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山子赋》:苏轼与苏辙,岁月如琢。

企业   2024-10-15 20:30   海南  


元符元年(1098年)二月二十,距苏辙升为副宰相的那年已经过去六年了。他现在在雷州,哥哥苏轼在儋州。每每想到这里他就觉得很滑稽:真的是因为我号“子由”便被贬雷州,兄长号“子瞻”就贬至儋州吗?这文字游戏,实在不是“论事精确、修辞简严(脱脱语)”的苏辙能玩明白的,当然他也不屑于这些。
他目前关心的只有他的兄长。他手上正把玩的便是兄长从儋州寄来的沉香山子。之所以叫“山子”,其实不难理解。其状若山,是谓山子。他在想:兄长为何在我六十岁生日时送来这件沉香山子?
对此,苏轼在信中写得很明白,也很深刻。
香,历来被我们赋予了诸多意义。从驱虫到祭天,再到君子佩兰。
但其实古人所用于熏室或佩戴的香料味多浓烈,或辛辣,或膻臭,如芸香(芸香是中国古代最常用的一种书籍防虫药草,书香”最早的由来,又名臭草),艾蒿、花椒、杜衡、菖蒲、苏合,无一不是。所用合香之法或以动物油脂和之,或以泥和之,大都离“香”背道。更有麝香不仅气味膻腥,使用更有诸多忌讳。
正如苏轼所言,我们有时对于某物某事的追求,确实很容易陷入一个误区,要么是求之不得,便弃之如敝屣;要么就是穷其极而失其真。但这海南的沉香却不同,其味清香雅正,“无一往之发烈,有无穷之氤氲”。要是在品香时,插一支香,那便更是一件美事了。
海南沉香之所以味道清正,其实源于其料坚如金、润如玉、质似鹤骨龙筋,世间万物皆如此,越是底子扎实,实力超群,越是低调清寡
你细看这沉香山子,它曾遭受的那些创伤所分泌出的油脂,又重新凝结,反过来将自身包裹住,使得其“把握而兼斤”,越发沉甸甸地,放入水中即沉。相比之下,那占城的或是其他的香料,他们就只配烧烧饭、驱驱虫了。
此时的苏辙六十岁,苏轼六十二岁。曾少年时,二人共客长安,胸中万卷誓要致君尧舜。而后经历变法之祸,党争之难,终零落天涯。纵如此,苏轼还是依然希望弟弟和他一起成为那个坚定而超然,厚重却淡泊,经万难仍不失馨香的君子。岁月侵蚀沉香时,也同样雕刻了这兄弟二人。
公元1101年,苏轼为苏辙赠沉香山子贺寿的三年后,这一年的8月24日,农历七月廿八,苏轼病逝于常州。次年(公元1102年闰六月二十日),苏辙扶着兄长的灵柩,按着兄长“即死,葬我松山下”的遗嘱,将苏轼葬在了那个“形胜类其乡”的河南郏县小峨眉山下。十年后,苏辙也将长眠于兄长墓旁,此后,二人便无需再劳鸿雁,便可一论君子香了。
彼时苏轼在儋州,苏辙驻雷州,一峡之隔,故生日之际,只能托人送信随礼,苏辙在看的这封信,便是六十大寿时收到的哥哥从儋州寄来的贺信,内容则是在沉香界极负盛名的的《沉香山子赋》,这随信而来的沉香摆件,便是以海南沉水香为料而成,好似小山,高俊巍然。信中苏轼以亲身经历对海南产的沉香进行高度的夸赞:
既金坚而玉润,亦鹤骨而龙筋。
惟膏液之内足,故把握而兼斤。
 如金子般坚毅、如玉石般润泽,清癯如鹤骨,遒劲如龙筋,占城香在它面前都显得特别枯朽,只适合用作驱赶蚊蝇或烧火煮饭的柴火了!这样的赞美并非苏轼的一家之言,北宋权臣蔡京的幼子蔡绦对海南沉香的高度评价也被收录在《本草纲目》当中:“占城不若真腊,真腊不若海南黎峒,黎峒又以万安黎母山东峒者冠绝天下,谓之海南沉,一片万钱。”我们现在常看到的“冠绝天下 海南沉香”、“海南沉香 一片万钱”便出自于此。此外,《本草衍义》有“沉之良者,惟在琼崖等州”,《宋海虞衡志》有“惟海南沉香最胜”,称赞之语俯拾皆是。
耐人寻味的是,在信的结尾苏轼用谦辞敬献——“盖非独以饮东坡之寿,亦所以食黎人之芹也”,这是一种非常见外的表达,要知道他们可是亲兄弟,如此正式,是因为苏轼本欲借沉香来喻德,希望弟弟并不只是看在哥哥的面子上就收下这贺寿礼,这同时也是海南本地黎族同胞的一片心意。

只是有些人血红的双眼中看到的不是如此,而是“一片万钱”。沉香本就难得,海南沉水香更是稀罕物,逐渐便有“香价与白金等值”,如此贵重稀有难得,便顺理成章成为宫廷贡品,便会有当地官府大肆搜刮百姓,利用权力强买强卖,诛求无度、糟蹋浪费也就罢了,但害得不少百姓为此家破人亡,许多百姓本盼着贸香糊口,却未曾想此举是羊入虎口。

求者贪略无度,祖辈赖以生存的山林被采空了,香树也因此断根绝种。亲眼目睹这种竭泽而渔行为的苏轼自然是忍不了,当即挥笔写诗批评了这种荒诞的奢侈浪费和暴殄天物的行为——“本欲竭泽渔,奈此明年何”。康熙七年,时任崖州知县的张擢士也上书朝廷请免供香——“倘若此年复一年,将虑上缺御供,下累残黎,区区征末吏又不足惜矣”

后来官方也确实对此颁布了一些禁令,在昌江县石碌区水头村头有一块立于乾隆四十四年的残碑——“奉宪严禁碑”,碑上记录了当年琼州知府萧应植所颁的采香禁令,从碑文可见早就对滥采滥伐的行为进行过三令五申,但还是有衙门官吏找人进入黎峒索扰,只好把碑立起,以免口说无凭。

只是这样的决定来得还是太晚了些,现在海南沉水香已成奢侈物,寻常人再难有燃香闻香之幸了。


何杰华海南三书
 购买作者亲签定制版,请加微信:LYMDHN



另一面的海南
《另一面的海南》《文昌传》《海瑞传》作者。海南省典籍整理与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海南省青少年事业发展中心首席顾问。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