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即焚之《做研究是有趣的:给学术新人的科研入门笔记》

文摘   2024-10-09 00:00   北京  

非常适合用于指导如何看文献,记文献,适合咨询或政策分析师等需要研究型能力的人阅读,入门级书籍介绍,笔记大纲~由于这本书作者为了让读者能够乐于接受,行文风格偏向轻松易懂,因此我的读后感更多用于记录一些个人认为未来在实践中应该会用到的一些重点记录,作为自己的一个工具帖吧~

01 一切从读文献开始


(一)读学术文献的三个进阶逐字阅读、 目的性阅读、 构造性阅读。

1、 阅读量:美国的社科类博士生平均每星期的阅读作业量在 500 页左右, 其中主要包括教科书章节和期刊文章两种阅读材料。

课后作业形式常见的比如:一年级一门课程一学期里写 6 篇反馈论文, 每一篇长度在 3页纸左右, 在每一篇反馈论文里至少要评论该周阅读中的 3 篇论文,并讨论论文中最核心的主题, 与其他课程的知识点相连结, 并给出你自己的批判和评论。年级每一周都要针对该周阅读的每一篇文献做文献笔记,并每周要配合该周的文献写一篇反馈论文,长度大约是单倍行距的一页纸。反馈论文tong'c“总—分—总” 结构,一般会希望呈现:

(1) 这几篇文章给你的最大收获是什么?有哪些是你以前不知道或不理解, 而读了文章之后受到了启发和理解的东西?

(2) 这几篇文章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是什么?(从各自的理论视角、 研究重点、 研究方法、 得出的结论、 论文的风格等方面思考。) 如果研究相同题目的论文却得出了不同的结论,原因是什么?如果所有文章都得到了类似的结论, 会不会是因为这些文章都忽略了一些重要的变量、 思路或方法?

(3) 这几篇文章分别有什么缺点和漏洞?研究的设计上有没有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样本大小、 收集数据的方法、 分析数据的工具等各个方面。

(4) 这些文章中提出了哪些你尤其同意或者不同意的观点?为什么?这篇文章有没有让你联想到以前几周读到的文章?有没有让你想到其他课上读到的文章?这些文章的观点和思路是否一致?为什么会有异同?(5) 这些文章可以怎样被应用在新的理论构建或者实践应用中去?比如管理理论如何应用到非营利组织的管理?教育学理论如何应用到教师的课堂?能给从业者什么启发?

可实践方式: 找一份国外课程的教学大纲 (syllabus), 找出自己领域内必须读的经典文章, 给自己订制一份私人教学大纲, 每周必须读完 5 ~ 8篇学术论文, 每周写一篇有针对性的反馈论文, 有条件的话可以给老师看一下,也可以跟几个同学形成互助小组, 交换论文来读。

2、太多了,如何阅读,怎么精读,略读?

(a) 这篇文章到底什么部分才是最重要的?为什么?

(b) 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在哪里出现的?

(c) 这篇文章对你自己的研究兴趣可能有什么帮助?

(d) 如果你只有 5 分钟时间来读这篇几十页的论文,你会怎么读?为什么?

(e) 听完老师讲解之后你再重新看这篇文章, 你有没有找到重点分别出现在文章的哪些部分?跟你自己最开始的理解有没有不同?

(f) 重读文章是否能发现哪些部分其实可以略读?哪些部分属于虽然没读懂, 但其实也并不影响对文章重点的把握?

(g) 不从完成作业、 应付考试的角度讲, 这篇文章让你得到的最大收获是什么?

目的性阅读阶段,更多地使用文献笔记法,常问“这篇文章跟我的研究有什么关系?”

(a) 这篇文章中提到的文献, 有哪些应该作为我接下来的阅读吗?(b) 这篇文章的研究问题, 对我的研究方向有什么启示吗?

(c) 这篇文章的理论框架, 我可以用来解释其他研究问题吗?

(d) 这篇文章的研究设计, 对我自己的研究有什么启发吗?

(e) 这篇研究的分析结果, 得出了与我自己的研究相似或相反的结论吗?

(f) 这篇文章的研究局限性, 可以作为我产生一个新研究的理由吗?(g) 这篇文章可以在我的文章的哪个地方被引用?

