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出一个藏匿于缅甸妙瓦底、专门从事跨境人口贩运的犯罪集团,中泰警方联手抓获12名境内外犯罪嫌疑人……今天,我国公安部通报王星一案详情,再次引发热议。(此前报道:骗王星的跨境人口贩运集团被挖出!灯光师孙某强等已获救回国)
此前,媒体就报道称“王星事件”并非个例,还有不少中国人深陷缅甸电诈园。从通报看,事实确实如此。据悉,除王星外,孙某强、杨某琪、吴某琪、林某玲、许某宁等人也已获救脱困、安全回国。客观来说,从这起舆论高度关注的事件,我们不难看出,因为涉及跨境执法合作,无论是打击犯罪,还是解救人员,难度都不小。此前,浙江一大学生在朋友蛊惑下到国外求职,结果被辗转押送到了缅甸北部的一个诈骗园区,警方历时45天才将其解救回国。但“王星事件”也再次证明,人民至上不是一句空话,面对受骗受困同胞,国家绝不会坐视不管。跨境电诈猖狂,必须以雷霆之力打击。自2023年7月公安部部署开展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专项工作以来,公安机关会同缅甸执法部门合作开展了一系列打击行动,彻底摧毁了臭名昭著的缅北果敢“四大家族”犯罪集团,缅北地区邻近我边境的规模化电诈园区被彻底铲除。打击电诈不是一阵风。从专项工作取得阶段性重大战果,到如今一条线索肃清一个团伙,都是对犯罪分子的强力震慑,也传递出打击电诈不获全胜不收兵的中国态度。当然,也有人追问,反诈力度空前,揭秘境外网络诈骗内幕的影视作品以及官方宣传铺天盖地,社会对境外电诈的认识不断提高,为何还是有人被诱骗出国?一是,境外窝点规模仍然庞大,缅北涉诈犯罪问题得到明显改观,但境外仍存在大量为电信网络诈骗提供场所的所谓“科技园”“开发区”等。二是,不法分子骗术花样翻新。如“假剧组骗局”这般,他们甚至开始针对不同群体,精准设计骗局。而在这一黑色产业链前端,更有黑客将金融、旅游、求职等平台获取的个人信息整合售卖,诈骗人员得到这些信息后,对诈骗对象精准画像,寻找薄弱点,实施“个性化定制”诈骗。这种情况下,自身防线稍有不牢,轻信了“轻松赚大钱”等话术,很容易被诱骗。“魔”高一尺,“道”必须高一丈。于中国而言,与东盟国家加强双多边执法安全合作,以及提高技防水平都势在必行。但是,相较亡羊补牢,更需防患未然。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强宣传警示,提高人们的反诈意识,增强对电诈行为的辨识力。于个人而言,切莫轻信“境外高薪招聘”“出国赚大钱”等话术,让自己陷入危局。打击境外诈骗,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希望“王星事件”成为警钟,进一步提升全社会的警惕性,强化全民反诈的氛围,惟有如此,不法分子才无处可骗。
来源:北京日报微信公众号
点击关注【指尖沧州】
有更多的精彩文章等着你关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