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上午,云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云南海埂会堂玉兰厅举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新闻发布会,介绍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赵嘉 摄
精彩内容
↓↓↓
1954年8月23日,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宣告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怒江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书写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贫穷走向富裕的恢宏篇章。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深情牵挂怒江各族干部群众和经济社会发展,先后作出“一次批示、一次会见、一次回信、一次听取汇报、三次颁奖”,为怒江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给予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怒江实现了“一步千年”的跨越式发展,解决了许多难题,办成了许多大事,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自治州成立初期,怒江各族人民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贫困生活,刀耕火种是主要的生产方式,千脚落地房是主要传统民居。脱贫攻坚之前,全州贫困发生率曾一度高达56.24%,超全国平均水平的9倍以上。经过70年的艰苦奋斗,怒江彻底摘掉了千百年以来的绝对贫困帽子,独龙族在全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中率先实现整族脱贫,超过10万人搬迁入住城镇,26.96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面脱贫,249个贫困村全部出列,4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实现了从区域性深度贫困到区域性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在中国减贫史上留下了具有典型意义的“怒江案例”。接续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州26.4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15万脱贫劳动力转移就业12.41万人。同时,因地制宜“招小商”、办小微企业和帮扶车间,大力推行“以工代赈”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做到挣钱顾家两不误。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1万元,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各族群众日子越过越红火,生活越来越幸福。
拼版照片上图:解放前的独龙族孩子(资料照片);下图:10月28日,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孩子面对镜头摆出各种造型(新华社记者胡超 摄)。
飞速发展的泸水市 李寿华 摄
解放初期,99%以上的怒江各族儿女,不会讲汉语,读书是个遥不可及的梦。仅有医疗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28人,病床163张。经过70年的砥砺奋进,怒江建立了完备的教育体系,实现了学前教育“一村一幼”,公办园、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分别达98.6%、98.24%,形成了“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公办、民办全覆盖”的学生资助体系,怒江职业技术学院成立并招生,告别了怒江没有高等院校的历史。截至2023年底,全州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2.65%、91.64%、90.16%。医疗卫生机构数量、床位数较自治州成立初期分别增长了15.6倍、47.5倍,实现了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零”的突破,县(市)人民医院均创建为二级综合医院,255个行政村(社区)实现标准化建设。“组团式”帮扶受援医院开展首例手术和填补技术557项。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自治州成立初期的35岁增长到2020年的70岁。医保参保人数完成省下达任务数的100.55%,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7.44%。民族文化得到传承发扬,用独龙毯制作的背包、靠枕、披肩远销英国、荷兰等欧洲国家,“阔时节”等8个项目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涌现出阿普萨萨、茸芭莘娜等一批知名文艺工作者,各族群众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日益富足。
怒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系统推进“怒江花谷”、怒江大峡谷环境提升和城乡绿化美化三年行动等生态建设,累计完成营造林建设672.54万亩,封山育林234.42万亩、义务植树4188.54万株,森林面积达1744.9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77%,位居全省第3位。全州林地占国土面积比例、自然保护地占国土面积比例、林木绿化率、林分平均蓄积量四个指标均居全省第1位。怒江、澜沧江干流和独龙江水质达Ⅱ类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100%。4个县(市)政府所在地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9.5%,境内三大水系15个地表水国控、省控监测断面水质均达到或好于III类,断面水功能区划达标率100%。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如今的怒江,青山如黛、碧水清流、生机勃勃,呈现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怒江坚持解放思想,努力冲破“峡谷思维”,不断向改革要动力,以“放管服”改革激发市场活力和动力,推进“高效办成一件事”提升政务服务效能,全州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超过99%、“最多跑一次”事项比例超过97%。建立完善州级领导和部门“一对一”服务企业制度和每月“服务市场主体工作日”活动,认真落实助企惠企政策措施,市场主体发展到5.37万户,民营企业占全州企业的86.5%,民营经济占全州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6%。坚持把开放作为发展的必由之路,加快推进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新支点建设,加快发展口岸经济,推进片马口岸升级为国家级口岸,怒江首个边民互市市场投入运营。2023年完成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1.73亿元,增长395.1%。
