私为民自觉他,量丈诸天一黎珠。
此吕祖∴字秘诀修法,道人从修行前提、要点诠释、修证次第、注意事项等以下四项具体释义。
吕祖讲“乃于万缘放下之时”,才使用梵文∴伊字秘诀,此诀中捷诀也。故前提修行此诀,再为学者鸣扣晨钟:必须要有正见,还要有一定静功修为,不仅能正念相继遂渐无念而真心现,最好能达无念无相无住的四禅定中功夫才修,心泯浊意自化,虚自无染而镕一化出真意,真意才能微运三光汇∴,缘起立除,性空缘起。否则浊意引导,修得越勤,好者止于养生,差者后遗症很大,会有脑重、头晕等症状,甚至一喝酒会松果体跳动不止,或食用有营养之物化为气营集于脑中等身体会有上重下轻种种不适,更严重者会造成肉眼失明,或痴呆,或神经错乱,幻觉不断,神经不正常。切记!
很多学者,望速成,反而堕入深渊,一辈子神神叨叨,复宥于成说,致堕幻望而不觉也。此原由为意念越重,形成惯性,如抽烟、吸毒等形成身体系统自然条件反射作功,如水停波尚泳。深层是魄染恶性,意念导汇,集污浊于脑,不病才怪。故而,正道行修,最好有明师指点或明理,能朝屯暮蒙修时,才下功。修捷诀要达得前提,以诗为证:
道自虚无蕴诸法,施功无功方深功。
炼己无限去诸意,幻妄不染水镜花。
澄心空心清静正,即济阴阳须察源。
万化归安诸虑息,三光不住证无为。
心专意虔在存诚,念念相继不为念。
念到无念方正念,妄想净化出真意。
泯然虚豁空安隐,六根不起八触应。
精进四禅定三昧,觉观不执自性明。
天心篇∴字法诀已讲得很清楚,深究穷理自然会有所得。不再全文解释,只其中较难理解的重要词句展开备注。具体如下:
眉心,即天目,左右眉间正中央,在上丹田,中医讲印堂穴的驻地,丹书所谓日月合璧之处,三光会归出入总户。印堂在面相学中还有“命官”之称,古代相法认为,印堂发黑一般会有厄运。古代医学认为,通过印堂看健康有一定道理。据《黄帝内经·灵枢·五色篇》中所述,印堂发黑,是脑部供血不足,心脑缺血缺氧,说明人体心脏造血功能不佳,甚至有心肌坏死的情况;印堂过红代表血脂异常,血压高,脾气大,易中风;印堂发黄说明人体气血不足,脾胃虚弱等。印堂入内深处有松果体,居人脑百会穴下,位于中脑前丘和丘脑之间,为一红褐色的豆状扁锥小体,长5~8mm,宽为3~5mm,重120~200mg,以柄附于第三脑室顶,故又称为脑上腺。
松果体在儿童时期较发达,一般7岁后逐渐萎缩,成年后不断有钙盐沉着。松果体,是人体的第三只眼睛,内有视觉细胞和感光信号传递系统,能感受光的信号并作出反应,传递至视网膜;有分泌褪黑激素的能力;能干预人类的许多神经活动,如情绪、睡眠与醒觉、智力等;还能通过修行开天眼而显像于此,低层次的一些预感、阴阳眼、天眼皆能通过此感通显信号;高层次慧眼、法眼、道眼虽不通过松果体真接天地感通,但如有肉身在也通过它显像显信号。鬼神皆有天眼,一些能上神或上大仙者的神汉巫婆也有开阴阳眼或通过神的阴神共感。先天神人皆具三目,如斗母、雷祖等。后天修行得道的仙佛亦有,专修中愿力和修为佳则强,如三只眼“二郎神”杨戬、马王爷等,人知修炼,眉心即开,所开之目,名曰天目是也,即开天眼。
其实,生物科学家早就研究发现,早已灭绝的古代动物头骨上有一个洞。起初对此迷惑不解,后来证实这正是第三只眼睛的眼框。研究表明:不论是飞禽走兽,还是龟蛇蛙鱼,甚至人类的祖先,都曾有过第三只眼睛。只不过随着生物的进化,这第三只眼睛逐渐从颅骨外移到了脑内,成了“隐秘的”第三只眼。
古希腊哲学家认为,第三只眼位于大脑中心部位,将其比喻为宇宙能量进入人体的闸门。
古埃及人把第三眼称做“欧西里斯之眼”。其中“欧西里斯的权杖”,又称“松果之仗”,描述了两条相互交织的蛇自权杖底部盘旋而上,最上方是一个松果,人体的精神能量被描绘成如蛇般从脊柱的基础盘绕上升,到达第三只眼松果体并觉悟。觉醒的灵量表示脉轮的合并和统一。据说这是唯一的方式以实现“神圣的智慧”并带来纯净的欢乐。蛇实际上代表了DNA,而松果体就是天眼。欧西里斯是位太阳神,主宰来世。而象征法老的面具上有一条昆达里尼蛇通过其头部,这象征着松果体已经汇集了相当多的能量可以到达更高层次的领域。
以“道”相通,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纲要性探析
首先阐明,人类存在“概念固化”的共性弊端——人为设定一个概念,就概念而概念,限于概念之中,错失对事物真相和自然大道的完整认识与实践,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以此,对待“概念” 应当遵循“立足本原,着重内涵,与时俱进,动态变化,解决问题,实事求是”原则。本文“宗教”及“道教”概念即如此,并以道教思想为基——大道相通,就未来世界宗教革新(人类和谐共存)进行纲要性初步探析,体现出“道”本身“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无所不在”的内涵特征以及宗教“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生存为本”的革新观,简述如下:
1、科学、民主是历史进步的产物,和谐、自由是人类永恒的追求。但是,历史今天,人类生存面临重要问题:人本侵犯自然,物欲腐蚀心灵,多元各自政,信仰错乱方向……使得科学脱离人文,民主徒有虚名,和谐无从奠基,自由异化泛滥……人类生存所有问题归结起来表面看已经造成“天怒人怨”,实质则为“心灵劫难”。
2、宗教以探寻宇宙、生命、社会真相为本——唯有发挥宗教心灵导向、化解及抚慰作用——教化心灵,启发智慧,鼓励自由,约束放纵,消除愚昧,拯救狂妄,与政治、法律等社会诸多机能协调统一,促进构建人神共治,才是人类社会最终出路。但是,宗教内涵与形式两方面同时需要传承革新,与时俱进,以体现人文与科学、精神与物质、信仰与修炼、智慧与道德、治国与平天下相统一,而辩证处理宗教“教化”、“教会”及其与社会、国家、民族对应关系,探求并致力于实现人类生存之身心自由。
3、“人神共治”不同于历史上狭义宗教凌驾于政治之上的政教合一,而依据信仰、修炼与秩序管理的统一进行设定——立足自然整体观,既是原则,又是方法,还是目标,在精神纯美与世俗需求之间建立平衡,实现人自身、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就是说,以人、神、自然共同智慧立足解决人性弊端,实现信仰、修炼、道德、良心、法律、秩序、民主、制衡等一系列社会目标的完善管理。
4、无论个体的人,还是社会群体,唯以“天、地、人”三道(规律、原则、方法)制衡才能够实现“人神共治”——“天道”代表心灵(心性)修炼,符合自然大道,“地道”代表不同地域、民族、国家历史传统,“人道”代表当前社会世俗需求。遵从三道统一,使得人类在满足世俗需求和拯救灵魂之间建立平衡能够实现。
5、面对人性“概念固化、执偏概全、欲望过度、元气损耗、言行不一”的共有弊端,人类遵从三道统一即在真理与邪说、正义与邪恶之间做出选择和平衡——培本固元,扶正祛邪,造福人间,减少灾难,体现出天有好生之德。
6、当前宗教及整个人类出现问题积弊已深,非“多元一统”不能解决问题。多元化的思想混乱——“百家争鸣”时代如何实现“一统”?唯有宇宙之“道”贯通天地,贯通万物,贯通多元化思想,冲破概念固化,萃取内涵实质——实施革新,才能够在人类文明的继承中糅合当今成就得以实现——既尊重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多元”存在,又使生命个体、各文明及宗教回归(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并且在一定范围内实现民族、国家或共同体的“一统”。否则,各自站在自我立场,各自服务自我利益,只能导致意识形态和社会秩序的混乱。
7、革新在于应用。应用在于适宜。适宜在于立足现实,体悟大道,传承历史,糅合文明,开拓进取,不拘一格,相对圆满有效解决人类当前及未来存在问题。
8、道教以宇宙之“道”为最高信仰和教化依据。“道”做为万物诞生的本原,不仅是意识形态的概念存在,而且是超越意识形态的客观独立存在——其前者存在远远不能够真实反映后者,决定人类现实问题永远需要不断调整、补充和完善。所以,“道教”做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客观独立存在,远大于概念存在,不应被概念束缚和局限,而立足真实体验及当前状况,并以历史传统为依据,做以调整、补充和完善。
9、道教即中华祖先以“道”的理念赋予子孙后人(龙的传人)之教化,包括狭义道教——具有特定教义、教规、仪程、团体性质与广义道教——具有民族、国家意识形态实施全民教化性质的统一。史实证明,道教源自中国远古文明,自盘古开天至三皇五帝以来形成整个中华文明史“道统”传承——正是中华民族早期祖先对“道”的天人合一的实践、认识与教化,才形成并维系中华博大文明。如果脱离狭义与广义道教的存在,中华民族及文明将不复存在。以此,完整、真实的道教概念与“无神论”及社会学者通常所谓“道教”概念有本质差异,前者认为道教由中华早期祖先人神直接沟通直接创立并演变,后者则狭义认为由张道陵创立,并是人类意识形态的产物,形成对道教的割裂认识。
10、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以“道”为存在根本和演化,顺则生,逆则亡。“道”的实质即具有“阴、阳”两种相对属性平衡一体的混元真炁(气)——同时具有物质、能量、信息(灵性)的统一,造化生成万物,化身宇宙至尊,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依据不同体悟对其称谓不同,如“盘古、盘古老祖、鸿君老祖、玄天老祖、皇天老祖、元天真人、天真皇人、无极老祖、无极老母、无量天尊、祖始爷、老天爷、天帝、上帝、真主”等,凡蕴含“开天辟地创世纪、宇宙永恒至尊大神——造物主”之称谓,概指其也——智慈兼备,威仪大方,法力无上,人神共仰。人类信仰其,与其能量和智慧沟通,既祈保平安,又实现心灵回归终极价值,等同追求与遵循自然大道——高扬真知与慈善(顺从自然规律),力挽无知与卑劣(违背自然规律),体现出信仰与修炼、科学与人文的统一,具有教化及拯救人类普世价值。
