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深度调查,整版报道 | 茂名:土特产如何闯出大市场

政务   2024-11-25 10:31   广东  



今天

《经济日报》整版深度报道

土特产如何闯出大市场
——广东省茂名市发展特色农业调查



11月25日《经济日报》报道截图


全文如下


荔枝、沉香、化橘红、罗非鱼……在广东省茂名市,有不少响当当的农产品品牌。近年来,茂名推动特色农业集聚成势、全链发展,土特产影响力知名度不断提升,从乡村走向广阔市场,为当地群众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成为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


茂名是广东省首个农业产值超千亿元的地级市。近年来,茂名立足自身资源禀赋,全产业链培育“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农业,2023年各类土特产实现总产值530亿元,累计建起200多家“乡村微工厂”,带动60万农民就业增收。


小小土特产如何成就富民兴村的大产业?近日,记者深入茂名农村调研采访,探寻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新动向,感受土特产绘就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念好“土”字诀


说起茂名土特产,荔枝首屈一指。茂名荔枝栽培历史超过2300年,截至今年6月,茂名市共有一级古荔枝树69株、二级古荔枝树105株、三级古荔枝树4137株。有数据显示,全球平均每5颗荔枝中就有1颗产自茂名。今年前三季度,茂名荔枝种植面积142.39万亩,产量50.21万吨。


走进位于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的古荔枝园,荔枝林绿意盎然,荔农正在给果树进行过冬保养。古荔枝树枝繁叶茂、千姿百态,像一部部厚厚的史书,向来访的客人讲述着这里的故事。


如何把上千年的产业更好地传承发展下去?柏桥村不断探索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柏桥村尝到了种植荔枝的甜头,便围绕荔枝这一土特产精耕细作,蹚出了一条一二三产业融合的增收致富路。如今,种荔枝、鼓腰包,住“荔枝楼”、开小汽车,已成为多数柏桥村村民小康生活的生动写照。


作为广东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柏桥村荔枝种植面积占全村土地面积的87%以上,现有种植面积6800亩。


“这里家家户户都有荔枝树。2023年柏桥村荔枝产量达1万吨,产值1.4亿元。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永久会址3个平台都落户村里。”柏桥村驻村第一书记何霞说。


近年来,茂名荔枝产业在生产、流通、消费方面持续发力,强化品牌和科技双轮驱动。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茂名坚持荔枝产品培优,促进“规模效益”向“质量效益”转变。过去两年间,借助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保存的700多份荔枝种质资源,已培养出2300棵杂交育种荔枝树苗。通过推广良种,目前白糖罂、桂味、妃子笑等荔枝优质品种占比达80%。


为了让荔枝卖出好价钱,茂名坚持品牌塑造,连年承办中国荔枝产业大会,建成中国荔枝博览馆,“茂名白糖罂荔枝”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开发出荔枝饮料、荔枝酒等精深加工产品,推动荔枝产业价值跃升。在品牌影响力带动下,近年来,茂名荔枝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2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


在茂名,不只是荔枝从小特产走向大产业。茂名下辖的茂南区、电白区以及代管的高州市、化州市、信宜市农业物产丰饶,全市土特产种类超过350个。


经过多年发展,茂名培育了“五棵树”(荔枝、龙眼、三华李、化橘红、沉香)及“一条鱼”(罗非鱼)等特色优势农产品。同时,茂名还依托优良的农业产品和特色菜系“高凉菜”,打造特色预制菜产业,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形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集群。2023年底,茂名出台《“土特产定制”提升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提出通过开展茂名土特产定制系列活动,扩大“茂名荔枝”“信宜三华李”“高州龙眼”“化州橘红”“电白沉香”等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



荔枝、龙眼、三华李这些传统土特产,正书写着茂名特色农业发展的大文章。今年,茂名特色农产品全线卖出了好价钱:荔枝销售价格提高40%以上,龙眼收购价格不断走高,三华李整体价格比去年明显提升,罗非鱼塘头收购价格同比增长25.6%……


广东茂名信宜市的一处果园里,成熟饱满的三华李挂满枝头。陈子楷 摄


“接下来,我们将着重调整产业结构,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局长车东耀介绍,茂名将根据主导产业实际,依托蔬菜、荔枝、化橘红、香蕉、龙眼、生猪、家禽、海洋渔业、罗非鱼、饲料10个产业,全产业链打造10个百亿元级农业产业集群。



打好“特”色牌


品一杯化橘红茶、尝一块酥甜可口的荔枝饼、吃一尾鲜嫩可口的罗非鱼……今年国庆假期,超240万人次涌入茂名市,品尝当地特色农产品,乡村夜市灯火通明、人流如潮。


打好“特”色牌,要在“品”上下功夫,在保证农产品品质基础上,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


源自茂名市化州市的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化橘红,名列中国“四大南药”及“十大广药”。化州市的土壤条件和气候环境非常适宜种植化橘红,从业农户达30多万人。2023年,茂名市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2万亩,年产鲜果6万多吨、干果1.2万多吨,全产业链产值102亿元。


为了栽好“特色树”,当地在良种培育、标准示范等方面下功夫,化橘红产业集聚程度显著提速,行业标准持续完善,品牌效应有效提升,销售路径不断拓展。


近年来,化州市加强化橘红良种培育与推广,打造了以化州市化橘红良种繁育中心和12个良种育苗场为主的“1+12”良种繁育基地,良种覆盖率为100%。接下来,化州将推动新增化橘红种植面积1.4万亩。


行业标准也在持续完善。化州市实施化橘红产业十大标准,从育苗管理、产品溯源等方面,构建化橘红产业高质量发展标准体系。此外,化州着力打造追溯系统,26家化橘红生产经营主体实现一码溯源全链条监管,标准化程度大幅提升。