怒江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的殷殷嘱托,久久为功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全域创建,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累计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8个、全省示范区示范单位267个,建设民族团结教育、研究、实践基地6个,怒江州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涌现出“人民楷模”高德荣、“最美奋斗者”邓前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桑南才等先进典型。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成为全州各族人民的共同心声,各民族文化上相互交融,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处处书写着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的动人故事。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全州保持了宗教和顺的良好局面。全力筑牢怒江边境安全稳定屏障,严格落实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工作机制,各族干部群众的国家、国土、国防、国门意识不断增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创新打造的“玛腊调解”“达比亚调解”等民族特色调解模式获得中央、省级多个媒体、栏目广泛推广。全面构建社会治安防控网,全州连续保持10年无恶性命案发生,全省安全感满意度调查结果连续几年排名全省第1位。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怒江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对怒江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省委“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怒江“三步走”奋斗目标,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怒江实践的新篇章。
12月下旬,怒江州委、州政府将举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诚挚邀请大家届时到怒江做客,感受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体验怒江70年来的巨大变化。
从区域性整体贫困
到整体脱贫的“千年跨越”
从“封闭落后”到“幸福美丽”
怒江州在民族团结进步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等方面
取得了以下成效👇
70年来,始终坚持“在云南,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思想,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先后制定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特色畜禽资源保护与利用条例等现行有效的17个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和地方性法规,出台了《关于建设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州的实施意见》等系列规范性文件和规章制度。少数民族平等参与国家事务管理、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民主政治权利依法得到保障,少数民族风俗习惯、语言文字和宗教信仰得到充分尊重和保护,傈僳族民歌、独龙族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传承并被国务院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怒江州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巩固与发展,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更加深入人心。怒江与全国全省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彰显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强大生命力。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建成1个全国、5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十进”示范创建,怒江州成功创建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泸水市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市),独龙江乡边境派出所等4个单位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267个单位被命名为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涌现出人民楷模高德荣、“索道医生”邓前堆、“托厄哈扒”(傈僳语,意为“送信人”)桑南才等23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武警怒江支队等9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边境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长廊“怒江段”示范作用不断凸显。民族团结之花在怒江大地常开长盛。
