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铉:一介书生,三败朱棣,他是朱允炆最大依靠,却千刀万剐而亡

文摘   2024-11-16 21:37   山东  

1398年6月24日,朱元璋死了,皇太孙朱允炆继承大位。

都说新皇帝新气象,不过建文朝的新气象有点太劲爆了,一般人根本受不了。

朱允炆在登基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削藩。其实削藩也没什么,很多朝代都做过这事,而且这事是大势所趋,迟早都要做的。

然而,朱允炆这次却玩脱了。

朱允炆一上来就连削五王,而且是一削到底,直接将他们给贬为庶人。

要知道,这种事即使是英明神武的汉武帝都不敢做。

在经历了汉文帝、汉景帝逐步削弱诸侯王势力,汉武帝时期的诸侯王已经无力威胁朝廷了。

即使如此,汉武帝也只敢采取“推恩令”这种温和的手段来进一步削弱诸侯王们。因为他知道,此事关系甚大,不敢硬来,否则可能出大乱子。

可见,朱允炆的做法有多么危险。



果不其然,就在朱允炆暗中布置,打算将朱棣也废为庶人时,朱棣却先下手为强,控制了北平,打着“靖难”的旗号起兵了。

由于朱棣长期在北方率军与蒙元残余势力作战,在北方将士中威望很高。

因此,起兵初期不少北方将领率部归降燕王军。这使得朱棣在很短的时间里便控制了北平及附近地区,其麾下兵力也从几百人扩展到数万人。

眼看形势失控,朱允炆干脆撕破脸,直接派遣大军围攻燕王军。

由于朱元璋晚年大肆清理功臣,为朱允炆上位铺路,导致此时朝廷竟无大将可用,只得启用老将耿炳文为主帅。

为此,朝廷动用了三十万大军,光耿炳文手下的军队就足足有十三万之众,可以说,朝廷大军在人数上是碾压燕军的。

可惜,耿炳文不是朱棣的对手,加上有将领率部归附燕王军,并透露重要军情,导致耿炳文大败。

此后,朱允炆便让李文忠之子李景隆接替耿炳文担任大军的主帅,并给他追加援军。

此时,朝廷大军人数高达五十万人,而燕王军依然只有数万人,双方的兵力差距越来越悬殊了。

很多人认为赵括无能,只会纸上谈兵,不过看望李景隆的表现后,才知道什么叫山外有山人外有人。

他率领大军攻打仅有数千人驻守的北平城,竟然硬是没打下来。北平可是朱棣的老巢,北平一丢,朱棣的大军就没了根基,只有覆灭一途了。



李景隆原本有机会一举拿下北平的,当时瞿能已经率领数千人攻入城中,结果李景隆让其等待大军一起行动,导致战机转瞬即逝。

后来瞿能军被赶出北平城,再也没能攻进去。

而朱棣则趁此机会先救下永平,然后又夺得宁王的兵马,再掉头回援北平。

先是在郑村坝大败李景隆主力,接着又击败包围北平城的建文军,得到辎重无数,建文军将士纷纷改投朱棣麾下,燕王军实力大增。

然后又与建文军在白沟河展开激战,虽然多次险象环生,但是由于有李景隆的存在,使得朱棣最终赢得了胜利。

此战之后,李景隆率领建文军不断逃窜,而燕王军则不断追击。

1400年4月,燕王军于济南城外再度击败李景隆的军队,李景隆继续逃窜,燕王军顺势包围了济南城。

济南城在当时的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只要燕王军夺得济南,进可攻退可守,到时候朱棣所面对的形势将大幅好转。

