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人类社会自从进入上个世纪下半叶以来,就几乎很少重大原创思想了。
无论是在人文社科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无数的专家、学者、教授,主要是在进行微创新,或对已有的知识体系进行排列组合、跨界嫁接。
进入以短视频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以来,涌现出不少“知识表演艺术家”。
他们不生产知识,只是知识的搬运工,拼的是对知识的融会贯通和不喘气的连贯性表达。
稍微高明点的,就是“新瓶装旧酒”,用更加艺术的语言来表达已有的思想。
比如——
这个小段子将三种事物的豪横指数进行了排序:
雄辩<事实<雌辩
它的意思,无非是再次警告男人:不要跟女人摆事实、讲道理,否则……
这个意思,在古今中外的思想史上,早就烂大街了,了无新意。
但是,它的语言艺术,却又颇多创新之处,值得说道说道。
-01-
首先,这个段子里面有一个现行汉语词典里面没有的新词:
雌辩
它是一个仿词,通过对“雄辩”的仿拟而来。
这是一种触类旁通式的仿拟,即类仿,由一种性别(雄)联想到另一种(雌)。
它也可以理解为一种反仿,由“雄”想到其对立面“雌”。
根据这个技巧,我们可以由“傻瓜”仿拟出“聪瓜”,由“媒婆”仿拟出“媒公”,等等。
-02-
这小段子里面的两句话,基本元素(字)几乎差不多,只是排序不同。
其中,第二句是对第一句的仿拟,其仿拟路径如下:
1、其先把第一句中的“雄辩”与“事实”交换(交换仿),变成:
雄辩胜于事实
2、再把其中的“雄”置换成“雌”(置换仿),即变成第二句——
雌辩胜于事实
这是一种搭桥式的曲折仿,“雄辩胜于事实”这一句就是其中的“桥梁”。
-03-
这个段子的语言形式,可以视作一个宽式回环——
第一句的头“事实”,是第二句的尾;
第一句的尾“雄辩”,稍加变化(“雌变”),变成了第二句的头。
回环式的语言,不但有形式上的对称美,读起来也是回环往复、律感十足。
-04-
“事实”战胜“雄辩”之后,读者还没来得及高兴,“雌辩”又战胜了“事实”。
这种感觉,彷佛阅读《天龙八部》,高人叠出,“一山更比一山高”。
这里面有层递的思想。
如果再出现一个高人战胜“雌辩”,就是一个严格的层递修辞了。
严格的层递修辞,需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的语句,有顺序、有层次地表达某一事理。
-05-
这个段子里面,还深藏着一个趣点,不太容易发现。
“雄辩”的本义是指“有力的辩论”,但在后面的“雌辩”的“纠缠”之下,它又新增了一层含义:“雄性的辩论”。
这是语义的“量子纠缠”现象,即缠变的修辞艺术,由本人率先发现。
缠变除了新增语义之外,还有偷换语义的情况,详情参见:量子纠缠之下的偷梁换柱。
尾声
以上分析,这也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艺术(包括文学、绘画、音乐、电影等等)追求的目标,从来不是要表达深刻新颖的思想,而是通过炫酷的艺术形式或者表达技巧,激发接受者的情感,或者让其更容易接受它的思想。
人们通常评价某个作品“深刻地揭示了某种思想”,并非指“某种思想”很深刻,而是指其揭示的方式或形式很“深刻”——亦即能够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这个就是指其艺术性很强的意思。
为防失恋/联
或业务合作
请加微信
点下【在看】,留有余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