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自治条例,发布了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约,建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深入实施“石榴红”工程,有效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深入实施“枝繁干壮”工程,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得到璀璨发展;系统推进“幸福花开”工程,建成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稳步抓实“润土培根”工程,坚持我国宗教中国化怒江成效明显。建成怒江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馆、4个示范工作室和一批主题公园、主题广场。各族群众全域自发组织开展“党的光辉照边疆,怒江人民心向党”“心向北京,拥护核心”“共产党的好说不完”等活动,在北京成功举办“建设好家乡、守护好边疆——怒江州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成就展”。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促进各民族语言相通、心灵相通、命运相通。如今的怒江,民族和睦、宗教和顺、社会和谐、人心归聚,各族干部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汇聚起继往开来的磅礴力量和共同繁荣发展的动力源泉。
怒江州曾是“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之一,贫困发生率一度高达56.24%。尽锐出战,苦干实干,选派8000余名扶贫干部驻村帮扶,2万余名干部与贫困户结对,组织背包队上山牵手贫困户,全力攻克深度贫困堡垒,26.96万贫困人口全部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4个深度贫困县(市)、249个贫困村全部如期脱贫摘帽,怒族、普米族、傈僳族等“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整族脱贫。建成怒江州减贫交流中心,生动展示怒江脱贫攻坚伟大成就。成功举办两届减贫治理与全球发展(怒江)国际论坛,为全球减贫治理和现代化发展提供了中国样本。2021年2月,怒江州委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始终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持续落实“监测、包保、暗访、调度”四项制度,强化动态监测帮扶,5773户23074人稳定消除返贫致贫风险,“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促进全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0.5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就业12.41万人。2023年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0170元、增速9.7%、排名全省第一,脱贫人口及监测对象人均纯收入达17087元、增速13.4%,比全省平均高742元。今年三季度,全州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113元,增速7.2%、排名全省第五。2021年以来,省对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连续评价为“好”等次。
依托特殊区位和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不断发展壮大优质中药材、畜禽、旅游等特色产业。全州草果种植面积达111.45万亩,科技赋能推出系列草果产品,预计2024年草果全产业链综合产值将突破20亿元,带动16.5万群众人均增收3400元以上,实现草果挂果面积、产量、产值、收入“四增”。全州种植咖啡3万亩,建成全国一流的咖啡生产线,综合产值达2亿元以上,“秘境峡谷”怒江咖啡全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种植生态茶叶6.5万亩,综合产值达1.7亿元,“亚朵村的茶”由亚朵集团定制包销供应全国1300多家连锁酒店,带动农户户均增收2万余元。种植小浆果9500亩,带动2.85万户9.28万群众稳定增收。独龙牛、高黎贡山猪、乌骨羊、阿克鸡等特色畜禽稳定发展。连续7年举办国际皮划艇赛事,泸水市三河村“观鸟经济”入选全国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案例,贡山县秋那桶、福贡县老姆登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州越来越多的群众端上了“生态金饭碗”、吃上了“旅游幸福饭”、走上了“产业致富路”。
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面完成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大峡谷环境提升和绿美怒江建设行动,建成了泸水阳坡、福贡秘境湾等3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完成89个“千万工程”示范村创建,建成9个省级绿美乡镇、10个绿美村庄、412个州级绿美村庄。全州农村卫生户厕覆盖率达79.5%,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7.95%,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95.5%,乡村环境大幅提升、乡愁气息更加浓郁。边疆党建长廊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推动村党组织书记和“两委”班子实现“学历升、年龄降”,培养党员致富带头人956名。推广运用“群众积分评议”“积分超市”“红黑榜”等有效经验做法,不断激发乡村建设群众内生动力。泸水市同心社区红色物业被列为全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典型案例,独龙江乡、共兴村等1乡4村被命名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乡镇示范村。
怒江全力以赴防风险、保安全
护稳定、促发展、争一流
努力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提升服务群众能力水平
全州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
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2022年、2023年
连续两年排名全省第一
一起来看怒江强边固防
和基层社会治理的具体实践👇
