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窒息的“小朋友打翻龙虾”事件:扯下多少家庭的遮羞布

文摘   2024-11-10 13:48   湖南  

会爱才是爱,不会爱是伤害!

前段时间,有一个网友晒出一个事情,引起了大家的广泛讨论。

贴子发出后,很多人在下面留言,大多数都是羡慕小妹有个宽容的好妈妈。

还有网友建议当父母之前先养猫

想想,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父母:发生一点点小事就上纲上线,犯一点小错误就纠着不放,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度很高,接受度很低。

心理学家戴安娜·鲍姆林德说: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严格,不耐心解释规则背后的原因,对于小事情出现过度的反应,这是专制型教养方式。

有的家庭总是鸡飞狗跳,几块钱的碗打碎了,去上学钥匙丢了,零钱丢了,看电视太入迷忘记妈妈的盯嘱锅糊了……孩子总能挨一顿骂,甚至一顿打。

家长缺乏有效的沟通和包容,对犯错的宽容度极低,总是在小事上产生不必要的争执和矛盾。

这些小事争执往往是一种“非建设性冲突”,这种冲突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容易让彼此心生怨气,形成原生家庭的痛。

“非建设性冲突”对孩子的影响

不积极与孩子沟通,用指责和惩罚的方式来控制孩子的行为,对孩子的心理,情绪,健康有着深远的负面影响。

孩子在短期内表现出较好的服从性,但长期来看可能会有较低的自尊、社交能力和创造力

1、社交障碍

不被包容的孩子长大后大多数没有容人的能力。

做错点什么就会挨骂,那么以后她也很难心平气和地对待别人的错误。

因为从小被打击,久而久之,对自己没有自信,对别人反而要求很高,甚至会吹毛求疵。

他们无法适应别人,只有想办法让别人来适应自己。

对别人要求很高,其实是为了束缚别人。

在亲密关系中,对伴侣过分严格,其实意味着对自己不够自信。接受不了对方做事不符合自己的期待,害怕失控的感觉。

这样的人,很难跟别人建立起良好的亲密关系。

2、习得性无助

经常被父母指责的孩子,会自我怀疑,缺乏尝试新事物的勇气。

生活中容易产生消极情绪,害怕失败,没有挑战困难的勇气。

患得患失,自我怀疑,无论多么努力都觉得自己不够好,配不上各种成就和美好的东西。

3、讨好型人格

父母总是过分强调自己的伟大,辛苦和付出,来提高对孩子的要求,希望孩子顺从自己。

孩子不服从,就各种惩罚,打骂,长此以往,孩子形成敏感的性格,担心被人不喜欢,经常委屈自己去获得别人的认可。

习惯性牺牲自己去化解冲突,因为从小父母给的爱是有条件的,你听话了,不犯错了,父母才会夸你。

渐渐地,孩子失去自我,内心矛盾,一生都不够强大。

总结:

幸福的家庭往往能够在琐碎小事上表现出更多的包容和理解。

减少对小事的过度关注,转而关注孩子的优点和潜能,形成优质的家庭教育。

包容不能过了头,不然成了溺爱,网友说从小没有被骂过,长大了很脆弱。

虽然不能奉行“棍棒之下出孝子”,但是也不可以娇惯和溺爱孩子。

有句话叫:爱之深,责之切。

所谓的严格要求是因为对孩子深沉的爱。

为人父母,必须将严和爱结合起来。

《玫瑰的故事》里面,清华教授爸爸的教育观非常正,有爱有原则,有包容有底线。




八千丈
去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