11、道教对混元真炁具有独到而系统认识,认为混元真炁不仅孕育造化最初生命盘古,而且对于“开天辟地”起主导作用,称谓“先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一”: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天地生成之后阴、阳二气交合形成“后天元炁”,《道德经》描述为“三”,具有诞生生命万物的本原能量和信息,称谓“灵魂”——灵魂元炁相对宇宙而言属于“后天”,但相对生命肉体而言又属“先天”。同时,生命肉体由父母阴、阳精气物质交合之元炁(受精卵)孕育生成——两者“元炁”对于生命体而言同属“先天”,共同构成生命体具有能量与智慧的本质存在和有机运转。但是,大多生命体失却清静心,不认识生命本质与修行,对于元炁只知用而不知节,更不知养,造成身心疲惫,愚昧昏沉,害己害人,苦不堪言。另一部分生命体心态清静,静则阴阳平衡合于元炁特征,元炁得以节、养,生命体获得运转必须的能量与信息(灵性、智慧)。以此,以提升灵魂能量和信息的修炼称谓“修真”,修到一定程度即所谓“明道”或“得道”,并以炁的是否充足反映出“道行”高低。
12、人类战争、冲突不仅发生在同一宗教与文明之内,而且发生在不同宗教与文明之间,反映出人类本身对绝对永恒“大道”真理认识及实践的局限性与悲哀性,同时反映出人类所认识及实践的永远只能是相对真理,即世界各宗教、人类各族群、宇宙各万物永远不能代表绝对真理,唯有宇宙至尊能够代表,但其隐于无形,从来不曾直接临世,仅以派遣使者方式传播文明,形成相对真理。以此,对“道”的虔诚、虚心信仰和修炼必将成为全人类共有课题(任务),而使得人类有神论、无神论以及各宗教信仰、修炼者走到一起:同根同源,道炁相连,感应无形(大道),实践有形,克服小我,存异求同,共同谋取和谐生存最大福祉。
13、宗教以“人、神”共同存在为存在——依据“阴阳互根、对应并存”原则,人的灵感反映来源于神,有什么样人就有什么样神。反之亦然。人、神表现为同一生命本体的“阴”、“阳”形态。由于“阴”、“阳”形态不同,人、神以“灵魂感应”、简称“灵感”沟通。“灵感”来自于个体的人的灵魂反映,与个体的人“道行”——真实反映“道”的能力有关,仅代表个体的人的认识。以此,神既是客观独立存在,又是人类意识形态的反映——人即神,神即人,人、神既独立又统一,辩证表现为神支配人,人体现神。而可以说,一个人、一个民族的文明与智慧代表其人、其民族之神的法力与智慧——在世界范围,神不是永恒唯一的概念,而具有民族性、宗教性、历史性。不同宗教信仰的神,与不同民族或人群有直接文明渊源,或有一定血统渊源。同时反映出,人类文明复杂历程代表神界复杂历程——神界与人间大致对应。也就是说,人、神虽然“意识形态”和“生存方式”不同,但是共同遵从同一“大道”真理——只有“大道”永恒,人、神以“道”相通,共同遵从。
14、在世界范围内,一定意义可以说,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诞生一个民族,或者说,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神话传说或宗教神学,就没有传承生命力!而值得自豪的是,唯一仅有中国“盘古开天地”神话传说或道教神学具有思想性、逻辑性和系统性的完整统一,反映中华文明对于世界(宇宙)本原高度认识,成为世界上唯一未曾断线的文明。因此,中华民族无论将盘古做为“中华根祖”景仰,还是做为“天帝至尊”景仰,都具有“法力无边,智慧无上”史实依据,使中华民族自尊、自强、自信、自豪、自责、自励,屹立世界东方。以此,道教“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 思想,称谓“道德文明”——不仅以“道”的真理认识直接转化为科技与文化艺术生产力,而且以“德”的人文实践直接决定社会和谐与进步发展,谋取实现人类生存身心自由,树立人类文明典范。
15、客观而言,地球生命、包括人类如何诞生及确切诞生时期,今人难以考证。也就是说,没有充足理由断定人类是地球最初及永恒生命——以及万物之灵。但是,可以断定,人类是自然界诸多生命曾主宰地球之后优胜劣汰——“合道则生,背道则亡”的成就——反映出天帝造化万物,并选择遵从其旨意的不同生命主宰地球。以此,可以说,只有人类诞生之后,才有人格化的天帝存在。如果人类违背天帝旨意,必然有其他生命以“道”的原则和方法取代人类主宰地球,人类或者不能够存活,或者任由其他生命支配和奴役——既是天帝旨意,又是大道选择。
