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学院
湘韵化学研思涌,共聚论坛同织梦
11月18日,2024年“湘韵”研究生论坛化学学院分论坛于化学化工大楼A208成功举办。化学学院研究生辅导员佘祥老师受邀出席,湘潭大学化学学院2022级博士研究生王瑞娟、2023级博士研究生李玉红、2022级硕士研究生陆薇伊、环境与资源学院2022级硕士研究生刘勋主讲,化学学院各年级研究生参与。
王瑞娟以“培养科研抗压能力”为主题,阐释了科研抗压能力在科研工作者的成长与发展中的重要性。她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在遇到压力时的化解小窍门,鼓励大家在科研道路上要勇往直前。
李玉红则主要围绕“如何正确开展科研工作”展开分享。她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做科研首先是要行动起来。其次,她提醒大家要学会提前安排工作计划,必须追赶在时间前面。最后,她鼓励大家要敢于挑战,勇于探索,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刘勋主要分享了研究生三年的规划心得。他建议,同学们在研一时期应认真学习专业课程,夯实基础,广泛阅读相关文献,掌握好实验的基本操作,并能熟练使用各类工作软件。研二时期应深入开展实验研究,并尝试发表相关论文。研三期间则要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工作,明确自己的毕业规划。
陆薇伊的分享则涵盖学术、生活和人际三个方面。她分享了快速检索和阅读文献的技巧,并指出养成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包括健康饮食、适当运动、规律作息以及情绪调节等。同时,她还就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给出了相应建议,她鼓励大家可以多和课题组成员以及室友和家人沟通联系,要尊重个体差异,与他们友好相处。
最后,佘祥针对四位主讲人的分享给予了高度评价。他鼓励大家要吸取主讲人的宝贵经验,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从而为研究生生涯打下坚实基础,为学术研究和知识创新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论坛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交流机会,学院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活动,共同推动师生的学习进步和个人成长。
外国语学院
林理璋的《易经》英译学术讲座顺利举办
11月20日下午,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在外语楼305会议室成功举办了主题为“林理璋的《易经》英译”的外国语言文学与跨国研究中心系列学术讲座,湖南工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外高校兼职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博士、美国夏威夷大学访问学者谭晓丽应邀参加。本次讲座由湘潭大学外国语学院院长舒奇志主持,外国语学院师生参会交流。
讲座伊始,谭晓丽强调了《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世界文学中的重要地位,概述了《周易》英译史的三个阶段。她特别指出,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典籍英译的一次高潮,其中《易经》的英译作品数量大增,并且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随后,谭晓丽重点介绍了加拿大汉学家林理璋的《易经》英译译本。她提到,林理璋的《易经》译本以魏晋玄学代表人物王弼的《周易注》为原本,透过此译本可以窥见林理璋的文本观、易学观和翻译观。谭晓丽指出,译者的文本观和翻译目的决定了其翻译策略和方法。林理璋采用比较忠实原文的翻译方法,其译文以直译为主,力求再现原文的话语特色。谭晓丽认为其译著极具特色,主要体现在其体例的独特性、注释的丰富性、术语的一致性,他的卦名翻译和译文话语都能较精准地体现王弼《周易注》的主旨。
最后,谭晓丽总结了林理璋的《易经》译本在翻译方法上的典范作用,并指出其对中国思想典籍的英译起到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她认为,林理璋的《易经》译本的成功之处在于用清晰易懂的英语传递抽象复杂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除了清晰的翻译理念外,译者还善于综合运用各种翻译和编辑方法。
在答疑环节,谭晓丽与外国语学院师生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逐一解答了大家在典籍英译方面的疑惑。
本次学术报告会的成功举办,不仅提升了外国语学院师生对典籍英译领域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还加深了翻译专业研究生对于“如何更好的帮助中华优秀文化走出去”这一课题的思考,引导着外国语学院学子以更适宜的方法、更准确的语言、更清晰的表达传播好优秀的传统文化。
来源 | 化学学院 外国语学院
排版丨余婧
责编 | 陈琛 胡芊
往期精选
湘韵研风 排坛共竞 | 首届“湘研杯”研究生师生气排球赛,邀你观赛!
聚焦学术 | 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工学院、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