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西中,吹响 75 集结号
在临泉生活多年的人,大多知晓城西有一所城西中学,简称西中。临泉西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曾拥有多个名称,如临泉中学高中部、临泉师范、城西中学、城郊中学、临泉三中、临泉职业技术学校等。我们那一届当时被称作城郊中学。近期,当我翻阅毕业合影照片时,看到 “临泉西中高二乙班毕业留影”。这为本文以 “西中” 称呼提供了依据。
1972 年,初中升高中考试得以恢复,这一重要举措既反映出当时的社会背景与教育状况,又对学生的命运产生了深远影响,无疑是教育变革中的一个关键节点。1973 年底,城郊公社的田桥、荣楼、高庄加上原来西中的100余名学生考入西中,两年后 1975 年元月毕业,这一届后来被称为 “回潮班”。
城西中学坐落在县城西北约三里之处,与蔡庄、徐庄、黄泉相邻,确是名副其实的城郊中学。学校位置较为偏僻,通往县城的是一条弯曲的煤渣路,还需翻越两道河坝和流鞍河。后来修建了城西闸,交通状况才稍有改善。
在西中读书的两年时光里,生活十分清苦。农村来的学生背着红芋片到直属库粮站换一张单据,凭此单据到会计那里折换成饭票,此乃粗粮换细粮之举。一张饭票能买一个白馍或是一搪瓷缸咸米粥,同学们不舍得吃,时而从家中带些食物,花 2 分钱放在食堂蒸笼里加热。较为含蓄的女同学,用白纱布裹着食物,男同学则用网兜装着窝窝头加热后食用。记得在学校东边角有校办制药厂,同学们有机会可在药厂从事用胶囊装健曲的活儿,以此换取饭票以解饥饿之困。
体育老师侯立岭要求高中两班组织男女篮球队,时常开展篮球竞赛。乙班男队队长许兴彬,女队队长柴桂华,我作为文体班长与他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后来,两人结为伉俪,成为 75 级同学间传颂的一段佳话。
高一时学习尚且正常,到了第二年,“反击右倾翻案风” 政治运动冲击正常的教学秩序,再加上学工学农,基本上无法正常上课了。1974 年底高中毕业后,农村的学生回乡务农,城市的学生下放农村,这在当时是唯一的选择。
1977 年,中断十余年的高考制度得以恢复。在 “文革” 中,我们本就所学有限,又在农村劳动中消磨了所剩无几的知识。两个班毕业的百余名同学,仅在后来两年中考中有四五名同学考上了师范,这已然是那届的 “顶流” 了。75级同学继承了农民吃苦耐劳、勤奋坚韧的品质,凭借着不服输的精神,有的考上大学继续深造,成为大学教授,有的成为作家,有的成为银行行长、局长、校长、人民教师、基层干部、企业老板等,在各自的岗位上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着光和热。
同学们即便同在县城工作生活,除极少数外,其他同学之间很少联系。每当看到别人的同学聚会,心中总会涌起难以言表的羡慕与酸涩之情。距离 1974 年底离校,很快就五十年了。一次偶尔看到一条微信:五十年同学聚会上,一位老师一开口竟然就哭了。这让我的心为之一震。我们的五十年在哪里?我们的老师、同学们在哪里?我们曾经的母校几经变更,而今已成为儿童玩乐的魔兽乐园,可我们想哭的时候,又能在哪里哭呢?
同学中,已有六位过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如果再不聚会一次,估计很多同学这辈子都难以再见一面了。这是 75 级大多数同学心中的想法。
只要有希望的种子埋下,遇到合适的时机总会发芽。
2023 年 11 月初,突然接到老同学王淑萍和王彩霞先后打来的电话,说与在阜阳的许兴彬、柴桂华两口子联系上了。我当即表态,请老同学到霞光度假村小聚。11 月 4 日,迎来了 75 级部分同学,除上面提到的之外,还有陈玲、荣敏、韩学新、张永义、张文新等,许兴彬夫妇带来了两瓶好酒,同住霞光村的陈玲带来了牛奶饮料。霞光办公室王志峰主任看到我们热情交谈深受感染,热情地当起了东道主,为我们拍照、制作抖音等,留下了不少珍贵的镜头。
席间,同学们一致表示想要在毕业五十年之际,举办一次一生一世的同学会。这次霞光小聚,便成为城西中学 75 届高中毕业五十年同学会的发起、筹备会。公推曾任临泉农行行长的许兴彬担任筹备会长,本人当仁不让地担任副会长兼秘书长,选王彩霞、陈玲、王淑萍为秘书,随后建立临泉西中 75 届同学群。
老同学聚会,是为重温并延续曾经的友情,增进彼此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更是对那段纯真岁月的留恋和回眸。同学情谊,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财富。
至此,临泉西中 75 级同学集结号已然吹响。不论是甲班还是乙班的同学们,请互相转告,务必通知到每位同学。同学们,有想法就说出来,有故事就讲出来,将风雨兼程中结下的同学情谊永久保留下来。
做好自己,行为端正,服务同学聚会,一起乐呵快意人生,何尝不是我们晚年的一大幸事呢!
临泉西中 75 级毕业五十年同学会,时间暂定 2024 年 10 月。
2023 年 11 月 5 日于霞光度假村
作者简介:韩光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传记文学学会会员,安徽省美协会员,临泉县作协名誉主席,曾出版诗歌散文小说传记文学《吕霞光传》、小小说《艺术家》、纪实文学《魏野畴的故事》《铁骨丹心张兰芝》《地下交通员》《最美乡村教师任影》等十余部。其中散文集《野艾蒿》获首届安徽散文奖一等奖;《姜子牙的故事》获第三届民间文艺“山花奖”入围奖;多篇作品曾获国家、省级一等奖、入编中学8年级语文教辅教材等。
——精彩回顾——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韩光:遇见红罗山(一)——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韩光:遇见红罗山(二)——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
红罗山文学信阳笔会专刊 | 韩光:遇见红罗山(三)——豫信杯中国散文大赛征文颁奖及文学笔会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