16、依据能量不灭定律,如果人类不能够存活地球,则灵魂必然向其他时空转化。如何转化?能量及智慧低者,转化地球,为其他生命(邪灵动物)所主宰。绝非虚言,现实生活“邪灵”附体祸害人类事例——各类精神病、顽固绝症、流行疫病等比比皆是。只不过人类主宰地球,这种事例还相对属少数。另如人类历史上暴政者,除自身邪淫外,受“邪灵”支配造成人类大范围劫难。只有提升灵魂(元气)能量和智慧,向地球以外适宜生存的时空转移才是出路。以此,人类有生必然有灭,没有绝对永恒,人类生存唯一重要意义在于立足世俗需求实现灵魂升华,相对实现身心自由。
17、本质而言,人类劫难唯一归结为心灵(灵魂)劫难,元气耗散,不知亦不能回归,坠入“邪气”侵袭苦海之中,非天帝所代表正神拯救与自我修炼不能免除。所以,人类虔诚信仰天帝(及神界)价值和意义在于人类以“心灵回归——清静”方式获取造化人、神共同的本原——元气(混元真炁),以修持生命必须的能量及智慧。接下来,人类又持续以“阴阳平衡”为特征的元气相对持久维持心灵清静,提升道德素养。所谓“人不远道,道不远人”,以实现“我生存,众生亦生存;我自由,众生亦自由”,而实现人类生存(和谐秩序)良性循环。以此,体现出(宗教)信仰与(元气)修炼的统一,具体表现为天帝教化,启发智慧,清静自然,节制欲望,化解仇恨,宽恕博爱……
18、关于正、邪——天道循环,宇内没有绝对存在——“正、邪”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和相对存在,正中有邪,邪中有正,正、邪象征生命或者事物生长、化育及衰败、消亡自然规律的内在因素及表象存在,并且相互转化,对生命存在或事物运转发挥相互依存重要作用——现代科学证明有“正、反”物质同时存在。对生命体而言,正、邪有内外之分。并由于生命存在“有诞生必然有消亡”自然固有规律,邪气通常不同程度胜过正气,以邪气占主导,所谓“十人九邪”。这是任何生命包括人、神不可完全扭转的。只有发挥人、神做为主观能动性,修养补充先天元气,才有可能相对改观——人、神元气充足,代表其“道行”或者说“功力”高深,也就是说元气造化万物、所固有阴阳平衡“清静”的能量和灵性相对较大,大于人体内邪(气)与外邪(气)总和的能量及灵性,而使正气暂时胜过邪气,即正气上升,邪气下降,使生命体身心相对逍遥自由。以此,即便是神、更何况人唯有修持元气、超越“正、邪”才能相对持久实现身心自由,而摆脱或延缓正(神)转变为邪(魔)的生死轮回。
19、宗教对人类生存发挥重要积极作用。但是,不可否认,(由于人性弊端)人类在宗教信仰过程中始终不可避免存在“不求真而信,不务实而信,不全面而信”—— “迷信”及宗教异化变质问题。也就是说,迷信及异化不是宗教本质,而是宗教产生、传播、信仰过程不可避免的衍生品——有正信必然有迷信,有正统必然有异化,宗教必然存在某些不完善以及败坏声誉的诸多事例,或使宗教脱离“教化”内涵实质,仅存“教会”外在形式,产生“伪宗教”或不完善宗教,或严重发展到宗教对立面,产生所谓“邪教”——具有“精神鸦片”——欺骗性及伪科学性特征,极大伤害人类信仰情感及需求。以此,世界任何宗教都存在宗教本身的两大派系或者说两大属性:“正教”与“邪教”,中国神话作品《封神演义》所谓“阐教”与“截教”——其不是某一宗教称谓,而是宗教本身“正、邪”两大属性的相对概念,核心问题在于是否遵从大道真理。
20、宗教代表不同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世界宗教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对信仰(宇宙)至尊的割裂认识与专制独断——“唯我信仰才是真神,唯我信仰才是最高”。同时,正是由于交流传播过程中“反客为主”的状况激化与挑起宗教冲突。
21、世界上任何一个宗教(只代表地域文明及相对真理)都不能独立解决世界问题。世界宗教和谐共处在于遵从道德文明:培本固元,扶正祛邪,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以己为本,以外为用,本用结合,和谐共存——体现出人类为同一“大道”所生、世界宗教和谐共存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22、世界宗教“阐教”派系需要交流合作,条件成熟时召开“弘扬大道精神,树立宗教正信,共谋人类福祉”世界宗教大会,承担世界宗教和谐共处主导责任。
23、宗教信仰者以信仰与修炼的统一,人神沟通,道炁相融,追求自由而无时无刻不自由,消除愚昧而无时无刻不愚昧——永远是“道”的谦卑信仰、修炼者。
古印度传统是在额头中央点贴饰品,以提醒人记得眉心的灵性力量。其中湿婆,在印度教传统中是最著名的神,额上的第三只眼俱说能喷出毁灭一切的神火。等等不一而足,世界宗教皆注重第三只眼即天眼的修行。
