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9月27日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思想深邃、视野宏阔,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
为推动社会各界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思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自9月28日起,中国民族报社先后推出社论和7篇评论员文章,“道中华”今天集纳于此,希望对大家学习贯彻表彰大会精神有所助益。
《中国民族报》社论|巩固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 共谱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华章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这是习近平等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和模范集体代表颁奖。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同心筑梦襄盛举,团结花开耀中华。在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9月27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352个模范集体、368名模范个人受到表彰。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高度重视与亲切关怀,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立意高远与宏阔深邃,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总结了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和发展的根脉和魂脉,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总体要求,思想深邃、视野宏阔,是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纲领性文献,为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回望历史,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
立足当下,中国共产党坚持“两个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这条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条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这条道路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展望未来,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需要凝聚56个民族、14亿多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这需要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要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要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不断提高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
接续奋斗启新程,砥砺奋进再出发。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共同谱写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崭新篇章。
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一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一百多年来,我们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1日2版。
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一个国家在解决民族问题上,选择什么样的道路、采取什么样的模式,是基本国情、历史演进、经济社会状况、文化传统等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回顾党的百年历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我国的一个显著特征。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确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为主要内容的民族理论和民族工作方针政策,各民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平等团结进步。在这条道路上,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开创了发展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的新局面,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群众生活取得前所未有的进步,我国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实践证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是尊重历史、符合国情、顺应人心的正确选择。这条道路着眼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和整体利益,最大限度把各民族凝聚起来,实现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条道路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确保各族人民真正获得平等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主人;这条道路正确把握维护国家统一和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关系,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已经找到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需要其他任何人指手画脚、充当“教师爷”。要坚决反对一切利用民族、宗教等问题对我国进行渗透破坏、污蔑抹黑、遏制打压的行径。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党的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胜利前进,为实现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磅礴力量。
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二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辽阔疆域,共同缔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书写了辉煌的中国历史,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共同培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规律,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9日1版。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中华文明几千年来历经沧桑、饱受磨难,却能生生不息、绵延不断,就在于中华民族始终坚持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在于各民族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文化上兼收并蓄、经济上相互依存、情感上相互亲近,是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历史必然。各民族血脉相融,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根基;各民族信念相同,是中华民族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内生动力;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各民族情感相亲,是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坚强纽带。
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各民族长期交往交流交融的结果,各民族只有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才能拥有更美好的未来;我们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也必须由各民族共同维护、巩固和发展;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情感上相互亲近是形成和发展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强纽带,各族人民都要倍加珍惜、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人心基础。
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所孕育的伟大祖国、伟大民族,永远是全体中华儿女最深沉、最持久的情感所系。在这片辽阔、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各族人民都有一个共同家园,就是中国;都有一个共同身份,就是中华民族;都有一个共同名字,就是中国人;都有一个共同梦想,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面向未来,我们要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共创中华民族更加美好的未来。
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三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巩固各民族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政治基础”,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摆在首位的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深入贯彻落实。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11日1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一条是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民族问题、民族工作,正确处理民族关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历史和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是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保证,是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更加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
要准确把握和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党的民族工作和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是我们党坚持“两个结合”、着眼“两个大局”,取得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巩固和拓展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指明了党的民族工作的前进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行动自觉,提高做好民族工作的本领。
要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这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基础,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所在。要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增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要始终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中华民族是各民族共同组成的大家庭、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中国共产党是各族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
要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各民族共同在中华大地上繁衍生息,逐渐形成血脉相融、骨肉相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多元一体、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特别是在抵御外侮、防止分裂、维护统一的进程中,各族人民空前团结、同仇敌忾,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要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引导各族群众准确认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加强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是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证。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及时研究解决本地区本单位涉及民族工作的重大问题,推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凝聚力量,续写新的辉煌。
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四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强调,要“着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这是新时代新征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15日1版。
中华民族是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世界,是我国各民族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要着眼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顺应中华民族从历史走向未来、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多元凝聚为一体的发展大趋势,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不断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精神和文化基础。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各民族文化相通,是中华民族铸就多元一体文明格局的文化基因。历史充分证明,灿烂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必须不断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增进各民族文化互鉴融通。我们要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研究和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和时代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要充分利用红色资源,加强革命文化研究阐释和宣传教育,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和运用中华文化特征、中华民族精神、中国国家形象的表达体系,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中华文化认同。
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我们要面向各族群众加强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宣传教育,用共同理想信念凝心铸魂,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深入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不断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振奋各族人民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精气神。
要加强对青少年的历史文化教育,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就植入孩子们的心灵。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少年时期是价值观、人生观和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期。要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深刻认识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字是心灵沟通的重要桥梁,也是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载体,语言相通才能带动精神交流。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以语言相通促进心灵相通、命运相通,促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年8月,西藏民族大学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团队赴藏开展“一字一句普通话 千言万语绘中华”推普活动。图源:西藏民族大学官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项长期工程。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要深入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充分认识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特殊重要性,绵绵用力、久久为功,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精神文化支撑,汇聚起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奋斗力量。
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五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加快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推动民族地区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18日1版。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守正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时代化,鲜明提出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民族地区各项工作的主线,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推动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的民族工作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中华各民族经济相依,是中华民族构建统一经济体的强大力量。我国疆域辽阔,各地区资源禀赋各有特点,经济互补性强、依存度高。各民族始终保持互通有无、互利共赢的经济联系,有力增强了国家整体实力,促进了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历史充分证明,各地区各民族只有不断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加强经济交流合作,才能更好推动国家经济繁荣、更好实现自身经济发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一个民族也不能少。当前,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在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同时,高质量发展仍然面临许多制约,要满足各族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任务仍然非常艰巨。从全国来看,推动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最艰巨的任务在一些边疆民族地区。这些边疆民族地区在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能掉队。
要支持民族地区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促进各地区在经济上更加紧密地连在一起、融为一体。推动民族地区主动对接国家区域重大战略,更好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工作,加快形成发展新格局。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强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发展边境旅游等产业,努力实现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
▲在云南省红河州河口口岸南溪河联检大楼附近参观的游客。来源:云南红河发布
民族地区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深化改革开放,大力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要从实际出发,加大对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支持力度,优化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基本公共服务均衡性和可及性,多办顺民意、惠民生、暖民心的实事,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各族人民实实在在感受到推进共同富裕在行动、在身边。要支持民族地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促进农牧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牧民富裕富足。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发展骆驼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图为阿拉善右旗神驼乳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工人打包驼奶制品。封煜靖摄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彻到发展的全过程和各方面。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引导各族群众不断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让我们勠力同心、拼搏进取,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共同团结奋斗,共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
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重要讲话之六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这明确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途径,为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大团结、不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国民族报》2024年10月22日1版。
▲6月19日,居民在内蒙古赤峰临潢家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练习书法。新华社记者 李志鹏 摄
要不断拓宽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的实践路径,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着力深化内涵、丰富形式、创新方法,推动创建工作走深走实。广泛开展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推动边疆民族地区和东中部地区各族青少年开展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种子埋在各族青少年心灵深处。有序实施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鼓励支持边疆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到东中部地区就业创业、居住生活,鼓励支持东中部地区企业到边疆民族地区投资兴业、开发建设。持续深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为旅游业注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新内涵。用好东西协作、对口援助、定点帮扶、西部计划、民营企业进边疆等工作机制和平台,把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中华民族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铸就,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也必将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实现。新时代新征程,让我们更加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推动各民族全方位嵌入,积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全体中华儿女团结奋进的磅礴力量!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我们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大成就,也要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续写新的辉煌。”面向未来,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