 构造性阅读阶段,把“输入” 的过程和 “输出” 的过程密不可分地结合到一起的阅读过程,读和写融合的状态,能激发你新思想的观点。(二)文献笔记记什么,怎么记?

针对理论性文章 (theoretical paper),目的是提出一个概念性的观点或搭建理论框架, 不验证某个假设是否真实,要记录:

(a)文章主旨 :文章想说什么?如果不明显就自己去总结。

(b)文章通过哪些重要的支持性组成部分来论述这个主旨?

(c)文章中理论框架由哪些基本要素组成?或是由哪些基本的命题假设组成的?

针对实证性文,只关注某一个具体研究问题, 只对某几个假设进行实证验证(empirical testing),只关注某一个或某几个因变量和自变量,重点关注:

(a)文章的研究问题是什么?
(b)文章的研究假设是什么?
(c)该实证研究用了什么方法收集数据、 测量变量、 分析数据?
(d)该研究发现了什么研究结果?
(e)哪些提出的研究假设得到了支持?哪些并没有成立?
通用:
(a)有哪些重要的观点你想要记住, 或是将来可能会引用到 (key citations)。
(b)有哪些结论你将来可能用到。
(c)哪些方法你将来可能用到。
(d)文章在研究设计上有哪些不足?有没有更好的改进方法?
(e)文章让你想到了哪些观点类似或者完全不同的其他文章?
(f)你对文章中观点、 论述、 方法、 讨论等部分有什么想法和评论?
一般一篇文章的文献笔记应控制在 3 页 Word 文稿内为宜


表格记录格式:

(三)写文献综述的建议

(1) 避免以 “ 文章” 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 而可以以“研究问题” “研究视角” “研究方法” “理论框架” 等方面为单位来组织文献综述。

(2) 在文献综述中多使用对比 (comparison)和关联 (link⁃ing)。讨论不同文章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研究视角、 相同或不同的样本、 相同或不同的结论等。通过对比和关联, 向读者呈现出一个领域内整体的特征、 现状、 趋势和缺口。

(3) 在文献综述中注意添加自己的评价和讨论。讨论现有文献有什么优缺点, 哪些文章做出了比较大的贡献、 为什么,哪方面的研究还亟待增加, 等等


02 实证研究基本功


(一)定义:实证研究 (empirical research),基于对事实、 客观现象、数据进行系统地验证, 而得出问题结论的研究方式,有三大特征:以证据为依托、 有数据、 可以验证和重复验证。
(二)怎么做:第一步:你要确定一个研究问题。第二步:你要自己设计出验证研究问题的过程。
•确定研究假设
确定抽样过程 (sampling process):什么是样本?有什么不同的抽样方法?抽样背后的逻辑是什么?什么时候应该用什么样的抽样方法才合理?定量研究和定性研究的抽样方法有何不同?
•数据收集(结构化访谈、 非结构化访谈、半结构化访谈;网络问卷、 电子邮件问卷、 纸质版问卷等;实验、实地观察、焦点小组)
第三步:用统计学或其他合适的分析方法来验证结果。(要掌握:到底在什么时候去拿起哪种工具来验证?比如:线性相关与线性回归、因子分析、结构方程模型、方差分析、逻辑回归、非线性回归、多层线性分析模型、偏最小二乘回归、元分析等)

实证文章的结构:(1) 阐述研究问题。(2) 探讨研究问题的重要性和综述相关文献。(3) 提出假设 1、 假设 2、 假设 3……(4) 介绍你的数据, 收集过程和变量的测量。(5) 列出数据分析的具体结果。(6) 讨论、 局限性、 结论。
关注:为什么要这样的行文顺序?为什么要有各个部分的内容, 比如为什么一定要有研究假设、 数据收集、 数据结果?为什么要介绍变量的测量方法?
(三)怎么选题?
 (a)明确研究问题:
 探索性(某公安局关犯人吗)?描述性( 某个省市公安机关拘留犯人的一般程序是什么)?解释性(某地区犯罪率的高低是否影响到该地区公安机关拘留犯人的一般程序)?研究什么类型的问题,从根本上决定了它所需要的数据类型、合适的数据收集方法以及整体的研究设计思路( 比如探索性-->质化研究方法 ,解释性-->量化研究方法)
( b )如何评价研究问题的好坏, “好的研究问题” 的标准该研究问题是否是你和别人所在乎的? 该研究问题是否可以争论? 该研究问题是否过大或过小?该研究问题在给定的时间和资源下是否适合和可行?该问题要解决的是 “ 事实” 问题, 还是 “ 观点” 问题?
( c )什么工具可以帮助找“灵感”,确定研究问题:多发展学术兴趣, 读文献, 读文献, 读文献。文献是一片巨大的宝藏,参加学术会议,课程里的论文作业,与行业从业者、同学或同事的研究交流
(四)了解变量