三光,这里不仅指日、月、星的外在三光,而更是指天光、性光、命光三光也。天光,不可见,本源之光;性光,元神之光,有修为会内视定中见到的明点是也;命光,生命存在的命火之光,具现多种颜色表示生命的康健情况,凡人不可见,高人或通过现代科学仪器可观察到。
意,“微以意运”和“以意引之”中的意,指的是真意,可以讲为净化的潜意识即本心具现之意,虽表达不完全准确,而不是后天浊意,五欲六根之意。
磨境,这里是比喻如境磨则靓、净而显光,在于内视去杂回光耳。吕祖文中已经再强调“若如二字玄义”是也。
心后关前,心后无心也,关前那有关,心身合融虚谷也,即中黄神室是耳,吕祖讲的“此一处也,按即玄牝之门”是也。
天心,又名方寸、元宫、乾宫祖土、先天窍、太一虚无窍、祖窍等,儒家称为虚中,佛宗名叫灵台,《黄庭经》所谓“寸田尺宅可治生”的“寸田尺宅”是也,居日月中,虚处脑中,不在身中,不在身外,不可摸索,仙佛启之,愚迷闭之。天心通中黄神室,是其的开关是也。
终始弗为元引耳,贯彻修行此∴伊字秘诀法,天眼要开和天心要启之的本源不能要后天意念引导,如引必堕必败,吕祖苦口婆心的“切嘱”。
此法,在于万缘放下为前提,存诚纯想为行功(吕祖太乙金华宗旨十三章玄义为准),回光汇∴为特点,默藏其用为戒律,内炼丹道为宗旨,不着幻妄与内景为出迷,大定心空为圭臬,吕祖所讲“必思度尽众生”为大愿,定而慧通天眼为目的,作诗以明:
回光汇∴身如晶,须是万缘放下时。温养沐浴处混穆,内外如如虚静笃。幻妄不着境即转,遂开更诚丹道功。一灵圆觉空与无,不二真眼在太虚。
诀法究明了,故无流弊。以老子《道德经》一段话:“不出户,知天下;不规牗,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描述的境界为立身原则,即行即通,真心常存若虚,畴克以登,犹阶而升,天眼修证略分五个以下次第:
在肉眼基础上通过激活松果体而直接感知人间和阴类信号,非视觉功能,但受后天识神影响较大,准确率相对不高。有些千奇百怪之眼这里不讲,大概可分以下三层:
前期:回光内照,功中突然六根振动,三光透入而眉心初开,目光腾腾,会内视见明点内光。如面对烈日下,闭目纯想日头,开始会内视光点,或片日,进而整个红日内视虚空稳定高挂。再进而背对或屋内存想太阳,亦能脑中显像或内视到松果体含光的形状。再进而,静中或虚视生白或能内视五脏、骨架等,被动为主。
中期:会冥冥感知到各种气机的存在,虽不能见亦能感知阴魂鬼神等的存在,或能心感而预测,有些炼内家拳大成的武林人士或一定静功修为的修道者就具有,还是较被动。
“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生态伦理就是人们对生命存在与生态环境关系的道德观念、基本规范和道德实践。20世纪以来,随着人类对环境危机的广泛体认,生态意识猛然走出专业圈囿,置身公众舞台,被赋予影响人类环境实践,维护全球生态平衡的重任,成为世界显学。道教不是生态学,但其生态伦理精神因其独有的特色而为其他学说和宗教不可替代,否则就不可能衰而复兴,流传至今,影响深远。在伦理认识上,道教以其重视生命的喜乐、宁静、恬淡、朴素和心灵的充实与扩展为特色,关注自我与自然的协调,以人为本,内容简而深、博而约,具有无穷的趣味;在伦理实践上,道教致力于体玄修道,韬光养晦,淡泊名利,求得生命在情感、行为、自然、人伦与文化的互动中长存长立,因此它在对自然生态和人的关系的认识上,表现出开发生命活力的自觉能动性、与自然对象的同一性以及伦理认识的整体系统性。用道教的话来说,就是“自然之道不可违” 1 、“顺乎自然之道”。此自然所指是事物本质之自然、人生之自然、社会之自然。参悟事物、人生和社会之本质,求得生命与本性应有的风格、态度和气象,就是道教伦理追求的目标与精神支柱。
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体现在它的精致深刻的内容和吸引世人的内涵中,蕴涵在使它延续、发展久远的生命力中。具体而言,道教生态伦理精神主要表现在六个方面:
一是万物一体的精神。道教所崇拜的最高对象是“道”。道教的宗旨是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所谓得道,就是通过修炼与大道一体化,因此,道教在中国诸多宗教中是最注重现实生命的宗教。在它看来,世间万物是一体的,自然万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人是天地万物的一部分,应当以生为乐,重生恶死,使生命不断升华。人类也要以平等意识尊重自然万物的存在与个性。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提出:“天地中和同心,共生万物” 2 ,认为理想的太平世界是人与各个层次的自然事物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世界。