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泉吉乡坚持把党建引领贯穿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实施“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以党建引领为核心,深入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
组织牵头聚合力,注入乡村振兴“原动力”。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必须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近年来,泉吉乡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坚持“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星级化评定等工作,结合党纪学习教育组织开展领导干部讲党课、“党员承诺践诺”等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同时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围绕“守初心、听民声、解民忧”的目标,坚持以实际问题为导向,记好“民情账”,群众的获得感更多,幸福感更满。截至目前,解决“急难愁盼”20件(个),办实事30件(个)。
激发产业新活力,提升乡村振兴“内驱力”。产业旺则村民富,村民富则乡村兴。泉吉乡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结合资源禀赋和发展优势,鼓励支持村级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探索推进“合作社+村集体+牧户”联动经营模式,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把党员群众聚在产业链上,切实做到兴一个产业、强一村经济、富一方百姓,提速形成乡村产业更加蓬勃、农民生活更加富裕的生动局面。冶合茂村通过土地流转将草场承包给仙湖公司创立圣泉湾生态旅游区,每年收取固定收益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通过开办劳务公司以联农带农模式促农增收,农牧民群众更加富裕,乡村振兴活力持续迸发。切吉村折赫托恰落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自创立以来,通过成立合作社和家庭牧场等新型经营主体为前提,帮助和带领广大群众达到增收致富目的,年内实现二次分红。
文明建设树新风,提升乡村振兴“凝聚力”。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铸魂工程,发挥着基础性、引领性作用。泉吉乡充分发挥传统民俗文化资源优势,坚持党建与民俗文化传承同向发力、融合共进的理念,通过文化月系列活动重点突出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特色餐饮,在巩固环湖沿线旅游市场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基础上,以创建青海湖国家公园、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依托“浪漫泉吉·文化之乡”,举办民俗民族地域特色的“文化月”活动,积极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新格局,农牧民增收新途径,以村集体经济为主力军,通过多方筹资,尽心尽力打造环湖西路露营地,将梦蓝圣境打造成乡村旅游接待点。结合牧区特色,开发祭海宝瓶、糌粑鱼食、牛羊毛编织品等文旅产品,特别在“引客、留客、待客”上做文章、想办法,塑造藏城品牌、泉吉特色的生态旅游基地,使文化旅游成为传播新时代的“好声音”,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阀”、打牢理想信念基础的“凝固剂”、增加群众收入的“新动能”、留住“乡愁”记忆的“播放机”。持续在党建引领传统民俗文化上做文章,着力让基层党建“活”起来,让群众生活“美”起来。
生态保护促发展,增强乡村振兴“保障力”。生态振兴是乡村“五大振兴”之一,是乡村振兴战略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泉吉乡始终坚持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纳入“一核五队促振兴”工作法中,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对全乡82.55万亩禁牧草场进行管护,足额发放草原生态奖补资金,全乡16处图斑均已恢复治理,并与各村牧户签订后期管护协议并每月进行督导检查。同时,泉吉乡组织生态文明工作队员干部职工常态化开展“周五固定环境集中保洁日”,积极探索创建“1+3”生态保洁模式,建立健全管护责任清单,实现责任到人,做到有人抓、有人管,纵深推进乡村人居环境卫生保洁常态化、长效化。今年以来,共组织开展集中环境整治活动36余次,志愿服务活动31次,出动人员1600余人次,出动一般车辆31辆(次)、村级垃圾清运车35辆(次),清理垃圾20余吨。不断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成效,持续刷新乡村“颜值”。
人才引进壮队伍,激发乡村振兴“持续力”。泉吉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村情实际,将村级后备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夯实基层党组织的重要抓手,切实打造一支政治站位高、业务素质硬、服务意识强、作风纪律严的村级后备干部队伍。以多渠道培养发展的思路,积极拓宽后备干部选择途径,采取由党员和村民代表推荐、党支部推荐、个人自荐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在现任村“两委”中“留”、致富带头人中“请”、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和优秀大学毕业生中“引”,确保村级后备干部队伍“源头质量”。
来 源:泉吉乡
撰 稿、摄 影:吉桑杰、才总吉
审 核:雪仁措
监 制:聂连其
总监制:李 植 责编:晒蒙措
刚察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