强化组织保障,持续抓实“五级书记抓边防”,强化组织指挥体系,紧紧围绕“守牢重要关口、管好重点群体、管住社会面”的总体思路,不断完善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开展常态化、实战化指挥调度,各级党政军警民同守共建、守边固边的合力持续提升。
深化“三防”融合,历史性建成了一批边境联防所等物防技防设施,招录了一批人防力量参与守边固边,突出实战实效,持续精准优化“三防”资源力量布局,不断提升联防员队伍正规化、专业化和职业化水平,实现“人海战术”向“精准管控”转型升级,怒江维护边境地区安全稳定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显著提升。
探索建立边民守边固边“12454”工作措施,以感恩教育为主线,抓实德治教化、法治固边两项重点,深入排查易参与“引领带”偷渡的4类高风险人员;抓实案件复盘、逐人包保、责任追究、专项整治、举报奖励5项措施;引导边民算清楚“经济账”“自由账”“名誉账”“亲情账”4笔账,不断筑牢边民不敢、不能、不想参与“引领带”的防线,有力维护了边境地区政治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入推进兴边富民行动,全力推动79个现代化边境幸福村、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为全州社会和谐稳定打牢了坚实基础。
创新打造“五心网格”。通过把党支部、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强化党建引领作用发挥,加强感恩教育与为国守边情怀教育,打造“红心”网格。通过建立网格员就业、就医、见义勇为快捷申报等六大绿色通道,建立积分兑换和“一事一奖”制度,着力提升网格员保障水平,打造“暖心”网格。通过研发使用“怒江网格APP”,运用科技赋能,推动网格员上报事件的精准分流、督办,提升精细化服务管理效能,2023年至今,通过“网格APP”上报网格事件37.7万余件,97%的矛盾问题在村(社区)一线得到有效解决,打造“精心”网格。聚焦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和重点人精准管控两个重点,依托网格实现精准排查化解、精细服务管理,创新推广“玛腊调解”“达比亚调解”等民族特色调解模式,推动全州96%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妥善化解,打造“放心”网格。通过广泛动员社会各方力量,支持网格化管理,在村(社区)建立“巾帼护边队”“摆时宣传队”“五老调解队”开展志愿服务,推动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组织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打造“齐心”网格。
扎实开展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聚焦婚恋家庭矛盾纠纷等重点对象,分类出台针对性普法措施,实行政法单位挂联、干部包村到人和双语普法、现场宣判、以案释法等行之有效的普法方式,普法精准度和实效性得到显著提升,全州刑事治安案件逐年下降。三是着力破解影响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的难点问题。制定出台易发命案重点人管控“4443”和“232”工作措施,连续保持10年无恶性命案发生。深化“利剑护蕾”,创新实施未成年人防犯罪“五项制度”、防侵害“3254”和防事故“四项机制”,涉未成年人案事件预防成效明显。时刻保持扫黑除恶利剑高悬,专项斗争期间共打掉涉黑涉恶组织、团伙23个,为全州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生态、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021-2023群众对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满意率连续三年排名全省第一位。
坚持以良法促善治。出台17部地方性法规,制定服务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措施200余条,推出云南首例“官告民”方式办理“控辍保学”案件,加强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保护,依法严惩涉野生动植物违法犯罪,以“司法蓝”守护“生态绿”。
优化便民利企服务。持续推进“互联网+户政服务”,推出26项就近户政业务,取消证明事项98项,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实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六个专项行动”,依法平等保护各类市场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
不断提高执法司法质效。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府院联动、行政检察和执法司法案件评查等工作,建立运行重点案件提醒、典型案件通报、行政违法信息共享等制度机制,不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水平,全州法治建设群众综合满意率和政法机关执法满意率连续多年排名全省前列。
狠抓政法铁军锻造。深入贯彻《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和省委实施细则,坚决落实政治督察、政治轮训等制度,政法队伍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全州先后涌现出了全国“人民满意公务员集体”独龙江交警中队、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邓兴等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
怒江州切实将生态文明建设
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融入经济、政治
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生态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
取得积极成效
怒江州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的殷殷嘱托,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态文明理念不断深入人心,绿色发展的底色更加鲜明。怒江州被授予第四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称号,贡山县被命名为国家第三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并获得“中国天然氧吧”称号,福贡县被命名为省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泸水市被命名为“云南省美丽县城”,兰坪箐花甸国家湿地公园成为国家级生态品牌。怒江州从深度贫困的典型转变为乡村振兴和生态文明示范创建的典型。