打好“特”色牌,还要在精深加工、技术创新等方面持续发力,做到人有我精。


漫山遍野的绿植、热闹的街边商铺、繁忙的加工车间……在“中国沉香之乡”茂名市电白区,目之所及总少不了沉香。近13万亩的连绵林海,不仅绿了一方水土,还让电白区闯出一条从育苗、种植到生产、加工、研发、销售的沉香全产业链条。今年上半年,茂名市沉香种植面积26.39万亩,全产业链总产值超25亿元。


茂名市电白区农民正在种植沉香幼苗。(资料图片)


在深加工环节,电白区注重技术创新,已开发出日化用品、工艺品、燃香、茶叶、香料、饮片和中成药七大类100多种不同业态的沉香产品,洗发水、香水、护肤品、香薰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不仅满足了消费者对沉香产品的多样化需求,也进一步拓宽了沉香产业链市场空间。“随着沉香特色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人坚定了在家乡经营沉香生意的信心。”沙垌村驻村第一书记钟影虹说。


走进沙垌沉香墟,带有沉香字眼的商铺招牌整齐有序。街道两旁,生活香品、香具香器、香水精油等沉香产品琳琅满目。沿着沉香墟一路行走,随处可见香农生产加工、直播带货、打包发货的场景。


“现在村里奇楠种植发展非常好,家家户户都在做沉香产品,生活也越来越好。”沙垌村香农小陈说。


当前,在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的推动下,茂名着力破解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难题,全面壮大县域经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在特色产业带动下,茂名市农业总产值连续3年超千亿元。


不过,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也看到,茂名化橘红、沉香等特色产品种植规模化、加工集群化、科技集成化、营销品牌化水平仍有待进一步提升。如何跳出本地看本地,聚焦重点区域和特定群体,增强特色产品的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从而扩大销售的面与量,是接下来产业发展的关键。



唱响“产”字歌


如今,茂名发展特色农产品不再“就农论农”,而是在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上不断发力,产业链条延伸至加工分选、仓储保鲜、包装运输、电商销售等多个环节。


走进高州市石鼓镇丽山村罗非鱼养殖基地,只见一尾尾罗非鱼翻腾跳跃,鱼跃人欢的丰收景象展现在眼前。“今年罗非鱼价格比去年有所上涨。”该基地负责人潘文伟介绍,他们主要发展活鲜运输业务,将新鲜的罗非鱼销往四川、云南等10多个省份。


依靠得天独厚的水资源优势,茂名持续做强“鱼文章”,构建起从种苗选育、养殖到加工、销售、研发的全产业链条,发展成为“世界罗非鱼产业优势核心区”。茂名还建成了罗非鱼种质资源库,保存优质种质50多个家系,拥有国家级罗非鱼良种场1家、省级良种场2家,年产优质罗非鱼苗约19.86亿尾。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茂名先后出台了《茂名市罗非鱼产业提升行动方案(2022—2025年)》《茂名市罗非鱼产业高质量发展十条措施》,着力推动罗非鱼特色优势产业高质量发展,成功创建“茂名罗非鱼”区域公共品牌,形成在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地方优势特色产业集群。


脆肉罗非鱼是罗非鱼中的佼佼者。在金塘镇,广东友联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拥有养殖水域面积3000余亩,其中脆肉罗非鱼养殖水域800亩,年产值约1.5亿元。


“我们采用‘天然水域养殖+吊水鱼池’的养殖模式,将传统罗非鱼升级为高端产品脆肉罗非鱼(脆肉鲷),大大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吊水脆肉鲷、吊水罗非鱼、酸菜鱼、冻罗非鱼片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该公司行政副总经理罗楚冰介绍,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电商”的合作模式,带动了群众就业增收,罗非鱼产业也成为当地富民兴村的支柱产业。


今年上半年,茂名市罗非鱼养殖面积超26万亩,罗非鱼一产产量13.52万吨,同比增长4.8%;罗非鱼相关产品出口总量3.8万吨,同比增长1.6%;出口总值8.1亿元,同比增长19.7%。


实现农业增值,关键要靠科技。如今,借助科技创新,消费者一年四季都能品尝到新鲜荔枝。茂名市农业科技推广中心种植资源管理部副部长赵俊生告诉记者,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开展了多项荔枝保鲜技术研究,通过绿色安全的保鲜技术提升产品价值链。今年,应用保鲜技术的“冻眠荔枝”一上市便冲上热搜,前景广阔。


拓展农业增值增效空间,还要善于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反哺第一产业。茂名强化全产业链发展,不仅积极谋划农产品加工项目,还借力乡村旅游提升农业发展质效。


近年来,各地鼓励发展乡村旅游,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存在产业融合度不高等问题,“千村一面”现象突出,缺乏自身特色。如何深挖特色文化?茂名抓住旅游消费新趋势,依托当地特色文化重点建设了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推动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相互融通、共同发展。


茂名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邹国兵说,今年以来,茂名举办了“520我爱荔”旅游季、2024茂名市齐来“趁墟”助力“百千万工程”促文旅消费等系列活动,助力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茂名市委书记、茂名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庄悦群表示,茂名要继续立足资源禀赋,深挖发展潜力,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抓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本土特色农业企业,主动“走出去”招商引资,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


农民群众辛勤耕耘,政策红利充分释放,特色农业全链条发展,一幅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画卷正在茂名徐徐展开。



更多新闻



关注微信公众号 权威信息早知道




文/经济日报记者 杨阳腾

茂名发布编辑部

编辑:潘宇丽
初审:柯柱基
审核:温国
来源:经济日报

茂名发布
茂名市委市政府政务发布平台,与你共同见证一个经济强市、滨海绿城的成长史。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