在道教思想家葛洪那里,万物一体的平等意识也非常明确和丰富,他认为人通过修炼可以实现“长生久视”、“肉体成仙”的理想,这个理想也就是与自然齐一或万物一体的境界。道教还有“生道合一,重人贵生”思想,老子指出,道是宇宙的本原,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天地万物,物我一也。”这表明道教注重从宇宙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人类的意愿。万物一体的生态伦理精神告诉人们,与自然要和谐相处,营造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的社会。
二是生而不有的精神。与万物一体的精神相关联,道教认为人生最高的境界和准则是产生万物而不占有万物的道德。道教认为,人的肉体修炼、精神完满的最高境界是“道”。“道”是如何产生的呢?葛洪提出:“道起于一,其贵无偶,各居一处,以象天、地、人,故曰三一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生,神得一以灵。” 3 并且自认为这是对老子智慧大道的发挥。老子曾指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自然的要义是:“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长之育之,亭之毒之,养之覆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由之,只有“道法自然”才符合道德的思想。高尚的道德在于繁生万物而不据为己有,帮助万物而不自恃有功,引导万物而不宰制它们。唐代道教学者、医学家孙思邈就是这种精神的实践者,他的医学理论以天人一体、生而不有说为基础,谓“天有四时五行”,“人有四支五藏”,“阳用其形,阴用其精,天人之所同也”,“良医导之以药石,救之以针剂,圣人和之以至德,辅之以人事,故形体有可愈之疾,天地有可消之灾。” 4 孙思邈本人“学殚数术,高谈正一”,不仅医术精湛,而且品德高尚。道教的这种生而不有的精神具有相当的实践性和普世意义这种实践性和普世意义,提出了世间事物持续平衡发展的观念,揭示出人类要顺应自然,效法自然法则,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才能得心应手,取得成果;如果强行索取,则会适得其反,破坏和谐,不能达到很高的境界。
三是曲成万物的精神。在道教以前,《周易传》有言:“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这里指出天道与地道是相对峙而又相协调的,其协调是由人来作中介的。老子将人提到重要的地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既然“人亦大”,那么人就不是仅依附于自然,受制于自然,而要驾驭自然规律。因为人要依靠自然而生存,要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道教于此进而提出:人要三思而行,审时度势,求仙问道而不强作妄为;如果反其道而“妄作”,势必败坏心性,甚至危害人类自身。道教的修习者认为人与宇宙万物是互相感应的,感应的基础在于人和万物都有灵性,人与物资讯相通。宇宙演化不停,生生不息,人作为宇宙共同体中的一员,应该以促进整个宇宙更加和谐完美为目标,而不应该以毁灭各种自然物的行为来扼杀宇宙的生机。因此,道教不仅给人以一种思想信仰,以安身立命或将注意力放在教义教规的完善和遵守上,求得祭祀、祈祷的肃穆和虔诚,而且将信仰或教义教规具体化为各种道功、道术,进而形成操作体系,引导众信徒去实践力行。可以说,道教是重视道、术、行的宗教,既重视“道”的提升,又积极提倡功法和炼养术。真正的道徒对道教真谛的切实掌握,在于不仅要懂得它的基本宗旨,或具备其虔诚的信仰,还要作道术的训练,努力积累道功,日进无疆,不断深化和纯正信仰。这样,就充分强调了人类活动的主体能动性,以及人与自然的适应性。人作为天地的中介与协调者,既要顺应自然,又要制约自然变化,加以引导,以曲成万物。
