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羌纳乡深入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贯彻落实好“四件大事”“四个创建”“四个走在前列”发展思路,充分依托本地林木资源丰富,温度湿度适宜,光照充足的自然资源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创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林下特色种植,着力打造特色产业,走出了一条适合自身特色、引领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发展道路,全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一、探索庭院经济,拓宽致富门路
羌纳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引领,引导群众高效利用整治出的空地、闲置的庭院以及房前屋后的零碎土地大力发展“庭院经济”,广泛种植车厘子、贝母等经济价值高的果树、药材等,让农家小院变成绿色满园的生态小院。西嘎村根据气候因素宣传教育引导村民种植车厘子,为全村84户村民免费提供2000余株车厘子树苗,通过科学种植及管理,车厘子产量逐年提高,吸引游客采摘。今年以来,庭院经济车厘子产业带动全村年增收20余万元,有效促进了村民增收致富,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娘龙村、朗多村立足资源优势,采取“庭院+”模式,在院内闲置土地种植为期三年一轮的贝母种植项目,两个村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贝母种植长势喜人,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认可,目前贝母种植面积共11495㎡,预计三年后产出川贝母药材1839kg,按照市场价每斤1000元价格,将带动两村群众增收367万元。贝母种植带动群众将“方寸地”变成促农增收的“财富园”的同时,还改善了人居环境,促进了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探索林下种植,提升林产效益
羌纳乡因地制宜发挥自身优势,依托丰富的林业资源,探索“生态保护+带动致富”的模式,走出一条绿富双赢独具特色的产业振兴之路。米尼村立足自然环境优势,积极争取资金100余万元,与米林市红太阳科技示范家庭农场签订林下仿野生灵芝种植项目,种植面积约47亩,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56万余元,同时将进一步与米林镇红太阳家庭科技农场对接,获得技术指导与支持,解决种植技术关和销售渠道关,不断带动村集体创收致富。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争取结果村优质木耳种植项目顺利实施,项目投资300余万元,占地40余亩,种植菌包17.46万株,同时配套总体给水、电气、灌溉管网、蓄电池等相关配套设施,今年已经带动村集体经济增收12万元,项目一半收益将用于种植基地的维护和村庄发展,村集体自我造血能力明显提升。
三、探索产业创新,多元融合发展
因地制宜发展乡村特色产业,积极开展产业、技术和模式创新,推动构建利益联结机制,有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为推进羌纳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巴嘎林麝养殖示范基地工程建设项目投资2600万元,将建设科技示范、辅助生产等一体的标准化林麝养殖示范基地,最大可养殖林麝504只,通过林麝幼崽和麝香出售,每年可产生不低于200万元的收入,通过分红、土地流转、增加就业、寄养等方式进一步带动群众致富;巴嘎村引进西藏尼曲生态渔业有限公司,养殖基地占地5亩,其中亲鱼养殖池560平方米,产卵、孵化设施560平方米,育苗、饲养池2243平方米,目前养殖量为700余万尾。自年初以来共出售鱼苗400余万尾,收入340余万元,带动14户村民不离乡不离土就近就便就业,每户村民收入达1.5万余元。巴嘎村大峡谷生物颗粒公司已经于今年3月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占地约15亩,公司目前有7人,其中5人均为本地群众,目前已销售20余吨,获得收益20万元。未来将积极争取投资,改善生产设备,提高产能增加效益,同时将带动11户三岩搬迁群众参与促进增收,探索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绿色增收、实现稳定的生态循环发展之路。
近年来,羌纳乡积极探索农业产业多元化发展新途径,做活林下经济文章,让林下经济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让林下“空地”变致富“增收地”,成为实现“绿”“富”共赢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