怒江州坚持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推进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集中力量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全州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步提升,近三年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坚战成效考核中连续被评“优秀”。全州环境空气质量平均优良天数比率保持在99%以上,怒江、澜沧江、独龙江水质长期稳定达到水功能区划要求,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良好。
怒江州严格落实地方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建立“覆盖全面、权责一致、奖惩分明、环环相扣”责任体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近三年的河长制、林长制考核等次均为优秀。在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各类反馈问题整改方面,建立了“定期调度、督促督办、验收销号”工作机制,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截至目前,2016年、2017年、2018年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及“回头看”反馈的95个问题已全面清零,第二轮中央和省级生态环境保护反馈的75个问题已完成整改36个,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
怒江州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构建“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组织、公众参与”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大格局。先后实施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生态州建设规划》《怒江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州规划》等地方性政策和法规,出台了《怒江州关于努力成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先行区的实施意见》《关于在脱贫攻坚中保护好绿水青山的决定》等措施,累计完成120余项改革任务,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下一步,怒江州将锚定省委“3815”发展目标和州委“三步走”发展战略,着力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加快构建生态文明体系,守护好怒江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良好生态,坚决筑牢祖国西南生物生态安全第一道屏障。
发布会上
还有这些精彩问答
怒江州委、州政府在不断深化州情认识和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基础上,以户外为突破口撬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旅游核心吸引力不断增强,产品业态不断健全,市场主体不断壮大,“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不断深入人心。
以重大项目为引领,打造文旅“头号产业”。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持续推进丙中洛、老姆登等重点片区项目建设,打造怒江西岸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聚集区、小沙坝交旅融合发展示范景区、百花岭文旅融合示范景区等项目,不断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截至目前,累计创建4个4A级景区,11个3A级景区。按照“轻介入、微改造、精提升”思路,采取多主体、多渠道、多方式完成20个农文旅融合示范村建设运营,全力将农文旅融合示范村打造成乡村振兴的示范样板工程,切实让农村居民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主导者、受益者。旅游业固定资产投资从2020年的2.83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24.29亿元(4年累计投入58.45亿元)。全州接待国内外游客从1996年的18.46万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897.98万人次、增长了48倍;旅游总收入从1996年的0.46亿元增长到2023年的83.89亿元,增长了182倍,越来越多的群众走上了“致富路”。
以赛事活动为载体,打造户外运动新地标。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户外运动产业,聚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山地旅游目的地、户外运动目的地、户外度假目的地和户外赛事举办地。2017年至今,连续8年举办国际公开赛、世界杯赛、东京奥运会选拔赛等国际、国内皮划艇赛事,怒江皮划艇赛事已成为云南省颇具影响力的体育旅游精品赛事之一,被列为“一带一路·七彩云南”系列品牌赛事,获评2022中国体育旅游十佳精品赛事,成为云南省建设高原特色体育强省的一块重要版图。特别是2023年“中国G219旅游推广联盟”推介活动、2024年中国(云南)探险旅游发展大会暨探险旅游系列活动等国家级活动在怒江成功举办,加之探索开展徒步、马拉松、飞拉达、翼装飞行等户外运动赛事活动,不断拓展“跟着赛事去怒江”的新业态,进一步扩大了怒江户外产业影响力,全面叫响做实怒江“户外天堂”品牌。
以康养度假为导向,打造旅居生活目的地。怒江拥有“民族文化大观园、生物物种基因库、地质地貌博物馆、珍稀物种聚集地、自然景观博览园、中国最美大峡谷”等美誉,是世界十大生物多样性中心地和中国三大生物多样性中心区之一,宜人的气候,丰富的旅游资源,使怒江天然具备打造“旅居目的地”的独特优势。截至目前,已建成登埂温泉、小沙坝、知子罗云上、中交伊拉米拉、独龙江天境等一批半山酒店,并融入科考、康养、户外运动、文化体验等产品业态,打造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酒店旅居“目的地”。规划勘探了“1主线3支线5环线”约2000公里的国家步道,累计建成了百余公里的国家步道和25条旅游步道,怒江州七莲湖景区荣获“全国十佳探险旅游精品景区”。建成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百鸟谷景区、小沙坝景区、百花岭景区等一批农旅、交旅、文旅等融合发展综合体,进一步增强了怒江旅居产品的核心吸引力。