四是合而不同的精神。道教合而不同的精神是与传统伦理学中的“和合”精神相承接的。道教《太平经》提出:“中和者,主调万物者也”,认为自然界与人间社会各层次的事物,皆包含阴、阳、和三种基本要素,合而构成一物,故名三名同心。“元气有三名:太阳、太阴、中和。形体有三名:天、地、人。天有三名:日、月、星,北极为中也。地有三名为:山、川、平土。人有三名:父、母、子。治有三名:君、臣、民。” 5 三名同心就是理想的太平世界。阴阳之道体现天意,所以人要顺应阴阳之理,从各个方面保持人与人、人与自然关系的和顺,才能消灾去异,致力世界太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道教在信仰系统、丹术符箓、仪式规范中发展了和合的思想。合而不同的生态智慧,帮助人们认识到世间万物多样性存在的意义。保护了事物的多样性,就有可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五是循环再生的精神。在关于如何有效地利用自然方面,传统的中国人确立了“大”和“久”的目标,并认为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人要有中正的德性,效法天地,用制度节制人的无穷欲望,不造成对自然与人类的伤害。《周易》指出了两个途径,其一是“九二贞吉,以中也。”其二是“中正以通。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天下,不伤财,不害民。”道教也发展了类似的思想,强调对生命以及生命存在条件的确认是圣人之智、圣人之德,是圣人之业,人的理想的生活世界是一个物我同一的美好社会,认为在那样的社会里,生命可以循环连续、周流罔停、生生不息。早期道教认为古之得仙者,或身生羽翼,变化飞行,卓然特立于一般人的本性之外,甚至化身异形,有似雀之化为蛤,雉之化为蜃。后来的道教吸收了更多的人伦日用思想,从生命循环再生的角度出发,把“老而不衰,延年久视,出入任意” 6 作为神仙之道。五代时期的道教学者谭峭以“化”的观点看待宇宙、人生和社会,提出:“虚化神,神化气,气化形,形化精,精化眄,而顾眄化揖让……” 7 整个人生和社会的兴盛就处在变化统一的过程中。道教在利用物资的观念上,主张人类要多多节制欲望,保持万物的生机与发展活力,这与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依时令进山伐林,夏以前禁采樵,禁捕幼兽幼鸟、禁杀鱼蟹,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等观念是相当一致的。人与生物资源相处,要进行物质交换。进行物质交换不是强行占有,而是对自然作顺应与调适。
六是融通万有的精神。道教思想一向把大自然看作是一个充满生命的超巨大系统,其中的所有事物都相互有机地联系着,宇宙在其历程中运行,是时间坐标和空间坐标的交叉线。从老、庄之始便探其玄机,以揭示自然界中固有的整体关系。老子说:“大道泛合,其可左右。万物持之持生不辞,功成不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常无欲可名于小。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以其终不自为大,故能成其大。” 8 也就是说,大道像广阔的河水一样滋润着万物,毫无私心,毫无偏意,像伟大的母亲一样爱护着所有的生命,所有的生命依靠道的养育而生。对自然界要善意对待,这是因为在根本上“人与天一也”。9 既然如此,就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庄子曰:“万物皆种也,以不同形相禅,始卒若环,莫得其伦,是谓天均。天均者,天倪也。” 10 也就是说,万物都来自特定的物种,但在不同物质的物种之间也存在着联系和转换,如同圆环一样,分不出始终和次序。这种自然的联系性,可以叫做“天均”。道教认为道为世界的本原,道是创造一切生命的总源泉,是融贯万物生成的总动力。唐代道士吴筠说:“通而生之之谓道,道固无名焉。畜而成之之谓德,德固无称焉。尝试论之,天地人物,灵仙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知其终。探奥索隐,莫窥其宗,入有之末,出无之先,莫究其朕,谓之自然。自然者,道德之常,天地之纲也。” 11 这里立足于物象世界的固然之理,推理道德本体对于物象世界的意义,其中蕴涵着通生无匮、品物有方的生态伦理智慧。大道是宇宙的本原,也是观察天地万物的出发点;站在大道的角度观察人世,天地同一,万物一齐,物我无分,无此无彼;天地万物虽然形态各异,人间诸事虽然各有其理,但说到根本上,则各顺其情,各尽其性,各自自然,各自皆安,这就是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体悟到差别之中的同一,相异之中的不异,也就体悟到了大道,也就融入了大道。
