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个人最重要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

文摘   文化   2024-04-20 03:26   美国  



引言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就几乎很少重大原创思想了。

无论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主要是在进行微创新,或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排列组合、跨界嫁接。

进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以来,涌现出不少“知识表演艺术家”。

他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拼的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不喘气的连贯性表达。

稍微高明点的,就是“新瓶装旧酒”,用更加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已有的思想。

比如——

这个小段子将三种事物的豪横指数进行了排序:

雄辩<事实<雌辩

它的意思,无非是再次警告男人:不要跟女人摆事实、讲道理,否则……

这个意思,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史上,早就烂大街了,了无新意。

但是,它的语言艺术,却又颇多创新之处,值得说道说道。



-01-


首先,这个段子里面有一个现行汉语词典里面没有的新词:

雌辩

它是一个仿词,通过对“雄辩”的仿拟而来。

这是种触类旁通式的仿拟,即类仿,由一种性别(雄)联想到另一种(雌)。

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反仿,由“雄”想到其对立面“雌”。

根据这个技巧,我们可以由“傻瓜”仿拟出“聪瓜”,由“媒婆”仿拟出“媒公”,等等。



-02-


这小段子里面的两句话,基本元素(字)几乎差不多,只是排序不同。

其中,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仿拟,其仿拟路径如下:

1、其先把第一句中的“雄辩”与“事实”交换(交换仿),变成:

雄辩胜于事实

2、再把其中的“雄”置换成“雌”(置换仿),即变成第二句——

雌辩胜于事实

这是一种搭桥式的曲折仿,“雄辩胜于事实”这一句就是其中的“桥梁”。



-03-


这个段子的语言形式,可以视作一个宽式回环——

第一句的头“事实”,是第二句的尾;

第一句的尾“雄辩”,稍加变化(“雌变”),变成了第二句的头。

回环式的语言,不但有形式上的对称美,读起来也是回环往复、律感十足。



-04-


“事实”战胜“雄辩之后,读者还没来得及高兴,“雌辩”又战胜了“事实”。

这种感觉,彷佛阅读《天龙八部》,高人叠出,“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里面有层递的思想。

如果再出现一个高人战胜“雌辩”,就是一个严格的层递修辞了。

严格的层递修辞,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有顺序、有层次地表达某一事理。



-05-


这个段子里面,还深藏着一个趣点,不太容易发现。

“雄辩”的本义是指“有力的辩论”,但在后面的“雌辩”的“纠缠”之下,它又新增了一层含义:“雄性的辩论”。

这是语义的“量子纠缠”现象,即缠变的修辞艺术,由本人率先发现。

缠变除了新增语义之外,还有偷换语义的情况,详情参见:量子纠缠之下的偷梁换柱



尾声


以上分析,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等)追求的目标,从来不是要表达深刻新颖的思想,而是通过炫酷的艺术形式或者表达技巧,激发接受者的情感,或者让其更容易接受它的思想。

人们通常评价某个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某种思想”,并非指“某种思想”很深刻,而是指其揭示的方式或形式很“深刻”——亦即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就是指其艺术性很强的意思。

原创不易,喜欢就请:分享  点赞  在看

—全文结束—


往期精彩

我骑着思想的野马,奔驰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一剑西风,刺破一帘幽梦

无人喝彩

假装赞同,顺势回怼

为什么英语每年要新增上万单词,而汉字却能以不变应万变?

角度清奇,似通不通

喧形夺义,匪夷所思

辞不够,拼来凑

现出本相,不敢相认

感觉一通,天马行空

他打造的“保护伞”,全球没人敢动

女孩吃醋,吃出一个“博大精深”

一个资深流氓的自我修养

斗转星移,花落燕归

互联网外传(五):枭雄初发轫

孔乙己在2023

如此难言之隐,他们居然能够启齿?

那个不断抛弃时代的风骚娘们

中国电影吻戏发展史

贾浅浅疑似佯狂

颠鸾倒凤,恣意妄为

建党第三人,因何消失在史海中

横看是梗侧机锋,笑点高低各不同


版权所有©请勿侵权
本文欢迎个人阅读和分享,若要转化成其它形式(包括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发布在公共平台,请联系作者授权。




扫码就走的
文化乐旅

奇趣横生,闻所未闻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

幽默原理
谈“笑”间,“浅”入中文的博大精“深”…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