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青铜峡市人民法院青铜峡镇法庭成功化解18起涉众土地纠纷,一揽子解决村民的切身问题,确保撂荒土地得以重新投入生产。这也是青铜峡法院涉众案件“四道防线”经验做法的有力印证。
2015年,杨某先后与18名赵渠村村民以其公司、个人名义签订数份《土地租赁合同》,租赁40.71亩土地种植树木,计划用于木材加工。村民们看着田间茁壮成长的小树,于是“美滋滋”地在家当起了“包租公(婆)”,但后续杨某一直以树木生长周期长、短期没有收益为由将租金一拖再拖。2024年,18户村民们多番讨要土地收益无果,遂集体到辖区政府讨要说法。
综治会议上,峡口镇政府围绕该起系列纠纷,通报前期排查与化解情况,由于涉及人数众多,农民对立情绪大,镇政府、村委会数次化解无果,建议青镇法庭介入,通过诉讼解决。为防止矛盾扩大,会议一结束,庭长柴少娟便马不停蹄地到现场查看案涉土地情况,了解到杨某早已疏于管理,导致土地荒废严重,耕地层受损,田中树木长势差,已无商业价值。如果不尽快解决,就要耽误明年一年的收成。对风险作出准确评估后,法庭主动出击,迅速联系村委会、村级法律顾问,敦促尽快提交起诉材料,以便及时解决纠纷,争取春耕前恢复土地活力,减少农民损失。
法官在接收材料后,联合驻庭调解员提前摸清纠纷底数,全庭上阵、建立台账,逐一核实信息、租赁时间、土地面积、租金数额……全面梳理纠纷事实与争议焦点,为下一步快速处理纠纷打下基础。可最大的难题又摆在了法官面前,杨某下落不明,如果公告审理,案件周期太长,必然会错过春耕时间。与此同时,村民们开始躁动不安,频繁催促。承办法官一方面安抚村民情绪,另一方面号召大家多方打听杨某行踪。终于,法庭获悉杨某住址,当即前往通知。
坚持调解
打造矛盾纠纷化解的第三道防线
2024年10月31日上午,杨某在法庭与其几次电话沟通后,主动联系法庭询问案件情况。法官迅速安排调解会,当日下午将双方约至法庭。由于涉案村民众多,调解从下午两点一直持续至傍晚还未有定论,但法官深知,若今天不当庭将土地收回,杨某可能会因为惧怕承担巨额的租金而再次“消失”。在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和调解员的坚持下,杨某终于在晚上临近八时妥协,同意解除租赁合同并分期支付拖欠租金。法庭干警随即启动“流水线”工作模式,专人负责记录、制作调解书、签署回执,直至凌晨三点,18起案件全部顺利调解完毕,调解书当庭发放,村民们纷纷表示了对调解结果的满意。
案结事要了,调解第二日,法庭主动开展回访,联系村委会和村民代表,确认村民们已经着手将土地上的树木移除、恢复土地肥力,为明年春耕做准备。同时,法庭建议镇政府、村委会以此案为鉴,全面排查辖区土地租赁中的风险隐患,便于共享信息,联合预防潜在涉众矛盾纠纷。此次系列案件中,虽然部分村民涉及的土地只有0.65亩,但却涉及农民最关心、最根本的利益点。自《青铜峡法院关于护航高质量发展 预防化解涉众型纠纷实施意见》发布以来,青铜峡镇法庭以严守“四道防线”为涉众纠纷化解依据,积极融入辖区党委综合治理大格局,通过综治联席会议及村(社区)信息共享模式,实现涉众纠纷的早发现、早控制、早处置、早化解。青镇法庭也从多起涉众纠纷案件中,总结经验,优化调解方案,促进后续涉众矛盾纠纷的整体化解,逐步形成化解涉众纠纷案件的“青镇经验”,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审核:赵霞、王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