下一步,怒江将依托独特资源优势,念好“山水经”、打好“生态牌”、做好“边文章”,继续深耕户外旅游产业,进一步擦亮“秘境怒江·户外天堂”旅游品牌。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即将举办。
第一,活动筹备情况:
自2023年5月启动筹备工作以来,怒江州成立了州庆活动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统筹各项筹备工作,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此次州庆活动将以“感恩奋进七十载 同心筑梦新怒江”为主题,按照“突出政治性、彰显群众性、隆重热烈、俭朴务实”的原则,于12月19日至21日在怒江州府所在地泸水市举行,活动主要内容为举办新闻发布会、庆祝大会、主题文艺演出、中央民族歌舞团慰问演出、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参观考察等活动。在筹备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民族自治地方逢十周年庆祝活动“一条主线、两个方向、三个方案、四个过程”的总体要求抓好工作。
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筹备活动。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打造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升级版作为“头号工程”,统筹推进高质量发展与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筹备工作,牢牢把住增进共同性方向和“融”的导向,全力做好庆祝大会、宣传教育、安全保障等重点方案,以举办州庆活动为新起点,努力为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再立新功。
着力将州庆活动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四个过程”。着力将州庆活动作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过程。着力将州庆活动作为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过程。着力将州庆活动作为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过程。着力将州庆活动作为展示怒江建设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教育引导各族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的过程。
第二,主要活动安排:
举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将于12月20日上午10点,在怒江州民族体育场举行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邀请了中央有关部门祝贺团、云南省祝贺团;29个民族自治州、省内8个市;东西部协作及央企定点帮扶单位;帮扶怒江有关企业;省直挂联怒江有关单位;有关模范代表,新闻媒体记者和怒江州各族各界干部群众代表参加。
举办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演出。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主题文艺演出以《幸福怒江》感恩奋进为主题,演出时间为12月20日上午10点50分,继庆祝大会之后在怒江州民族体育场举行。演出分为《秘境怒江》《千年跨越》《石榴花开》三个篇章,通篇贯穿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充分展示70年来怒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由衷表达“怒江各族儿女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演出新创作推出了《秘境怒江》《户外天堂》《一步千年》《太阳照到独龙江》《我们的怒江》等新歌新作,宣传展示“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之“秘境怒江·户外天堂”的全新形象。整场演出参演人员约700人,届时将通过省、州、县(市)融媒体平台实时转播,在怒江之畔奏响“感恩共产党、感恩总书记”的强烈音符,为来宾和干部群众以及关心关注怒江州成立70周年庆祝活动的朋友献上一场精彩的文化盛宴。
中央民族歌舞团慰问演出。为庆祝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年,国家民委专门安排中央民族歌舞团带着党中央、国务院对边疆各族儿女的关心、关怀来到怒江,向边疆各族群众进行慰问演出,让民族团结的幸福赞歌浸润怒江各族儿女。此次慰问演出将在城市、易地扶贫搬迁社区、乡镇分别进行三场演出,州级慰问演出于12月19日举行;易地扶贫搬迁点的慰问演出在泸水市和谐社区举行;乡镇的慰问演出在福贡县上帕镇石月亮广场举行。届时,将通过怒江州、县(市)融媒体中心平台对三场慰问演出进行实时转播。
举办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成立70周年成就展将于12月16日正式启用。此次展览以“感恩奋进70载、同心筑梦新怒江”为主题,以三种方式进行展示。一是成就展云展,首次尝试创新运用云展技术进行展示宣介,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展现形式更新颖、内容更全面,很多历史资料是第一次展出,大家可以通过扫二维码进行观展。二是线下实体展,对原来的怒江减贫交流中心进行了改造和提升,全面展示曾是“三区三州”的怒江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一跃跨千年”巨变,以及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以全面生动怒江70年的奋斗史就是怒江在党中央关怀和社会各界帮助下摆脱贫困的“减贫”史,是全球减贫治理实践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样本的集中体现。三是举办主题书画摄影展。展出的223幅作品(其中书法作品67幅,美术作品65幅,摄影作品91幅),这些作品由上海市、山东、广州、云南、怒江等地的艺术家共同创作,集中展示怒江的发展变化、多彩的民族风情和独特的自然景观。
除了上述活动外,还将于12月20日下午开始组织参观考察,组织来宾到泸水市的怒江绿色香料产业园区等地考察,让来宾们了解近年来怒江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深化文旅户外融合的成效等情况,全面、立体、直观地展示和谐幸福美丽新怒江。
内容综合自云南省网上新闻发布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