 (a)基本概念和知识:了解变量、变量值、“度量水平”、“度量等级”( 名义变量 、有序变量、定距型变量、 定比型变量)、自变量与因变量、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方向性:正向,负向,非线性)

( b )研究假设的重要性:每一个研究假设应该只讨论一对关系———也就是列出一个自变量和一个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也是体现学术研究 强规范性、冷静文风、 功能性、 严谨性的重要体现。

     ( c )高手是怎么做到理论和数据有效结合的:

(1) 你想到了一个研究问题。(2) 你想到了几种不同的研究假设。(3) 考虑支撑你做出每一个研究假设背后的理论是什么?是哪一个主题、 哪一个学科的文献?(4) 找出这些理论, 并写出每一个理论具体如何支撑每一个研究假设的逻辑。
小结:
(1) 一篇好的实证性文章, 一定需要理论和数据的紧密连接, 而且是在全文中各个部分的紧密连接。(2) 理论应该是去验证数据的指导、 依据、 来源;而检验数据的目的应该是指向理论、 构建理论、 弥补现有理论的不足和提升理论的完整性。理论本身和数据本身如果脱离了对方都没有太大的意义。(3) 一个优秀的社科学者应该能够做到在拿到相关二手数据或某个研究假设的时候, 迅速想到它能联系和建立哪个理论;在需要检验某个具体理论的时候, 很快知道自己需要什么样的数据。(4) 连接理论和数据是一个需要长期建立、 长期提升的能力。对文献越熟悉、 对理论理解越深入、 好文章看得越多,越能够有效地在自己文章中连接二者。这需要我们多练习,多练习, 多练习。
    ( d )信度和效度:效度侧重体现一个测量当中的 “准确测量性”,表面效度,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 ,结构效度等;效度关注的是你是不是能正中靶心, 信度关注的则是在多大程度上能总是保持比较恒定的设计水平———测量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03 深耕学术写作:从风格到结构

(一)在读文献的时候提醒自己:

重点关注好文章里作者的论述逻辑和顺序, 看看作者如何划分文章的小结, 用什么作为题目, 为什么先讲这个后讲那个,如果是一篇定量文章,其文献综述部分是先讨论因变量还是自变量,为什么?如果顺序换一下会怎么样?如果是定性的文章, 作者是如何从一个较大的话题一点一点缩小所讨论的文献和问题范围,自然地过渡到其所讨论的问题上来的?如何既能跟现有文献做到广泛连结,又能从文献中逐渐突出自己研究问题的重要性?

(1)英文论述时习惯先摆观点,再解释理由, 中文则反之。

英文写作在部分与部分之间、 段与段之间、 句与句之间更强调形式上的逻辑体现和过渡, 因此要有意识地使用起到过渡衔接作用、 表示起承转合的词汇、 句子甚至段落。中文含蓄而深厚, 英文简明而清晰。

(二)分步式写作法:

(1)第一步,只写要表达的观点和核心内容

(2)第二步,组织和调整论述逻辑、论文结构、 前后条理。“大纲”

(3)第三步,调整文章的语言、用词、 语法、 格式、 标点符号等方面。

(三)文章结构-正金字塔:

( a )“引言—文献—理论—数据—方法—结果”。
(1) 连贯性:完整地、 连贯地、 前后一致地讲一个故事。
(2) 递进性:文章像盖一座城堡一样, 一个观点搭着一个观点地盖起来, 一个环节紧扣一个环节地递进。
(3) 逻辑性:作者写文章的思路是清楚的、 符合常规逻辑的, 各个部分、 各个段落之间的顺序是合理的、 有利于读者理解的。“主论点—分论点—分分论点”。
注意点:(1) 好论文的每个主论点是什么非常清楚突出。(2) 主论点和主论点之间不是没有关系的, 而应该是按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的 (比如, “春夏秋冬” 之间是按照时间顺序的逻辑关系展开的)。(3) 主论点的展开是由几个不同的分论点支撑的;(4) 分论点之间也是按照一定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的。(5)每个论点应该有属于它自己的层次,不可以随意向上一层或向下一层移动,否则就会出现逻辑不清的感觉。主观点是层层递进地呈现给读者的。(以此类推分论点和分分论点, 以及分分分论点之间的关系。)

( b )何运用正金字塔原理(正金字塔结构:说服人的逻辑,先给结果, 先给结论, 先给事情的结局及最后的终点, 再具体解释这个事情是怎么得出了这样一个结局)读文献:

(1)用金字塔原理的思路分析好文章的结构好在哪里。把一篇好文章的每个部分的主论点、 每个段落的分论点甚至每个句子的分分论点都归纳出来, 仔细去体会各个层次的观点是如何搭建的、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为什么给人有条理的感觉

(2) 动笔之前先写提纲。用提纲的方式总结自己论文最主要的观点、 支持每个观点的分观点、 支持分观点的分分观点。小工具:Word 文档里面 “项目符号” (bullets points)

(3) 练习 “同理心” 原则. 站在读者的角度去想这个问题这么说、 以这样的顺序说对方能不能听懂. 写作的逻辑不应该等于思考的逻辑。你在思考中以A—B—C这样的顺序想明白了一件事情,不见得这个顺序就是最佳的写作呈现顺序,练习写关键句(keyline)


(1)使用关键句开头(2)使用典型的金字塔原理的方式论述. 第一句总概括,后面几句打开第一句的内容进行分论点论述,这样的逻辑顺序最符合人的思考规律,最能显得有条理,最容易被读者接受。
( c )作者手把手教怎么读文献--学术论文中常见关键句的不同类型: 总起式的关键句\连接式的关键句(承上启下)\总结式的关键句

总起式的关键句示范:



连接式的关键句(承上启下)示范:


总结式的关键句示范:

( d )写作建议:


(1)通过写关键句来训练你的归纳能力。有意识地归纳每一段的大意:这一段我到底要说什么?是不是说了很多没用的东西?哪些话跟我的主题并没有关系?哪些话是可以删掉而不影响一段话主旨的?



(2)通过写关键句给文章搭建提纲。利用关键句把每一部分或每一段的主旨写出来,把图纸先打出来,并且把关键句连接起来看整体逻辑是否顺畅,是否缺少对某个问题的阐述,是否逻辑过于跳跃。



(3)从现在开始关注你领域内、引用率高或者公认为比较重要的文章,有时间的话建议找几篇文章从头到尾找出作者在哪里使用了关键句、使用了哪种类型的关键句、关键句起到了什么具体效果、如果拿掉这些关键句会怎样。



(4) “连接式关键句”往往值得更多的关注。把上下段、前后文、 每个观点有逻辑地连接起来,恰到好处地使用表示不同逻辑关系的副词非常重要(比如however,furthermore,next, meanwhile, first, second, finally,consequently, in comparison, 等等)。



(5)围绕你论文的“ 研究贡献” 是什么?来展开思考和行文。关注研究的价值和核心贡献



(6)读文献的时候,关注作者提出的现有研究中的“不足” “局限性” “研究缺口” 以及 “今后研究的建议” 的习惯, 尤其记录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段落语句,以便今后写论文时引用。
( 7 )“ 研究贡献” “研究意义” “研究价值” “研究特点”(在动笔之前就知道要去哪, 就知道这个地方别人有没有去过, 就知道自己的研究新颖在哪、 不同之处为何)


认真思考这篇文章的三个最大贡献是什么?(包括理论贡献、研究方法上的贡献或实践指导上的贡献。)把它们分别列在纸上, 然后问自己:(a) 我的每个贡献的重要性, 有哪些文献曾经指出过、支持过?(找出来, 准备在文中引用)(b) 我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应该如何在文章的各个环节突出我的贡献?(c) 我在写导入、 文献综述、 文章发现、 结论的时候所强调的论文贡献, 是否能够做到前后一致、 各部分相互照应?


