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茶集萃复习链接:
5.山场主人阙东和 | 岭阳关古茶园,一个有国宝级文物的山场!
天心应家居然有做有机岩茶,这是Y老师没有想到的。
聊到天心应家一个就是山场多。应家祖父应立炎在上世纪30-40年代就创办了倒水坑岩茶厂,后又搬迁至天心寺,祖父辈积累下来的原始财富就包括了核心区大面积的山场资源。如今在牛栏坑、倒水坑、九龙窠、流香涧,三仰峰等三坑两涧的一带的山场几乎都有分布。
▲天心应家山场资源 / 图,天心应家
应家的另一大特色就是拿奖特别多。全家人都出了名的会斗茶,无论是父亲、姐姐还是应建强本人都有过蝉联天心村斗茶赛状元的战绩,这种斗茶基因是融在血脉里的。
我们经常说岩茶是一个产品主义的品类,在生产上无论是大厂小厂每年茶季老板们都是奔走在制茶一线,而产品主义反应在市场上是只要你工艺好就可以有溢价,只要你工艺好自然就会有人买单。
▲山场主人应建强、龙云夫妇
可以说,有核心山场资源又有稳定输出的工艺,基本上已经拥有了岩茶的财富密码,为什么还会来做目前在岩茶市场中没有溢价、看起来又吃力不讨好的有机岩茶?
06/天心应家-应建强、龙云
溪源五里厂有机茶园基地
天心应家的有机茶园,
在一个叫溪源的地方
溪源,在武夷山市区的西北部,和以老丛闻名的吴三地处在同一个方向上,甚至路过吴三地村庄后还需要在大峡谷中驱车近1个小时才能抵达。
从山场卫星图上看,武夷山几个比较有名的高山茶区桐木、吴山地、程墩都分布在这一带,同处武夷山脉上。
▲溪源五里厂山场卫星图
溪源就包裹在两条大峡谷交错的中心盆地,一片倚偎在青山脚下的村落,这里是应建强夫人龙云的家乡。
抵达村庄,只能看到几座零星的茶厂和远处土屋中坐在门口休憩的老人,年轻人几乎都离开了。秋分时节,可能是峡谷的山风带来村庄对面河谷的水汽,又或者是村庄的凋敝景象,比外头多了些凄冷,似乎全部的生机都来自村落周围肆意疯长的丛林。
龙云告诉我们,在晋商万里茶路时期溪源是主要产茶区之一,每家每户都有制作一些红茶,当年家里的结构和我们在桐木见到的做青工坊青楼类似。
“听村里老一辈人说,当年村庄中有一个大户人家,光是家丁就有近200号人。如今在村庄中还能看到茶马古道的遗址和马队走过的青石板路。”
虽然茶叶的集散地转移了,但是百年前种植下来的茶树和原生野茶资源基本上都保留下来了。
▲溪源五里厂野生茶树
2004年,龙云的父亲在村里办了第一个茶厂,如今茶山的管护工作基本都是他在负责,这一次也是由他领着我们一同进山。
▲龙小华、龙云、龙慧珍父女三人
溪源,听名字就是一个水系发达的地方,沿着一条环绕村子的溪流进山,这是来自桐木麻粟的水源,主河脉源头来自黄岗山,在溪源盆地地貌中聚集后汇入黄柏溪。
今年台风过境山洪爆发,河底大块的石头都冲刷上了小路,在没有石头完全覆盖的地方,就需要趟水前进,路程完全可以用跋山涉水来形容。
▲横穿溪流,这是去茶山的必经之路
路上,龙云指着山腰上一片淹没在杂草中的茶园说,原来他们家的祖宅就在那,边上还有几株芭蕉树。
我们会发现山中很多有芭蕉树种植的地方周围都有塌落的建筑和茶园,作为常绿和具有强劲生命力的植被,在饥荒年代很多人会拿芭蕉杆来吃,味道会比树皮好,所以在房前屋后都能看到芭蕉树的影子。
▲山场主人龙云,背后是一片淹没在藤本植被下的野生茶树
与我们去到的几处高海拔野生茶园相似,并不是成片集中地分布,要么是在溪流旁,要么是在半山山岗、要么在乱石堆中,要么就是在更深的深山峡谷中。
龙云说家里最远的一片茶山,从村庄到茶山需要走4个小时的路程,采到下午两点就要立下下山了。一个工人平均一天只能采摘20-25斤的青叶,而且茶园中以野生茶树分布为主,生长周期长,整个工期从4月中旬开始一直到5月底结束,人工成本特别高。
另外,茶园几乎野放的生态还需要对人工各种保障。龙云说,每年茶季母亲带山的时候都会拿着一把长柄的柴刀劈路,到茶叶后会让工人大喊几声驱赶爬虫野兽再开始采茶。
▲在类似花岗岩地貌中生长的茶树,除了野菜之外,有部分是后期种植的水仙、肉桂,奇丹等品种
此行的终点在一个叫五里厂的地方,距离龙云家最远的茶山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往西北方向熟练的当地人30分钟就能抵达桐木的皮坑。
横穿一条河流,散落在乱石堆中野生茶树就分布在山道两旁,形态各异。
▲溪源五里厂野生茶树群
野茶其实很好通过他们的树势来好辨认,那些在自然法则下存活下来的茶树往往枝干张牙舞爪,不受拘束。
枝干偏细,木质化程度高,枝干上挂满了白色的苔藓类植被。
大棵的树高能长到3-4米,龙云说通常可以采下20多斤的青叶,小棵的则是不及人高的灌木丛,仅能采下青叶3-5斤。