当时燕王军连番大败建文军,得到粮草辎重百万,兵力也大幅提升,加上军队士气如虹,因此朱棣对于济南城是势在必得。

然而他万万没想到,一个人的出现不仅将他的计划彻底打乱,还使得济南成为他的噩梦,

这个人便是铁铉。



铁铉的才能

铁铉在当时属于学霸级别的人物,他年轻时因为聪颖,得以进入国子监学习,毕业后直接出任礼部给事中,后又调任都督府处理政务,干得有声有色。

朱棣起兵之时,铁铉已经再次升官,出任山东参政,负责调集粮饷输送给李景隆的大军。

当他听说李景隆再次逃窜,济南城被围后,不顾危险,只身进入济南城。

铁铉进入济南城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盛庸。

盛庸官拜都指挥使,在李景隆麾下效力,当李景隆逃窜后,盛庸并未跟随,而是留下来坚守济南城。

此时,盛庸的部队是济南城仅有的驻军。铁铉想要守住济南城,就必须得到盛庸的支持。

好在盛庸正有此意,这也是他不顾危险留下的原因。于是二人歃血为盟,誓与济南城共存亡。

六月八日,朱棣派人用箭将一封劝降信射入济南城中。

在他看来,自己大军压境,就连李景隆的几十万大军都不是他的对手,现在他表达出诚意,济南城自然会不战而降,毕竟不少城池都是这么不攻自破的。

没过多久,城中便有样学样地射回一封回信。

大致内容是,劝朱棣退兵,学习周公辅佐年幼的周成王一样,全力辅佐朱允炆。

很显然,这封回信是出自铁铉之手。他倒没指望这封信真的能劝退朱棣,因为他早已看出朱棣起兵的真正目的是皇位。

因此他只是想彻底断绝朱棣劝降的念头罢了。



果然,从第二日开始,燕王军便开始攻打济南城,结果打了三个月都没能攻下。

前面提到过,济南对于朱棣来说,战略意义重大,因此他希望能得到一个够较完整的济南城。

加上朱棣还要分兵提防朝廷军队,虽然李景隆的大军没了,但是以朝廷的实力,重新组建出一支几十万人的大军不是问题。

这两点原因使得燕王军对于济南城的攻势一直都不温不火,他们指望靠时间消磨掉城中守军。

然而城中军民一心,全力守城,加上铁铉时不时派人出城给燕王军添点乱,三个月过去了,济南城没有一点要被攻破的迹象。

这使得朱棣万分急躁,再这么拖下去形势会对他越来越不利。

一方面粮草辎重迟早告急,另一方面朝廷的大军可能快要来到了,他必须在短时间内拿下济南城。

为此,朱棣决定凿开黄河,水淹济南城,这样虽然善后麻烦,但是好歹能快速实现最低的战略目的。

就在燕王军卖力挖掘黄河河堤的时候,身在济南城中的铁铉也得到了消息。

作为一位受到传统儒家思想熏陶的士大夫,铁铉无法坐视城中百姓遭此无妄之灾。

为此,他向朱棣提出开城投降。

但是朱棣要保证城中军民的人身安全,并且要朱棣拿出诚意来,只带少量部队进城完成接收工作。

毕竟大军入城,会使得城中军民不安。

他明白,朱棣一定会以身犯险的,而他也为朱棣准备了一个大大的惊喜。

在约定好接手济南城当天,朱棣率领少量护卫亲身前往济南城。



朱棣那也是久经沙场的人,既然知道此行危机四伏,自然处处留意,只要有一点可疑之处,他就准备调转马头撤离。

不过直到到了济南城门口,他也没看出什么异常,于是朱棣准备通过城门。

就在此时,发生了一件令铁铉和朱棣都意想不到的事情,城门上方突然落下一块千斤重的铁板,直接砸中朱棣所骑战马的马头。

铁板距离朱棣只有十几厘米,几乎是贴着朱棣的脸落下的。可想而知,如果朱棣的速度快那么一点,就直接一命呜呼了。

铁铉原本的计划是,等朱棣进入济南城中,放下铁板,截断其退路。然后收起护城河的吊桥,延缓燕王军救援朱棣的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铁铉安排在城门附近的数百壮士,将会把朱棣还有他的护卫给解决掉。

只要朱棣一死,燕王军将不攻自破,一切问题也都迎刃而解了。

可惜事与愿违,由于铁板是临时赶工加上去的,机关不是很牢靠,竟然提前落下了。由于朱棣还未进城,吊桥自然也没有收起。

朱棣立刻换了护卫的马,急速往回飞奔,吊桥附近的人根本来不及阻拦,就这么眼睁睁的看着朱棣回到了大营中。

至此,铁铉的计谋因为意外而失败了。



凌迟处死

捡回一条命的朱棣为此怒不可遏,决心不再手软,一定要把济南城给拿下。

他不仅从其他地方调集大军围攻济南城,甚至还不计成本的运了几门火炮到城下,用来攻城。

铁铉好歹在都督府呆过几年,对于火炮的威力有所了解,他明白,如果真让朱棣将火炮投入到攻城中,济南城必破。

但是铁铉可不是那种只会读死书的士大夫,他脑子非常灵活,很快便想到了应对之法。

他先是在城中大肆搜罗朱元璋的画像,并将它们悬挂在城头。

然后又亲笔书写了大批朱元璋灵牌,分别放置在济南城四周各要害之处。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没人敢不认他这个先帝,而且他还是朱棣的爹。

这下子燕王军犯难了,这明太祖的画像和灵牌,谁敢打呀?按当时的礼法,谁敢打,朱棣就要杀了这人。

这已经不是朱棣愿不愿意的事情,而是他必须这么做,就算他后来当了皇帝也依然如此。

而且朱棣也不敢下令猛攻济南城了,对自己父亲大不敬,那是会被万民唾骂的行为,没人会支持这种人当上皇帝的。

到时候燕王军自然会作鸟兽散,朱棣的下场可想而知。



对此,朱棣心里很明白,然而即使他气得牙痒痒,也拿铁铉没办法,人家这是阳谋,明摆了欺负朱棣无计可施。

最终,朱棣拿这济南城实在是没有办法,在继续围困了一阵后,只得草草退兵了。而铁铉和盛庸则趁机收回了德州。

此战,成功振奋了建文朝的军心,让人们意识到燕王军不是无敌的。

凭借此战,铁铉被升任山东布政使,加尚书衔,全力协助讨伐燕王军的战斗。

而和铁铉一起配合守住了济南城的盛庸,更是平步青云,被封为历城侯,胜任平燕将军,接替李景隆主持讨伐朱棣的作战。

朱棣此后再也没有打过济南的心思,行军路线全都绕开济南,可见他是真的怕了铁铉。毕竟和这种人打仗,你永远不知道他下一步会做出什么事情。

后来经历连番大战,燕王军逐渐不支,在得知南京城防空虚后,朱棣兵行险招,亲率大军突袭南京。

在内应的帮助下,他轻松攻下了南京城。值得一提的是,帮他打开南京城城门的,正是李景隆了。

朱棣在南京登基称帝,在对各地官吏进行安抚的同时,派出大军攻打济南,此时大局已定,铁铉虽然抵抗到底,依然无力回天,最终兵败被俘。

当铁铉被押送到南京后,朱棣也不客气,直接给铁铉定罪,判了个千刀万剐。其家眷,男的都被发配,女的全部送进了教司坊。

史笔似尘钩
历史领域创作者,著有《大明人物传记》《不一样的三国》《民国高官的最后结局》等文史专栏。今日头条优质创作者,百家号历史领域优质作者,网易优质历史领域作者。原创+真实+深度好文,探索你我未知的历史。
 最新文章