常见有:
弥补其他论文还没有弥补的“文献缺口”;你发现了某个重要的研究问题很少有人关注;你结合以前的研究和理论推进了对该问题的解释你发现了现有某个理论的一个没有说清楚的地方;你通过结合其他理论或学科的知识, 把它说清楚了;你发现某些理论缺少实证数据的检验, 你去收集数据, 做了实证验证;你发现某个理论只是在某个小样本里做了检验, 你扩大了样本, 增加了样本多样性, 改良了抽样方法;你发现以前的研究把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 你通过数据验证和理论支持证明它们是不同的两个东西;你发现以前某个问题的研究都是使用同一种分析方法 (比如线性回归), 而这种分析方法存在一定的限制, 而你使用了不同的分析方法来弥补这种限制 ( 比如质性方法);你的研究通过数据验证了某种实践、 工具、 政策、方法的实际效果, 并弥补了此前文献对这方面理解的不足等。





04 学术会议及书后练习

学术会议关注什么:

① 其他同领域的学者们最新在关注什么内容;② 别人使用了哪些新的研究方法;③有哪些自己以前不知道的重要文献;④我的研究可以借鉴什么;⑤这让我想到了哪些新的研究想法;⑥别人是如何做好一个报告、 如何回答问题和控制场面的。多听多看别人如何做 Q&A,不要太较真儿,don't take ittoo personally,“一个人将有多成功经常可以从他在多大程度上能进行让人不舒服的对话上看出来”。

学术会议PPT内容:一个好的学术报告的PPT 里(一张 PPT 一般至少要给1 ~ 2分钟时间, 先搭 9张最重要的内容, 其中需要更多描述的再多给1~2 张。总体而言15张左右,不应超过 20 张)必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并且在各个部分之间合理分配时间:


(1) 研究问题(research question):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没有之一。一个连研究问题都没说清楚的报告多半会让听众全程一头雾水。
(2) 重要性(significance
(3) 文献综述(literature review)
(4) 研究假设( hypothesis)



(5) 数据收集和研究方法(data collectionand methodology)
(6) 数据分析( data analysis)
(7) 研究发现(findings)



(8) 研究局限和未来方向 (limitations and future direction)
(9) 研究结论(conclusion)

书后练习:



  1. 《终身成长》(Growth Mindset:TheNew Psychologyof Success)。它谈如何改变对成功、失败、 付出、 努力的认识。既然没有终点站,什么最重要?心流,此刻, 正念 (mindfulness)。学习破除孤注一掷(all-or-nothing)的心态, 破除结局式思维方式,破除狭隘的某种自我定义。



  2. 《学术期刊论文写作必修课》,温迪·劳拉·贝尔彻著 ( Writing Your Journal Article in 12 Weeks , by WendyLaura Belcher):



  3. 坚持阅读:比如每周制定计划必须读几篇新的文献,比如加入本学科最重要的几个期刊的新发表文章自动提示, 比如跟自己的同学组成共同阅读小组,比如借阅知名大学某领域博士课程的课程大纲 (syllabus)并按其日程列表完成每周的阅读等。路径万变而不离其宗,总之一句话:永远不要停止阅读(never stop reading)



  4. 参与者观察” (participantobservation)和“自我试验” (self-experiment),“刻意练习—收取反馈—进一步刻意练习” ,寻求反馈的主动性,能够拿到老师反馈的数量和质量几乎直接关系到了我们的成长速度。



  5. 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It takes avillage to raiseachild” (养大一个孩子需举全村之力)。



  6. 艾尔·巴比(Early Babbie)的 《社会研究方法》(TheBasics of SocialRe⁃search



  7. Guoand Acar (2005) 的经典文章 “Un⁃derstanding Collaboration among NonprofitOrganizations:CombiningResource Dependency, Institutional, andNetworkPerspectives”



  8. The Proverbs of Administration Herbert A. Simon 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Vol. 6, No. 1. (Winter, 1946), pp. 53-67




BLOODSCREEN
Respiratory Medicine In Training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