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70周年】谢盛亮:归乡廿六载 甘为孺子牛

民生   2024-12-02 13:57   福建  

26年前,一位已跃出“农”门的年轻小伙,放弃了在福州闽发证券的优渥工作,选择回到家乡当一名归乡农人。他用自己的青春,带领乡亲们绘就了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美丽画卷,他就是松溪县人大代表,溪东乡古衕村“一肩挑”谢盛亮。

2006年,因勤劳能干、为人热忱,又在省城工作过有见识,年仅32岁的谢盛亮被乡亲们高票选为溪东乡古衕村村委会主任。上任伊始,面对村里丧葬无序占用林地,红白喜事攀比成风、村民业余时间沉迷打牌等不正之风,谢盛亮带领村两委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风易俗攻坚战。他牵头成立村公墓理事会,建成南平市第一个村级公益骨灰楼,动员全体村民签署《古衕村公墓管理约定》,解决了丧葬攀比的陋习,实现了文明殡葬。

经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古衕村建设村级公益性公墓的创新做法得到了《人民日报》《中国社会报》《慈善公益报》《福建日报》《闽北日报》等媒体的多次报道,相关做法也在全市推广。之后,谢盛亮又在古衕村成立了全县第一个红白喜事代办点,通过对礼金标准、桌数、次数等内容进行明确规定,为村民减少红白喜事支出400余万元。

为了丰富村民的业余生活,谢盛亮还在村里打造了“文明古衕讲习班”“重阳家宴”“古衕村晚”“流动书屋”“杜鹃花节”等品牌文化活动。如今,村里已很难听到麻将声,取而代之的是“村晚”的音乐声、吃茶话事的聊天声、讲习员们的宣讲声。

“在老谢的带领下,村里生活发生了很大的改变,现在村民们一有空就会组织活动,并积极参与,越来越重视文化素养的提升了”。古衕村村委会副主任、县人大代表叶道青说道。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谢盛亮深知,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他立足于古衕村的资源禀赋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组织村民成立清水笋罐头生产合作社,领办集源家庭农场,采取“支部+农场+农户”的模式,建设绿色蔬菜种植基地,不仅帮助村民解决家门口的就业问题,还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以前种一年的水稻、玉米,累死累活赚不到万把元,现在老谢带领我们建农场、种蔬菜,除了每年固定的500元土地流转租金外,我们女工一个月也有4000多元的收入,既兼顾了家庭,又实现了增收。”古衕村村民彭仁妹有感而发。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谢盛亮将村里的吃茶话事点设在了自己家中,自掏腰包购置了桌椅茶具,每到夜晚,村民三三两两来到谢盛亮家中,有事就反映情况,无事就喝茶聊天,对于村民的诉求,谢盛亮都详细记录,及时整理成建议和提案反馈给相关部门,为破解基层治理难题,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群众选我当人大代表和‘一肩挑’,我就不能辜负大家对我的信任,我必须勤勤恳恳工作,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谢盛亮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归乡26载,从“小谢”变为“老谢”,从谢主任到谢书记,再到谢代表,肩上的担子越来越重,谢盛亮就像一头孺子牛在农村的广阔天地中辛勤耕耘,收获着村庄的嬗变和群众满意的笑容。


作   者:夏贵萍  伊博韬(溪东乡)陈思思(县人大)

编   辑:黄   帆
责   编:苏永健
监   制:范鑫琳
总监制:金   鑫
投稿邮箱:zlx2331915@vip.126.com

今日松溪
权威发布、松溪资讯,传播好声音、弘扬正能量,宣传推介松溪。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