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水浒传》的人,想必一提到高俅都气不打一处来,逼林冲上梁山,加害诏安的梁山好汉不说,最终还给宋江、卢俊义喝毒酒,迫使梁山好汉都不能善终。
关于高俅,《宋史》中并没有高俅专门的列传,而在《宋史 李若水》中有提及高俅。历史上的高俅,并不是施耐庵笔下所刻画的反派人物。他在宋徽宗时期,做过二十几年的殿前都指挥使,掌管禁军二十余年。大才子金圣叹曾经评价:“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是乱自下作也;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于是,高俅便独自把朝廷的黑锅默默地背了起来。
历史上真实的高俅,家世并不显赫,甚至可以说出身低微。最开始高俅因字写得好,还懂得风雅诗词,并且还懂一点武功被兵部尚书苏东坡赏识,在他身边做了小吏。苏东坡被调任后,觉得高俅是个人才,如果不被重用真的很可惜,便将高俅推荐给翰林学士,翰林学士以身边人众多为由将其拒绝。苏东坡转头便将高俅推荐给,跟自己私交甚好的王诜。王诜作为宋英宗女儿蜀国长公主的驸马,和皇亲国戚接触的机会比较多,高俅因十分伶俐被王诜看中,便将招待皇亲国戚的事情交给高俅办,高俅就是在此时和端王赵佶接触上的。一切就如我们书中所看到的,高俅因蹴鞠被端王看中。后来高俅之所以会被重用并不是因为蹴鞠,蹴鞠只是所谓的一块敲门砖。
端王赵佶当上皇帝后,看高俅武艺不错,也有领导能力,为提拔他派他去边关深造,没想到高俅真还打赢了几场仗。自此之后,有了业绩的高俅才得以加官进爵。据《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有一次,高俅组织军队竞赛,花样百出,这些花架子看得宋徽宗十分开心。高俅因能善于抓住机遇,并且为人圆滑,能够迎合宋徽宗圣意,最终谋得了掌管禁军的职位。
历史中高俅,并不是我们书中看到的奸臣。反观他是个知恩图报的人,他因苏轼的帮助得以做到当今的职位,在面对当蔡京等人迫害苏轼及其家属时,高俅并未落井下石,而是伸出援助之手,并且还在宋徽宗面前推荐刘仲武的儿子刘锜担任大将(南宋时期,刘锜成为一代名将)。
历史上,高俅也没有招安宋江起义,宋江起义是被张叔夜镇压的,并未接受招安。高俅也没有参与镇压方腊起义的军事行动。
高俅于靖康元年,即1126年,病死于东京开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