总而言之,上述诸方面,落实到现实中以保持生物物种、绿化美化生活环境,可以为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意味着,道教生态伦理必然并且能够进行现代性转换。而转换的契机,则在于具有高尚精神境界的现代性人格的塑造。因为根据道教的观念来看,人经过修炼而达到的崇高境界并不神秘,遥不可及,至高的神仙也是人在世的造化和修行的体现。我国宗教史专家牟钟鉴先生把道教的神仙人格特征概括为这样几个方面:一是生命力深厚旺盛,因此能够健康长寿;二是精神境界高超,摆脱“小我”而成就“大我”,所以精神可以不死;三是智慧超群,有很高的洞察力和预见性,却又大智若愚,和光同尘;四是利而不害,为而不争,功德在世;五是潇洒自在,豁达从容,善于化解烦恼,始终保持喜乐心情。能够做到这些方面,就可以称为活神仙。所谓神仙境界,除了幸福快乐的人,便是优美宜人的环境。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鸟语花香,人民和平幸福地生活着,其乐融融,这就是人间桃花源般的美好生活。12 我们认为,人们只要努力建设,把中国道教的这种万物一体、生而不有、曲成万物、合而不同、循环再生、融通万有的伦理精神,融会灌注到现代人格的塑造中,用以推进我们的物质和文化建设,人间的仙境是可以在眼前出现的。
后期:会通过松果体直接感知而见鬼神等阴类,或能预知,或能下冥府,一些神汉巫婆具有的一般就是此阴阳眼,但又有差别,有些是前生报感而得,有些通过上神上大仙而借得,应用可主动,功能较稳定,借阴神之用会带阴气,伤身阳气。准否,看修为。
较不受后天视觉影响,松果体已启动较全面机能,前世修行而报感的人或天人或高人具有看穿一定有形的物质,遂得修为提高能感知三界之像,或过去将来事宜,具有透视和遥视功能。差别很大,有些并不是通过松果体显信号,而是人体其他感光穴位获得。天眼并不能真正体现一个人的修为,只是感知见到样子,并不一定知道他的定义和内涵。有些达炼丹阶段也不一定会有,但明白其机理。也是种类繁多,略分为以下三层:
前期:静定中能内视显像前世灵魂记忆中深刻的片段,进而功能慢慢稳定,能入定知数世之事,亦能知见鬼神之事,或能透视,如台湾大学校长李嗣涔做的儿童透视实验,是真实存在的。
中期:天眼能透见三界之事,或隔墙看物,或视人五脏颜色,事涉及身和亲友,会前知和预知。据《史记·扁鹊列传》记载,扁鹊就有天眼,能透视人体,然后配合医术给人治病。
后期:能知见三界之事,可预知关心之事件的态势走向,并开始“看明”诸尘法,修为好数千年之事亦能知。地仙大成可能证得。
神仙之眼,证到我空阳神成就而得智慧眼,法身无处不天眼,有智慧力,可以说是开悟之眼了。可具有多眼、判眼、追眼、预眼、护眼等功能,已超脱于三界,功能稳定准确。
其中,多眼:立体之眼,可从多角度看,可远观亦可近察。
判眼:可以分判虚实,解析事物的规律和内涵。
追眼:能追查过去数万年甚至更久远的事件发生的过程。有些高功能天眼也能追查一段较短时期的事,但不清析或较不准确。
预眼:准确预视末来事物和他人发展的趋势,千万年不殆。
护眼:不仅能形成气场护卫己身和他人,也能感沁他人和灵化住地。
慧眼可略分以下三层:
前期:透知三界事,开始能知仙界法界之事,有慧力,形成防护罩,长住一地能慢慢改变地脉风物,或能微观尘埃或能宏观掌中三界,可开洞天,一般神仙具有。
中期:能影响周围灵类,久驻一地变成灵地,神仙强者具有。
后期:气场灵布,福荫一地,慧通诸法,不迷惑,慧光彻地六道十方,神仙上品具有。
观一切俗事缘生性空,当体如幻,观一切众生平等,能够运用事物和改变事物走向,认知自性虚无和大道的体用,掌握各种大道法则之力,可为纯阳之眼或法则之眼,金仙具有。如有达人把钢丝看断,就有一丝法眼的韵味,但不等于就有法眼,是多生修来的异化潜能。法眼可略分以下三层:
前期:能改变事物运行的轨迹,透知诸相,色空不二,了知一切音声、符号等规律,亦能自造宇宙咒语和符箓。
中期:能屏避天机无痕,化变万物。
后期:宇宙真相皆透明,法法无法,掌握法则功能强大,只有一丝生死无明未圆满无碍,大罗金仙可具有。
究竟透彻一切宇宙实相和大道演化周期,悉知悉见一切,无有隔碍不融,明察秋毫,一观即是性,也能对治一切,可以五眼互用,智慧通达一切种智,是究竟圆满的,圣光普照,成就种种不可思议境,一切具足,是最高证量之眼,可为大道之眼。如老子所“见”宇宙起源:“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因愿力不同而略异,实色空不二。元始天尊具有。
1、修行此秘诀,如要配合太阳、月亮、星星等采光行功,最好要明师指点,因太阳有射线等久照会受光毒、月有阴邪附潜不懂得防患会后患无穷、星光漂浮不定难于作功。而如什么浊光法等后天光源或后天电滋波冲开等,滓质较多,慎用。
2、修行此秘诀不得有为害之心,作恶必遭天遣,因果报应不爽。
3、能有得,默藏其用,天眼神通的层次高低并不一定代表修真境界的好坏,尤其在一、二阶更要注意。以祖师为榜样,行善于自觉觉人、自度度人、自利利人
注:本文所载修行功法仅作为道家文化普及之用,不作为修炼指导,请谨慎修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