▲生长在石缝中的野菜,树高有2米左右
在溪源山场中,通过有机认证的茶园总面积是90多亩,龙云说其实一走进山既能感受到茶园的生态,但是面向市场的时候说再多也没有国家认证过的资质来得直接。
如果说再做有机前后有什么不一样的话,用妹妹龙慧珍的话说就是:“多填了一点资料和交一些认证费。”
大红袍状元如何拿下
高山x有机x野茶
工艺难度buff叠满的原料
“在我看来产地只是成就一泡好茶的开始。”
作为同时自有正岩核心区和高山区的应建强来说,他并不是一个唯山场论者,就像Y老师举的房地产例子,牛逼的开发商能把郊区的房子卖出学区房的价格,真正的高手能用二级山场的原料做出高等级的茶叶。
▲山场主人应建强
但与此同时,应建强也不是唯工艺主义。
好的产地要看管理,产地在顶级,管理不到位不科学,再怎么努力也是泡影。应建强说早些年拿到状元大火的时候,还会收些青叶来做,但是管理方式带来原料的差异经常让应建强做到自我怀疑,“有时候走水走不掉就开始怀疑排气扇温度湿度,甚至开始怀疑是不是自己工艺退步了。”
▲山场主人应魁寿、应建强父子 / 图,天心应家
还有一个前提是天气。
今年整体天气对高山茶区是比较友好的,5月5月岩区茶叶下山以后,5月6号到5月20号近半个月的时间应建强就待在溪源里面做茶,整个茶季的战线拉得非常长。
应建强说,不管是高山还是正岩都有自己的优势,溪源山场的环境其实特别优质,但是早年并没有摸透野茶的脾性交了不少学费,真正把这“野蛮茶”拿捏是从2015年开始。
▲溪源五里厂野生茶树
“野茶有几个特点,一个是生长在寒凉的地方叶子和茶梗会偏硬,走水难度大;另一个是叶长形态不统一,大中小开面的都有,把它们都处理到一个均匀的程度难度大。”
▲溪源五里厂野生茶树叶长
“这两年发现,茶叶其实都是一个原理,先把青叶养好,嫩的保护好老的也不会脱水脱掉,养完以后再来制作。今年这款野茶我做到八遍手的时候就呈汤勺状了。”
所谓汤勺状,应建强介绍说,“做茶是要保证叶子完好无损,先走茶梗的水分再走叶长水分,梗上红完,叶子开始黄底,黄底后在红边。这个过程就像人在运动出汗一样,叶长需要走水从头到尾都需要在一个摊开的舒展状态中,当叶子开始收缩的时候,形成汤勺状的时候就说明水分走到位了。”
▲今年野茶制作过程中最后一手呈汤勺状的青叶 / 图,应建强
会发现当下正在忙碌焙茶准备今年斗茶大考的应建强,即使顶着一个金属嗓,只要是聊到工艺金属嗓中都能喷溅火花的。“今年这野茶我越做越顺,茶季的时候直接在朋友圈边做茶边刷屏了。”
激动下,还给我们分享来自同一片山场两种风格的野茶,一款丛香野韵四溢,另一款花果香的丰富度和饱满度以及它的清甜感,这真的不是正岩的吗?
这是一款你不说山场,
会误以为是正岩的有机岩茶
这次有机岩茶集萃,我们分享的是后者,一款标准的中火奇种。
▲竹里飘烟·2024年溪源五里厂百年荒野奇种干茶
一入口烟林清旷、清泉浅流,就像高山野生茶树的生命周期是缓慢的,它的表现力也是娓娓道来的一样。
在一股纯净度极高的野百合气息的水雾中,铺成开带有烘焙的糙米香和菖蒲略带清苦的草本气息。
▲竹里飘烟·2024年溪源五里厂百年荒野奇种第三水汤色
接下去,是奇种野蛮生长的生命性状在滋味里的呈现。
它要通过自身的迭代来抵御外敌的侵略,又需要自主地向下扎根向上生长来维系生命,在让我感到意外地温润柔顺的汤水中延展出劲瘦的老树木质和清新的苦凉气味,像清晨在大山中吸入的第一口凛冽空气。
与大部分奇种将同一种气息糅合在一起并贯彻到底的风味不同,它的香气是在自己的叙事节奏里婉转变化的。前期是春山淡冶,野百合、翠竹、树苗和树枝上的花蕾合奏出林间散步的清新。
往后又是夏山苍翠如滴,一点野蛮的苦橙花在油绿色的枝叶中,环绕在线性的老树味道周围的是些许茉莉和玫瑰。比起夏的粗放和热烈,它诠释的是更多的细腻,傍晚和落日在摇扇的木香中,舒服地打一个盹。
▲竹里飘烟·2024年溪源五里厂百年荒野奇种叶底
在天心应家的有机岩茶山场中除了大面积的野茶,还种植了部分的水仙、肉桂,奇丹等品种,但是在我们集萃内容之前就基本卖完了,这款竹里飘烟也是他们家的销量担当。
作为野生茶树也能更好地反映山场的原汁原味,龙云说很多客户还会以10斤起步定制拿来存老茶。可以说,在稳定发挥的好工艺面前,有机岩茶不再是价值洼地。
有机岩茶·集萃
10月29日 20:30
独家专题 100份限量分享
特别产品一经售出概不退换
岩茶教室年度赞助合作伙伴
YANCHA
今日互动话题
YANCH
天心应家你喝过最好喝的是哪一款?
岩茶教室到底是做什么的?
YANCHA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