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长丰学校臭肉事件调查处理结果出来了,基本还是老三路,免职、罚款、加强监管。(之前报道:突发|昆明一学校食堂被曝“给学生吃臭肉”,官方通报:立案调查!停止供餐!)
10月19日,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的“臭肉事件”终于迎来了官方通报。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上反映的昆明市官渡区长丰学校食品安全问题,经过联合调查组调查,该批次鲜猪肉片判定为不合格,确为因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学校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审查及管理不到位。
关于处罚结果,首先已经对“臭肉事件”学校长丰学校的校长和法定代表人已经被免职处理。其次对“臭肉事件”的涉事企业责令停止经营,没收违法所得46万,并处以罚金总计578万元。同时长丰学校由于监管不到位和经营不合格食品,也被罚了10万元。再次对这起事件涉及的相关单位和干部作出了停职检查处理!
是什么让事件的矛盾升级
10月16日,云南昆明云子中学的长丰学校食堂疑似为学生提供了变质的肉,这引起了家长们的广泛不满。根据家长们在现场的反馈,他们注意到肉制品释放出不良的气味,并对学校食堂的食品安全管理提出了严重的质疑。
学校在事发后的第一反应更是让人哭笑不得。他们居然推出厨师来跟家长道歉,声称是自己失责,没有管控好食品安全问题。校长则拿着话筒在一旁劝说家长冷静,声称是来协商而不是吵架。
家长们自然不买账,于是学校又想出第二招 —— 召开座谈会。本以为学校会拿出诚意来解决问题,可没想到学校领导的傲慢态度让家长们心寒不已。说好的协商,结果三个小时一到,领导们就以到点下班为由,不顾家长的提问直接走人。
此事件被家长通过小视频拍摄并发表在社交平台,事件迅速被点燃成为“热搜”,至此矛盾升级加大。
臭肉背后,食堂灰产触目惊心
云南省昆明市官渡区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发布通报称,经过联合调查组调查,该批次鲜猪肉片判定为不合格,确为因运输及存储不当导致变质变臭。
看似问题点聚焦在的食材的运输流通上,但其实问题根源可不仅于此。
学校食堂灰色产业链,首先体现在供应商的不良行为上。调查数据显示,长丰学校2024年8月委托云南润升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承包经营食堂,但未按规定向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备。然而,云南润升物业公司没有从事餐饮服务的资质。长丰学校对食堂承包经营企业的经营资质审查及管理不到位,存在“以包代管”、“一包了之”的问题,管理制度流于形式。
“很多私立学校餐饮是学校说了算,不走招标采购这一说。”有着多年校园食堂承包经验的章磊(化名)向记者介绍,也因此,一旦校方监管失位,食材质量就可能在种种利益链条下大打折扣。
学校内部管理的漏洞,也为灰色产业链提供了可乘之机。一些学校领导只看重承包金额,忽视了承包商的信誉和能力。这使得不良承包商能够进入校园,他们为降低成本,在食材采购和人员配备上偷工减料。部分问题食堂中,雇佣无健康证或缺乏专业培训人员的比例高达 40%,操作不规范带来极大的食品安全隐患。同时,饭菜分量也常比正常标准少20%左右。
事发后,长丰学校随即更换了供餐企业,学生们也给出了积极的反馈。但家长们还有更多诉求,包括学校公开食堂的食材采购来源和加工过程;入驻的食堂承包商需接受家委会定期或者不定期监督等。
筑牢校园食安防线
守护师生“舌尖上的安全”
校园团餐的安全事件屡屡发生,有的学校食堂被曝光使用过期食材,有的则是卫生状况堪忧,甚至还有的食堂工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不遵守卫生规范。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威胁着学生们的身体健康。
随着中国团餐专业化的提升,越来越多的学校通过建设食堂或者校外配餐的形式,为在校生提供配餐服务,数据显示,在学校、医院、CBD、工厂四大板块业务中,学生群体以其庞大的基数,占据团餐消费者总数的77%,成为了最为显著的消费群体。
团餐行业近年来遭遇的不良舆论,多数根源于供应链环节的短板。那么究竟什么样的团餐企业能够在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呢?简单来说就两点,一是通过中央厨房能够快速、安全、多元化地生产团餐;二是具备高效供应链能力。校园团餐市场化、微利经营已成大势所趋。随着政策调整以及校园食安的频频发生,产业升级势在必行,倒通校园餐企业开始转换商业经营模式,从餐饮管理转型向服务输出、向供应链配送方式做探索转型。
筑牢校园食品安全防线需全社会共建。校园食材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点多面广环节多,既要健全全链条监管机制,更要在严格公开透明的监督保障之下,落实落细已有机制。从校长陪餐制落到实处,到持续推进校外供餐单位和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提质扩面,加快智慧监管赋能,再到鼓励家长委员会等参与校园食品安全管理,只有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机制,才能进一步扎牢校园食品安全的篱笆。
转载请联系获得授权,并按要求注明来源
本公众号另有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