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花月夜》:你像月亮那么美(一)

文摘   2024-10-14 10:13   河北  
     
《春江花月夜》是我初中时候背的诗。

一开始喜欢,只是因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这两句。

作为北方农村里的孩子,虽然没有大江可以看。但那时没有灯光污染的乡村之月是可以看到饱的,绝不像现在,看月亮和星星还得特意跑进山里。常见没有星星的夜晚天空澄澈纯净,明月高悬其上,飘逸不俗,让人一望顿生出尘之心。

那样的景色和这两句诗很搭。

当自己想要说却说不出的话,被这两句诗说得又满又透。内心有所触动,于是就开始去背这首诗。而对诗后面的那些句子相对而言就比较无感。慢慢也就把这首诗放下了。

真的再有感觉时,我已经高二,那时疯狂的痴迷武侠小说,在温瑞安的武侠小说《逆水寒》里看到诗人有关宇宙哲思的那几句,当时就被深深震撼。

小说里第104章、第105章的标题,分别就是“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在这两节里面,第二男主赫连春水准备为心爱的人息红泪赴死,他站在江边,眼前是汩汩滔滔的大江,天上是皓月一轮,一时心里如眼前大江波涛汹涌,而伊人却如明月皎洁高悬“江”天,只是奈何第一眼看到她的那个人却不是自己,而她第一眼看到的也是另外的别的人。

书中说“赫连春水凝望着月色,不禁痴了。”而我也已经看得着了迷,竟把那两节反反复复咀嚼了很多遍。觉得这两句用在此处,实在具有杀伤力。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初见”和“初照”都和他无关。赫连春水爱的绝望的大潮,因为这两句诗也席卷了我。是温瑞安的这部小说,让我忍不住又把这首诗拾起来反复读了很多遍。越读越觉得这首诗之美。

它美得就像天上的月亮,不染一丝尘埃。

多年以后,现在的我要讲这首诗。却又多了另一番感触:

这首诗确实美得像月亮,美则美矣,却也像月亮一样和我们疏离,遥遥相隔。

为什么会这样?

原因之一就是现在的孩子已经离自然越来越远了,身边处处灯火通明,已经淹没了皎洁的月亮,它的清辉已经很少能沐浴到他们的身上心上。离着真实的月亮远了,诗里的月亮也就引不起他们的共鸣。

此外,他们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像我以前一样那么狂热地去读小说,去通过其他文学作品加深对它的印象。课业繁重,稍有余闲,还有电影电视剧游戏这些更直观的东西给他们刺激。不读,或者潜不下心去读,对它认知浅,自然也就觉得泛泛。

还有就是这首诗本来也是一首“无我”之作。

所谓“无我”,就是说透过这首诗我们并不能了解到写这首诗时的作者张若虚的悲喜,它不像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李清照的“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那样,读进去你就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绪,“我”的色彩那么浓厚。它是以高高在上的明月视角,温柔地俯视着人间的悲欢,我们感受不到诗人强烈的鲜明的“我”在。自然它也就不像《雨霖铃》《声声慢》那样动人心弦。

那么去怎样讲这首诗呢?

让学生们既能借这首诗领略到空中月海上月水中月林间月的自然风物之美,也能领会到哲思之月离人之月思妇之月带给我们的宇宙无穷人世匆促人生孤独之忧伤。

要看到“月亮”,那就把月亮先种到他们心上。

首先给他们讲前人给予这首诗的盛誉:

清·王闿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用《西洲》格调,孤篇横绝,竟为大家。李贺、商隐,挹其鲜润;宋词、元诗,尽其支流,宫体之巨澜也。

明末清初·毛先舒:不着粉泽,自有腴姿,而缠绵酝藉,一意萦纡,调法出没,令人不测,殆化工之笔哉!

明·胡应麟: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流畅婉转,出刘希夷《白头翁》上,而世代不可考。详其体制,初唐无疑。

闻一多:在这首诗面前,一切的赞叹是饶舌,几乎是亵渎……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李泽厚:这首诗是有憧憬和悲伤的,但它是一种少年时代的憧憬和悲伤。

……

然后让他们去搜集有关月亮的诗与歌!有道是星儿点点,月儿无双。见到其他“星星”的光芒,自然也就能感受到“明月”的清光。

至于讲课,当然还是和学生一起欣赏月亮,月下同行了。

附:

隋炀帝《春江花月夜二首》:

其一

暮江平不动,春花满正开。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

其二

夜露含花气,春潭漾月晖。

汉水逢游女,湘川值两妃。

当代《望月》歌词:

月亮在天上,我在地上

就像你在海角,我在天涯

月亮升得再高,也高不过天啊

你走得多么远,也走不出我的思念

海夜听风三人行
不是千篇一律,只是万里挑一,一中语文教师,一心一意等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